11年相声发展史(十几年相声之争即将落幕)
11年相声发展史(十几年相声之争即将落幕)一部评书带出无数历史典故传说民俗民风,如果说麻省理工的演讲的课好备,那么像“坑王”中的闲白儿怎么备,如果现去找这些素材,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呢?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那我们继续说,郭德纲有一个节目叫“坑王驾到”,讲的是评书,但其中夹杂了许许多多的闲白儿。这些闲白儿其实并不闲,有历史,有典故,有民俗,有传说。是野史,他会特别声明;是正史,可以查证。看过一个十年前的视频,是郭德纲在麻省理工的一次演讲。确切地说,他的这场演讲更像是与学生们的一场聊天。郭德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不必多说,我觉得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近五十分钟的演讲中,侃侃而谈,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可谓句句干货。大概有人会说,这种演讲都要提前备课,作为相声演员,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在某档节目中,男主持人带着痛心的表情对他的嘉宾提了一个问题,大意是: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费了很大劲,把相声从天桥搬进了大会堂,可有的演员一夜之间又把它弄回了地摊。对此,您怎么看?
嘉宾怎么回答的,记不太清了,反正我觉得那期节目的问题和答案都是提前备好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扛着大旗扣帽子,格局委实小了些。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看过一个十年前的视频,是郭德纲在麻省理工的一次演讲。确切地说,他的这场演讲更像是与学生们的一场聊天。
郭德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不必多说,我觉得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在近五十分钟的演讲中,侃侃而谈,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可谓句句干货。
大概有人会说,这种演讲都要提前备课,作为相声演员,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那我们继续说,郭德纲有一个节目叫“坑王驾到”,讲的是评书,但其中夹杂了许许多多的闲白儿。这些闲白儿其实并不闲,有历史,有典故,有民俗,有传说。是野史,他会特别声明;是正史,可以查证。
一部评书带出无数历史典故传说民俗民风,如果说麻省理工的演讲的课好备,那么像“坑王”中的闲白儿怎么备,如果现去找这些素材,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呢?
只有一个答案,这绝对不是现学现卖的,这是日常积累的结果。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说郭德纲早期的相声不错,是真正地在为相声事业做贡献,现在江郎才尽了,而且两眼只盯着钱了,根本不创作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确存在,因为无论习文还是习武,都会有巅峰期和衰弱期,这是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
虚竹打不过天山童姥,郭靖打不过老顽童,说白了不过是武侠小说的虚构。不信你就去公园跟那位太极拳大爷比一比去,看看能把你的银行卡花空了不。
如果不是如此,踢足球的打篮球的强体力运动项目,为什么都是年轻人呢?
对于习文来说也是如此,郭德纲所说的相声,一个段子四五十分钟都是常事,这四五十分钟需要多少内容,我没写过相声不太了解,反正肯定比我这文章长多了。更重要的是,作品里您还得设计包袱,这个比写文章难多了。
没有包袱,观众不乐,对于一名真正的相声艺人来说,无疑是尴尬害臊无法原谅自己的。当然有些演员并不在意这些,能上台就行,没忘词就好,就像“公式相声”大鼻祖李宏烨说的,你不笑,那是你的事。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而更重要的是,郭德纲的相声几乎百分百全是对外公开的,他的包袱几乎成了人人都耳熟能详了,那么如果在新的作品里再说旧包袱,对于郭德纲来说,自然连自己这一关也过不去,更不要说去面对观众了。
一位成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一生能演出多少个自己创作的段子?我觉得如果比这个,没人能比得过郭德纲。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说:郭德纲的那些相声都是“三俗”的,当然多了。
好的,那么现在,我希望抱着这种观点的人去看一看郭德纲的所有作品,然后摸着良心告诉我们,这些作品究竟有没有那么不堪。
当然,如果全要看下来的话,可能需要花几个小钱。如果连这点钱都舍不得,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也恰恰找到某些人为何总说郭德纲相声“三俗”的原因——
他们所看过的郭德纲相声,不过是那种被截取的15秒作品罢了。
两块钱一块的豆腐舍不得买,却说人家的东西硌牙,这是不是有点“无牙子”了啊?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郭德纲还能不能创作出新的相声来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根据德云社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个人需要必须做的一些工作,时不时还要为了自己的最爱,登台唱上几场戏,再加上他也已经年近半百,我认为真的不应该对他的创作要求太过苛刻。况且纵观那些从艺几十年的老艺术家们,即便还登台的,不是还在以旧作上新台的方式糊弄观众吗?
再说得实在点,也就是郭德纲,换做别人,早就功成名就逍遥自在去了。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
所有的事,有开始就有结束。
由于郭德纲德云社异军突起而引发的相声圈的历时十几年的争斗,大概率在这个秋天也应该平息了。
那个相声应该是在天桥地摊还是大会堂的说法,虽然仍会被时不时拿出来评论一番,但当初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也再无半点意义了。
唯有郭德纲的相声,以及他在相声之路上所经历的风雨与彩虹,已然清晰地印刻在了中国曲艺这本大书之上,以及每个人的印象之中。而至于他的功与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自有公断。
•本文为老青年说原创首发,之后将推出视频版,内容更给力•
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老青年说,想说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