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相爱的人越互相折磨(爱的死去活来)
越相爱的人越互相折磨(爱的死去活来)爱到死去活来,是难以企及的境界,尤其是在普遍要问一句「还相信爱情吗」的时代。缠绵悱恻的唱腔和唱词,初听的人会觉得别扭,且不说唱段前面诸如[山坡羊]、[山桃红]之类的曲调听不明白,就是正常的对白也能听起「一身鸡皮疙瘩」,生活里没有任何人会像戏里那么说话,什么「嫡嫡亲亲的姐姐」、「哈也么哈」更是很罕见的说法。但倘若再听下去,一折接着一折听,那种昆曲特有的轻柔和婉折就出现了,就是所谓「调用水磨」,精致、细腻、婉转、含蓄、清雅伴随着玉指纤纤、水袖盈盈,扑面而来。于是戏台下的你就成了戏台上的杜丽娘,成了柳梦梅,做了一场如花美梦,梦里爱一个人,爱到死去活来。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制,洋溢着追求个性解放的光辉色彩。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听上一折戏,仅凭这句「正确」的评价,再加上看起来诘诎聱牙的唱词,绝大多数人会就此失去感受昆曲之美的机会,而且基本上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不到
青春版《牡丹亭》,我曾买过3次票,但只真正看过1次。前两次早早买了票等待日子临近,一次是当天将要出差,一次是已在出差中无法按时赶回来,只好忍痛割爱,好在终究得偿夙愿。
我知道白先勇先生立志做「昆曲的义工」改编和推广青春版《牡丹亭》这件事,已经做了11年。昆曲是联合国「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看来一般能够获得这种称号需要具备两点,一是非常牛逼,二是濒临灭绝。
不牛逼上不到联合国的层次,不濒临灭绝称不上遗产。这意味着,假如这门艺术一直没落下去,千万年之后还有人类这个物种存在的话,他们将再也不知道还曾有昆曲这么牛逼的东西存在过,也意味着,假如我们要给外星人展示一些事物说明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那就该从这个遗产名录里挑。显然,昆曲应该被挑中。
《牡丹亭》的故事我们都应该很熟悉,毕竟它曾作为教科书上的内容被学习,我还记得书上的评价是,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制,洋溢着追求个性解放的光辉色彩。
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听上一折戏,仅凭这句「正确」的评价,再加上看起来诘诎聱牙的唱词,绝大多数人会就此失去感受昆曲之美的机会,而且基本上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倘若我们的美育教育能少讲些阶级斗争和书本知识,多带孩子们进博物馆、进剧院、进戏园而不是进考场,那么像昆曲这样的艺术还会继续牛逼,而且远离灭绝。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美的知觉、确立对美的追求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感受、热爱与实践,这样活一辈子,才有意义。
汤显祖原本的《牡丹亭》是五十五出,情节曲折,如梦似幻,生生死死。他自己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青春版则是挑选了其中的精华,分为《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几折呈现。
缠绵悱恻的唱腔和唱词,初听的人会觉得别扭,且不说唱段前面诸如[山坡羊]、[山桃红]之类的曲调听不明白,就是正常的对白也能听起「一身鸡皮疙瘩」,生活里没有任何人会像戏里那么说话,什么「嫡嫡亲亲的姐姐」、「哈也么哈」更是很罕见的说法。但倘若再听下去,一折接着一折听,那种昆曲特有的轻柔和婉折就出现了,就是所谓「调用水磨」,精致、细腻、婉转、含蓄、清雅伴随着玉指纤纤、水袖盈盈,扑面而来。于是戏台下的你就成了戏台上的杜丽娘,成了柳梦梅,做了一场如花美梦,梦里爱一个人,爱到死去活来。
爱到死去活来,是难以企及的境界,尤其是在普遍要问一句「还相信爱情吗」的时代。
杜丽娘做了一个梦,梦里与柳梦梅相见,醒来以后又因为这个梦而忧伤成疾,她从来没怀疑过这是否只是个梦,也从来没问过梦里的爱情是否值得相信,是因为她傻吗?柳梦梅捡到丽娘生前画的春容,夜半听到丽娘的魂魄来敲门,没有问「是人是鬼」,发现她就是画中佳人后,也从来没想过她是从何来、来此有何目的,是因为他傻吗?
在至情至性之人面前,是没有愚蠢的。凭借着至情,生与死在两人眼中不过就是一道可以跨越的门槛,没什么了不起的,阴阳的界限于他们而言压根不存在,遇见了、爱上了、欢会了,才不管是梦是现实。也因为至性,杜丽娘才会因为一个梦而亡,「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要爱就爱了,要生便生,要死就死,夫复何求,只追魂寻魄,生死缠绵。这一番死去活来,爱的太美太勇敢。
而我们,都是胆小鬼。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