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文明风采(以奋斗之姿谱写青春之歌)
广东梅州文明风采(以奋斗之姿谱写青春之歌)杨扬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是蕉岭县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说起投身乡村工作的原因,杨扬说,因为自己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农村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我的老家在农村,它见证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快乐,所以我想用行动让农村富起来、强起来。”杨扬(右)在田间地头。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杨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你是否愿意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到农村去,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杨扬的答案是:愿意。从广州到蕉岭,从办公室到广阔田野,近500公里的距离,地域与行业的跨越,宣示着杨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
青年,是当空的骄阳,是肆意生长的绿树,也是翱翔天空的雄鹰。
在蕉岭,无数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趁着大好年华,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倾注到事业中,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他们有的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是农民的贴心人、农村发展的智囊团;有的投身医疗事业,心系百姓身体健康;有的徜徉商海,让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笔者采访了3名蕉岭优秀青年,了解他们的事迹。
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杨扬:
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
你是否愿意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到农村去,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田间地头?杨扬的答案是:愿意。从广州到蕉岭,从办公室到广阔田野,近500公里的距离,地域与行业的跨越,宣示着杨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
杨扬(右)在田间地头。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杨扬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是蕉岭县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员。说起投身乡村工作的原因,杨扬说,因为自己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农村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我的老家在农村,它见证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快乐,所以我想用行动让农村富起来、强起来。”
杨扬说,自己正在努力学习乡村振兴有关知识,并将知识转化到实际行动中。“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我们工作队一定会努力做好。”
恶补乡村振兴相关知识
回想起初到蕉岭的时光,杨扬记忆犹新,从办公室的行政工作转换到“三农”领域,让他既激动又担心。“学院号召年轻干部参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鼓励大家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工作,我便报名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乡村,对于杨扬来说熟悉又陌生。“小时候,每逢节假日,一家人便会到乡下,在我的印象中,乡村尽管有些落后,但却充满着欢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回乡下的次数便越来越少,对乡村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杨扬告诉笔者,没到蕉岭前,他记忆中的乡村是落后的、破旧的。
抵达蕉岭后,乡村的风景令他眼前一亮:平坦整洁的道路向村内延伸,道路两旁是茁壮生长的农作物,整齐而又不失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乡村发展那么好,我们的工作应该从哪些地方下手?”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的他,有些疑惑。
于是,杨扬开始恶补乡村振兴的知识。购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书籍,定期阅读并做好笔记;上“学习强国”阅读与乡村振兴有关的理论、新闻报道等;经常向当地干部探讨有关乡村振兴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与工作队常常到村子走访,了解村子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风民俗等。“要坚持学习不断补齐能力短板,深入调研,切实把矛盾和问题搞清楚,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杨扬说。
要和群众搞好关系
谈起乡村振兴,如何与群众搞好关系是个关键问题。“以前是和师生打交道,现在是和群众打交道,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杨扬说。
对于首次接触群众工作的他来说,如何更好地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是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沟通交流的方法就容易出现冷场甚至群众情绪紧张的局面,从而影响到基层工作的开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还真得在沟通交流的方法上下些功夫。”杨扬说。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从日常的话题切入,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平时在村里走着,看到村民我会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尝试与他们拉家常,问问他们最近在忙什么、小孩在哪里做工作等。”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群众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工作也就更好做了。“现在,一些村民见到我还会主动问:小杨,今天要下田吗?有空来家里坐坐,喝杯茶。每当听到乡亲这些话语,就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杨扬说。
当前,工作队正忙着防返贫监测工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做好这项工作,更要了解脱贫户的需求。”杨扬说,工作队和镇村干部通过加强对脱贫户的走访排查,努力为脱贫户提供及时帮助,让他们不再返贫。
辅助当地做好产业规划
漫步在白马村的田野间,如诗如画的美景映入眼帘:刚种不久的水稻透着新绿,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骏马式样的田画;几座凉亭坐落在一侧,为游客提供了小憩之地;远处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置身其中,令人倍感惬意。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白马村朴行蕉岭白马花海营地今年五一期间开始试运营。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如今的白马村,已成为梅州乡村游、周末游的热门地点。杨扬告诉记者,工作队正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在白马村规划建设白马农业主题公园,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增收,产业是关键。选择项目、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精准谋划,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白马村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离城区近且平地很多,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杨扬说。
当前,工作队坚持整体联动,加大统筹力度,集中精力发展水稻产业,助力长潭镇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工作队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产业链条,以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促进产业互促互补,努力走出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产业新路。
“相信长潭镇会越变越好的。”站在田埂上,杨扬充满信心地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蕉岭县人民医院医生吴永丰:
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患者身旁的贴心人
“来,躺好。把手放在身体两边。很好,我们准备拍个片子。”一个10岁的男孩正在做X线拍片检查,而在一旁安抚他情绪的是蕉岭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吴永丰。
20多年来,他把医院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努力做好医院团支部的“大家长”,带领青年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做基层百姓的健康卫士。
他曾被授予2019—2020年度梅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战疫一线医务人员专项),2020—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在今年的4月吴永丰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事事都抓,亦师亦友
一袭白衣,治病救人,是公众对医生的普遍认知,亦是吴永丰学医的初衷。从小在蕉岭长大的吴永丰,从实习起,便在蕉岭县人民医院工作。蕉岭是他梦的起点,也是他扎根奋斗的土壤。
吴永丰在给患者做检查。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基层医生往往直接服务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工作烦琐,条件艰苦。对此,吴永丰却笑道:“我们基层医生是全能医生。以前我去武汉协和医院进修时,不用一个礼拜就可以同时进行拍片和诊断的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吴永丰积极申请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自2005年起,他先后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科进修。
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让吴永丰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从容应对。一次,蕉岭县公安局拘留所犯人出现集体性发热,凭借丰富的职业经验,他提出对所有关押人员进行X线筛查。穿着病毒防护服,再套着几十斤的辐射防护服,尽管装备厚重让人行动不便,但吴永丰依然高效地完成了对所有有症状患者的X线筛查,圆满完成各项防护任务。
作为蕉岭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大家长”,吴永丰提出实行人性化打印胶片政策,优化检查流程,为患者减轻负担。同时,积极贯彻“传帮带”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年轻医生的专业技能。“当时我们科的老主任就是这样带我的。‘传帮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年轻医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
吴永丰在指导年轻医生学习业务知识。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小到写报告,大到会诊、值夜班,吴永丰亦师亦友,工作中事无巨细,都能照顾到。“我专业是临床医学,最开始来到放射科,真是什么都不懂,吴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黄安来到蕉岭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已经快4年了,从初出茅庐到能独当一面,一路走来都离不开吴永丰的指导。
党建带团建,发扬志愿精神
在采访伊始,吴永丰便笑着说:“我们科室都是年轻人,我已经算老啦。”
蕉岭县人民医院是一家县级二甲医院,蕉岭人民医院团委曾荣获2020年蕉岭县“五四红旗团委”以及2021年梅州市“五四红旗团委”。
作为蕉岭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兼任团委书记,吴永丰深谙“党建引领”的重要性。“我们医院有一个特殊情况,年轻的医生护士特别多,他们都属于活跃的高级知识分子。”因此,吴永丰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带领医院共青团员及青年志愿者加强理论学习,同步推进学习活动。
除了注重院内建设,吴永丰还带头创建了蕉岭县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参加门诊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之余,吴永丰在门诊大厅耐心引导患者就诊挂号、指引前往相应的检查诊区、帮助使用自助机等。据了解,蕉岭县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队自2018年12月14日创建至今,志愿者服务队队员达800多名,累计服务人次逾2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蕉岭县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梅州市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
如今,蕉岭县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开始有了新的面孔。2021年6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开始投入使用。搬迁新院需要大量的人手协助,适逢暑假,吴永丰尝试组建学生志愿者,没想到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支持,“蕉岭中学、实验中学、华侨中学等学校学生非常积极,我们学生志愿者队很快就召集完毕了。”
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让吴永丰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志愿服务的过程其实并不轻松,但是学生们饱含的志愿热情令我动容。”志愿服务过程中,吴永丰常常会问询学生是否有难处不易解决,鼓励引导孩子们积极生活、用心工作。
提及近年来所获荣誉,吴永丰摆了摆手,说:“这荣誉是属于梅州市,属于蕉岭县,属于卫健人的。我只做着平凡的事,慢慢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梅州向上向善好青年、蕉岭县太乙崇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威:
传递爱心 传播希望
退伍前,他是优秀的通讯员、给养员,凭借一腔热血奉献国家,多次参与部队重要行动,获优秀士兵嘉奖。退伍后,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回乡创业,不辞辛劳,无谓吃苦,荣获梅州市优秀个人代表的“电商致富带头人”奖,并带领团队荣获梅州市电商扶贫典型集体。
他叫刘威,是蕉岭县太乙崇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蕉岭润兴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日前,刘威获评2022年“梅州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初见刘威,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淡然、从容。谈到为何选择回蕉岭开始他的创业之旅,刘威陷入回忆。从退役后,刘威一直想要创业,在父亲的支持下,刘威创立了太乙崇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刘威介绍长者食堂社区智慧美食站的功能。 通讯员 丘林强 供图
经过一步步探索,公司逐渐形成“源头生产供应 实体门店 配送客户 电商运营 餐饮服务管理”五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帮助64人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公司正紧锣密鼓研发便捷预制菜。“预制菜是一片蓝海,有不少机遇。”刘威说。
自决定从事餐饮行业起,食品安全就是刘威格外注重的环节。“我们严格把控食品安全,拒绝劣质食材。即使承担经济损失,也要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刘威说,在饭堂,他会明确记录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动态监控食品的安全情况,记录用餐人员的反馈。
除此之外,刘威还特别要求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饭堂内就餐,实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想法。他也时常到长者饭堂进行走访,食用饭堂餐食,保证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此外,刘威还购置食品安全险,为市民提供一份就餐保障。
开办饭堂让老人吃饭更方便
“现在是快餐时代,少有人吃饭堂了。打造长者饭堂的目的,是想让吃饭的人有一份亲切感、归属感。希望长者饭堂能真正为老人服务,让他们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提起创立长者饭堂的初衷,刘威感慨万千。
2019年,刘威了解到国家大力推崇养老服务。经过深思熟虑,他创立了长者饭堂。老人及退役军人只需7元便可享用一餐,三等功以上的军人一个月可免费用餐5次。
了解到刘威开办长者饭堂的初衷,不少蕉岭乡贤纷纷加入爱心行列。为方便用餐者,实现家门口的用餐服务,一名乡贤捐赠了长者饭堂取餐柜,通过扫二维码取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同时,还有不少企业向饭堂捐赠大米、蔬菜等。
在进行新饭堂选址时,刘威也费了一番功夫。一方面,要人流量多,方便市民寻找;另一方面,要空间合理,方便改造。“我实地考察了3次,才决定选址在新东市场。因为政策支持,租金降低了些,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刘威感慨。
除此之外,刘威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关爱老人协会会长,他持续对特困老人、学生进行爱心资助。2020年冬天,他捐赠3000斤大米作为慰问老人物资。每年的“八一”“中秋”“重阳”等节日,他也会细心了解老人需求,捐赠粮油、猪肉、生活用品等。正是由于他赤诚而热烈的爱心情怀,2021年5月刘威获评“蕉岭好人”。
【来源】南方日报·蕉岭视窗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实习生】周枫婷 黄安麒
【作者】 梁时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