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真实人物后来怎么样了(真正的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真实人物后来怎么样了(真正的山楂树之恋)由于书画出众,胡松华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北大学第三文工团担任美术方面的工作。胡松华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的画作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获奖,成年后的胡松华考入了华北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胡松华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书画狂魔”,他对画画的痴迷已经超过了一切,甚至连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都还在画画,因此在他眼中父亲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可在那个时代只靠画画根本无法养活一家子人,所以开中医馆看病是父亲无奈之举,也正是因此,父亲的愿望全都寄托到了胡松华身上。父亲就打算把胡松华培养成一个画家,于是他从小就被父亲教着学各种书画,不仅如此父亲还给他请来了赵梦珠、毓远先生来教他,师从名家,其艺也精。
曾几何时,胡松华、张曼茹这对艺坛伉俪“华歌曼舞”,比翼齐飞,成为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百花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胡松华老师和张曼茹女士60年夫唱妇随、伉俪情深、60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无不让人动容。
1930年的冬天胡松华出生在北京,家里一共四个姐弟,他是哥哥,父亲是个极爱画画的老中医,母亲则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
他的弟弟胡宝善如今是知名男中音歌唱家;弟妹王亦满是北京空军文工团话剧演员;而侄子是当红男演员胡军。
在胡松华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个“书画狂魔”,他对画画的痴迷已经超过了一切,甚至连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都还在画画,因此在他眼中父亲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
可在那个时代只靠画画根本无法养活一家子人,所以开中医馆看病是父亲无奈之举,也正是因此,父亲的愿望全都寄托到了胡松华身上。
父亲就打算把胡松华培养成一个画家,于是他从小就被父亲教着学各种书画,不仅如此父亲还给他请来了赵梦珠、毓远先生来教他,师从名家,其艺也精。
胡松华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的画作也多次在全国大赛上获奖,成年后的胡松华考入了华北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
由于书画出众,胡松华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北大学第三文工团担任美术方面的工作。
沿着这样的发展轨迹走下去,胡松华极大可能的会成为一名大名鼎鼎的画家,可1950年时,中央访问团的到来,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当时中央访问团决定着手,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文艺调研和表演,在文艺上才华出众的胡松华被选为访问团成员。
跟随着访问团的脚步,胡松华开始接触到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渐渐地他开始对唱歌有了兴趣,也经常会上台唱几首。
没想到他得天独厚的嗓音引起了专业歌手们的注意,就询问他“你愿意系统的学习歌唱吗”,一向谦虚有礼的胡松华道“那再好不过了”。
随后他就开始跟着郭淑珍、娄乾贵、杨比得等教授开始学习声乐。
经过系统学习后的胡松华,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在唱歌上的天赋并不亚于画画,极具歌唱天赋的胡松华在1952年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
都说歌舞不分家,从胡松华加入到歌舞团这一刻开始,他与妻子张曼茹的缘分就此拉开帷幕。
1953年,两人在一次去西南演出时相识,此时的张曼茹只有16岁,处于豆蔻年华的她明媚皓齿,扎着两个马尾辫很苗条,穿着连衣裙打“苗拳”的她,让24的胡松华一眼定情。
张曼茹是1936年出生的,她的祖籍是辽宁兴城,出生在湖北武汉,出生后又跟随父母到了重庆生活,在重庆长大的张曼茹也有那么一点辣妹子的性格,脾气比较急。
1949年张曼茹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担任舞蹈演员,开始了舞蹈生涯,第二年又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
而胡松华却被这个像邻家妹妹般的女孩深深吸引,那个时代的爱都是含蓄的,胡松华了解到张曼茹是“辣妹子”,就想办法给她送合口味的食物,慢慢的胡松华就对张曼茹表白了。
其实张曼茹也被胡松华的才华所吸引,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可刚确定关系,身为中国的第一批舞蹈演员的张曼茹,就要准备出国深造。
临走前张曼茹依依不舍的跟胡松华告别,眼含热泪的问胡松华“我这一去说不定要多久,你会变心吗”,胡松华含情脉脉的说道“我第一眼就认定了你,海枯石烂我都不会变心”。
胡松华还专门买了一双马靴,作为定情信物交给了张曼茹,此后分隔两地的恋人只能靠鸿雁传书来以解相思。
浪漫如胡松华,有一次他到新疆东北角阿尔泰演出,和张曼茹留学的蒙古国,就只有一山之隔,胡松华试图将这样的距离变得可触摸,于是有了“思念的纸船”的故事。
他用天蓝色的信纸折成小船,上面写着一首优美的情诗放入河中,他希望对面的张曼茹能正好看到,能感受到他的思念之情。
胡松华为了表达对张曼茹的爱意,还做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他为了让张曼茹吃上家乡的橙子和榨菜。
买了很多寄去国外,那个时代的运输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等这些橘子榨菜到张曼茹手中,橙子已经变成了橙子干,榨菜也已经变了味道。
这段七年的异国恋,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的深刻稳固,虽苦涩但更多的是甜蜜。
1960年,饱受着相思之苦的两人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此时的张曼茹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舞蹈表演家了,她的《泪拳》《草原上的热巴》《灯舞》都相继获得了不错的殊荣。
舞台上的张曼茹
可随着张曼茹的名气越来越大,她对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格外看重,就连怀有身孕后,她本打算不要这个孩子。
可这件事被胡松华知道后,他给足了张曼茹把孩子生下来的勇气,他温柔地跟张曼茹说“你安心在家养胎,其他的事还有我呢”。
胡松华夫妇和歌迷
1963年,张曼茹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看到女儿那稚嫩的笑脸,胡松华的内心似乎升起了更强大的使命感,也有了更加努力的动力。
同年,他为第一部音乐故事片《阿诗玛》中的英雄录制了所有歌曲,几年后,张曼茹又生下了小女儿,家庭负担也越来越重,此时的胡松华为了省下一点钱给妻女,每次出去演出他都买硬座,不舍得多花点钱买卧铺票。
在两人的齐心合力下,两个女儿也渐渐长大,张曼茹也终于可以回到她热爱的舞台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横空出世。
其中第六场《伟大的节日》,作为编导组成员的张曼茹,为胡松华演唱的《赞歌》领舞,成为该场最为精彩的段落之一。
1980年胡松华和张曼茹在天津、北京两地举办了《胡松华、张曼茹独唱独舞晚会》,得到包括港澳在内的20多家报刊的好评,他们夫妻二人的夫唱妇随伉俪情深也被众人所熟知。
随着两个女儿们的长大,张曼茹和胡松华也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路,多年来两人相依相偎,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关注,成为大家心目中模范夫妻的榜样。
虽然他们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却没有停下为音乐奉献的脚步,张曼茹60岁那年,胡松华提出想回馈全国各少数民族对自己的艺术滋养,准备拍摄12集的大型艺术片《长歌万里情》,他的这个想法张曼茹非常支持。
于是两位老人就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长途跋涉,张曼茹负责制片,胡松华负责导演、演唱加表演,去过不知道多少个地方,也深入到不知道多少个民族。
行程七万公里后,《长歌万里情》终于被他们拍摄出来了,胡松华也因此荣获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当他走上颁奖台时,回忆起当时在拍摄时的情景,还是心有余悸,当时他们由于经费短缺变卖了祖屋,经常一天就吃一块面包,妻子更是由于长期劳累生病了,发着三十九度的高烧,依然带病坚持拍摄。
好在他们的坚持也有了成果,可当他们回到家时,两个女儿却批评了他们,女儿们心疼他们太过于劳累,经常劝他们不要再劳心了,是时候安享晚年了。
可胡松华却总是闲不下来,已经年过70的胡松华又跟老伴张曼茹成立了胡松华音乐研究院。
并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的家庭中,挑选了十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出资培养他们,胡松华教声乐,张曼茹教舞蹈,由于生活拮据这其间也多亏了两个女儿们的帮助。
胡松华夫妇和两个女儿
三年后,这十个孩子在胡松华夫妇的指导下,都进入到了当地的艺术团体,有了不错的成绩。
在这之后,张曼茹就一直身体不好,但是还继续坚持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
胡松华夫妇和学生们
直到2015年,张曼茹突然在家里晕倒,虽然及时送往医院没有性命之忧,但从此以后张曼茹的身体大不如前,只能靠药物来维持。
而胡松华更是一如既往的坚守在老伴身边,日复一日的陪着她去医院,陪着她治疗,每天都要用温水给张曼茹擦拭身体,还要帮她梳头,他知道爱跳舞的妻子最爱漂亮。
张曼茹年轻时对比照
这期间胡松华还经历了弟弟胡宝瑞的离世,悲痛万分的胡松华还没从弟弟的离世中缓过来,妻子张曼茹也先他一步离开人世,享年83岁。
至此,正好是他们结婚60周年,两人相濡以沫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一想到这些胡松华就泪流满面,思念妻子时,他就开始做电子相册,那本册子里面放着他跟妻子张曼茹的一百多张照片。
如今离张曼茹离世已经两年了,胡松华也在女儿们的细心陪伴下,渐渐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2021年91岁的胡松华还和李光曦、田华等人参加了元宵晚会,看起来依然精神炯烁,神采奕奕,大家在祝福他健康快乐的同时,也不免感慨他跟妻子张曼如这段让人羡慕的爱情。
胡松华演唱我爱我的祖国
他们的60年相守,60年的扶持让网友们大喊“这才是真正的山楂树之恋”。
他们的爱情故事固然让我们感动,但他们的婚姻生活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作为丈夫为家庭的付出,作为妻子为家庭的坚守。
胡松华夫妇同台
在娱乐圈分分合合司空见惯的时代,这种强大的责任心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编辑:白茶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中国赞][送心]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主持人方琼:15岁丧父愧疚终身,成“河北一姐”真的是靠老公吗?
费玉清:为保国籍放弃挚爱,如今67岁仍单身,他的做法够爷们儿
演员吴越:陪伴陈建斌5年还是败给了蒋勤勤,如今49岁仍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