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点空间作文(给耽改一点空间)
留一点空间作文(给耽改一点空间)这是佛陀在孤独园里给胜光王讲的故事,很多僧众都跟着聆听到。说是过去无量劫时候,有一个人在旷野中被大象追逐,藏到枯井躲避,顺着树根坠下,半途中遇到了更多风险,有“黑白二鼠”啃食树根;有“四毒蛇”想要咬人;井底还有“毒龙窥伺”;井壁又有“蜂群下螫斯人”。这还不算,还有“野火复来,烧然此树”。唯一比较好的一件事,是“树根蜂蜜,五滴堕口”。其实最初时候,佛陀教化身边弟子,总是善于使用各种方便法门,类似孔夫子采用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为了点醒弟子们,他经常使用各种譬喻故事,将圆融高深的佛法,借助通俗易懂的故事表达出来,让弟子更容易理解参悟。《佛说譬喻经》就是这样一部适合大众理解的经典,而且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真是精妙无比,令人叹服禅师们深湛的佛学境界。就在此时,行者发现身旁的蜂巢一角,居然有甜美的蜂蜜滴下来,他伸了一根手指,挖了一点蜜糖放在口中,全心全意地吸吮着,就是这点蜂蜜,让他完全忘
耽改剧《山河令》异常火爆,除了双男主的CP剧情,其实里面还有很有深度的典故运用,有些居然源自佛经故事。比如,周子舒、温客行被困龙渊阁,被龙孝的药人大阵重重围攻,最终逃出生天的那一节。
当二人身处崖边的时候,温客行要先跳下去看看有没有危险,周子舒反问,“难道我一个人还能独活?”温客行笑道,“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话未讲完,周子舒已经懂了,温客行没有讲完。
这个桥段,一直延续到后面,张成岭的要求下,温客行作为睡前故事说给他听,才把这个事情完美地呈现出来。
温客行讲的这个故事,大意是,有个行者在沙漠遇到狼群,逃命时见到一口井,不及思索就跳下去躲避,爬到一半,发现井底居然有蛇,正在进退不得的时候,行者又看到身边井壁上还有个蜂巢。蜜蜂对接近的行者开始攻击,行者不堪其扰,此时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他赖以存身的井绳,已然承受不了他的重量,可谓深陷多重危机。
就在此时,行者发现身旁的蜂巢一角,居然有甜美的蜂蜜滴下来,他伸了一根手指,挖了一点蜜糖放在口中,全心全意地吸吮着,就是这点蜂蜜,让他完全忘掉了身处危难之中。这就是那个没说完的故事,从张成岭房里走出来,温客行还有一句自语,他看着周子舒的房门说,“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世人苦苦追寻的,也不过是那一点蜜糖的欢愉。”
这个桥段,俨然又是温客行给观众们撒的糖,以蜂蜜来比喻他心中的“阿絮”,是危机四伏的生命进程中甜蜜的存在。说起来,这段故事,来自佛教经典《佛说譬喻经》,其含义是在说明“人生无常,人性常安”的道理。
世人往往以为学佛难,佛经更是难懂难读,其实不然,佛教经律论中,的确有很大部分义理深邃,但也并非全部如此,还有一部分经典,似乎是特意给大众世人准备的,不仅文字优美,而且道理通俗易懂。
其实最初时候,佛陀教化身边弟子,总是善于使用各种方便法门,类似孔夫子采用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为了点醒弟子们,他经常使用各种譬喻故事,将圆融高深的佛法,借助通俗易懂的故事表达出来,让弟子更容易理解参悟。《佛说譬喻经》就是这样一部适合大众理解的经典,而且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真是精妙无比,令人叹服禅师们深湛的佛学境界。
来看唐代高僧三藏法师义净所翻译的梵文佛经——《佛说譬喻经》这是佛陀在孤独园里给胜光王讲的故事,很多僧众都跟着聆听到。说是过去无量劫时候,有一个人在旷野中被大象追逐,藏到枯井躲避,顺着树根坠下,半途中遇到了更多风险,有“黑白二鼠”啃食树根;有“四毒蛇”想要咬人;井底还有“毒龙窥伺”;井壁又有“蜂群下螫斯人”。这还不算,还有“野火复来,烧然此树”。唯一比较好的一件事,是“树根蜂蜜,五滴堕口”。
就在千钧一发进退维谷的生死时刻,从树上的蜜蜂窝中,滴下五滴蜂蜜,不偏不倚落入这个人的嘴中,他品尝到了蜂蜜的香甜,顿时忘了一切恐惧忧愁。
听故事的胜光王,完全被这个人的遭遇震惊了,他问佛陀,“是人云何,受无量苦,贪彼少味”,能在这么多苦恼危机的时候,还有心情贪恋那点点滴滴的美味,这还是个人吗,心态得多好。
佛陀怎么说,旷野比喻幽远的长夜,游人比喻凡夫众生,大象比喻无常的世事,水井比喻生死险岸,树根比喻生命的支持之源,黑白老鼠比喻昼夜时光,老鼠啃咬树根,意味着生命在时光中逐渐消逝,四条毒蛇比喻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蜂蜜比喻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蜜蜂叮螫比喻邪思侵犯人体,野火比喻衰老疾病,毒龙比喻死亡。
佛陀解释完毕,胜光王马上就明白了,感情佛陀的故事里,这些苦难忧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东西,无法可避。佛陀顺势说道,“五欲心无著,方名解脱人”,生老病死极其恐怖可畏,应当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欲望诱惑丧失了本源。
胜光王受此点化,当时就觉悟了佛陀的良苦用心,“合掌恭敬,一心瞻仰”。不仅是胜光王,就连一同听讲的人也都获益匪浅,“诸大众,皆悉欢喜,信受奉行”。看到胜光王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佛陀很是高兴,但也不忘叮嘱“当如说行,勿为放逸”。
在《山河令》的故事里,温大善人已经尝遍世间之苦,早有大彻大悟的慧根存在,唯一一点痴念,就是执著于复仇。周子舒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除了无尽的苦之外还有友情、亲情和爱情,虽然于各种艰难困苦中最为难得,又稀少无比,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剂,让人觉得此生还有意义存在。如果把它看做是井壁蜂巢滴落的蜜糖,也未尝不可。
【题外话】在如今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充斥的现实中,耽改剧一直以小众圈层的形式存在,走超越性别的纯爱路线,它其实起源于岛国,也被叫做“腐文化”。随着《山河令》的火爆,之前《陈情令》、《镇魂》的话题又被提起,很多人担心耽改的盛行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受众群为青少年的这个圈子。
就耽美作品本身来说,一直以来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他们的审美和需求应当被尊重。需要郑重对待的一个问题是,此类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是不是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就要一概抹杀呢?窃以为,倒也不必杯弓蛇影,任何事物都不能包容万象,面对群体差异,或许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灵活方式,兼顾各方需求。
作为文艺百花苑的组成部分,耽美本身并无罪过,如果说担心青少年的模仿,那也太低估孩子们的智商,换个角度,这只能说家长对自己教育能力不自信的表现。有问题的,应该是那些无底线炒作的“怀璧者”们,一些唯利是图的公司,看到了耽改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迎合市场需求对“腐文化”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无限开发,导致这一题材过度消费,进而引发高层警惕。
客观来讲,很多耽改剧的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的确存在,许多“为腐而腐”的故事情节充斥其中,缺乏积极观念和正向立意,短期的博利必然伤害耽美文化的发展,更有甚者为了配合市场,强制人设“噱头”,制造“CP”话题,满足粉丝“口味”,大搞舆论“战术”,摸高层忍耐底线,打法律擦边球,无非是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攫取收益。应该说,这些商家的不良营销,搞坏了耽美文化本质,损害了受众群体利益,扰乱了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甚至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纳入监管势在必行。
作为粉丝和受众,也要保持冷静和适度,不要不知不觉中,成了某些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工具,为不适当的舆论传播推波助澜,无形中伤害了心仪的演员,断绝了小众文化生存之路。
管理部门对《陈情令》、《山河令》过审,可以看出对“耽改剧”的态度,监管并非“一刀切”,优秀的耽美作品同样拥有一席之地。上层建筑的目的,是正向引导步入规范化,抵制低俗无聊内容,弘扬正面积极形态。安安静静地欣赏,就让“耽改”这点难得蜜糖留下如何?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注名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