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建安时期的文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有血有肉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受后代文人的推崇,被称为“建安风骨”。外在表现方面言之有物,真实记录当时的战乱和灾难,表现黎民百姓的苦难经历、悲惨境遇以及悲伤凄凉的情感。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很伟大的,每当民族有难的时候,就会有一批悲天悯人的优秀文人揭露和批判时局的黑暗,记录百姓的苦难,既表达他们对苦难百姓的同情,也留下珍贵的历史印迹供后人们反省、警惕和借鉴。建安时期也不例外,一批优秀的文人用悲悯的笔写下慷慨激昂的文章与诗篇,记录历史警醒后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是:内在情感方面真挚动人,能够影响、打动甚至感化教育人们;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1)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220年),正是诸侯纷争时期。

此时的汉献帝完全被架空,一点权力都没有,只剩下一个皇位。他的皇帝身份很像是“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说有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无论是谁只要有兵马钱粮就可以割据一方逐鹿天下,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

因此,当时的中国战乱不断、灾祸频仍,百姓们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很伟大的,每当民族有难的时候,就会有一批悲天悯人的优秀文人揭露和批判时局的黑暗,记录百姓的苦难,既表达他们对苦难百姓的同情,也留下珍贵的历史印迹供后人们反省、警惕和借鉴。

建安时期也不例外,一批优秀的文人用悲悯的笔写下慷慨激昂的文章与诗篇,记录历史警醒后人。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是:内在情感方面真挚动人,能够影响、打动甚至感化教育人们;

外在表现方面言之有物,真实记录当时的战乱和灾难,表现黎民百姓的苦难经历、悲惨境遇以及悲伤凄凉的情感。

建安时期的文学,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有血有肉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受后代文人的推崇,被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三曹”、“七子”蔡琰等人为代表。

“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七子”指的是孔融、陈琳、阮瑀、刘桢、王粲、应旸、徐干七人。

蔡琰又名蔡文姬,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博学强记才华出众。蔡琰不仅是建安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著名的才女。

“建安风骨”指的是建安时期文学的整体风格,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安时期的诗歌也具备“建安风骨”这一个美学风格。

从本篇开始,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建安时期的诗歌,包括但不局限于“建安风骨”,其它风格的优秀诗歌也会涉及。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2)

先从“三曹”之一的曹操开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皇帝仅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中央政府——朝廷不再掌握国家政权,天下被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割据控制。

值此乱世,雄才大略的曹操注定不平凡。军事方面,他横扫一切敌对势力统一中国北方。

内政方面,他下“求贤令”收拢人才,下“求言令”广开言路,下“屯田令”解决了军粮赋税等方面问题。

所有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曹操不仅仅在地域上统一了北方,而且彻底稳定住北方的政局,曹魏政权的国力稳步提升。

三国鼎立期间,曹魏一直是最强大的国家。西晋代魏之后灭掉西蜀、东吴统一天下,同样得力于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

曹操不仅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曹操的主业是平定天下治理国家,写诗不过是业余爱好,留下的诗篇不多,仅有二十多首。

虽然数量很少,但艺术水平非常高。仅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几篇就足以让曹操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欣赏曹操的诗。先看组诗《步出夏门行》。

建安十二年,曹魏集团面临着两个作战方案需要选择:南征荆州刘表、北征乌桓。

曹操大部分手下建议攻打刘表,而曹操却决定北征乌桓并取得胜利。

凯旋途中,曹操志得意满心潮澎湃,写下组诗《步出夏门行》。

先解释一下诗题《步出夏门行》。

:走。夏门: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行》就是《**歌》、《**诗》之意。比如:《燕歌行》、《从军行》、《琵琶行》等。

《步出夏门行》的含义是:走出洛阳西北门之后唱的歌。本为乐府旧题,表达的主题是人生无常。

曹操用了诗题,却改变了主题,典型的旧瓶装新酒。

这组诗包含五个部分:《艳》、《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3)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云行雨步:荆州一带地处长江岸边,天气多云多雨,因此行走在荆州就可以称为“云行雨步”

九江:荆州一带。皋:水边高地。临观异同:面对不同的作战方案。碣石:山名,大碣石山。

本打算先去讨伐荆州,让江南百姓受惠;

面对着南北两套作战方案我心下犹豫,不知何去何从;

现在经过大碣石山,看着东海令我内心惆怅。

《艳》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序曲和前奏,介绍了组诗的创作背景。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碣石:山名,大碣石山。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澹(dàn)澹:水波流荡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丰茂:草木茂盛。萧瑟: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洪:大。星汉:银河。

我来到东方的大碣石山,眺望着辽阔的大海;

水波荡漾,山峰和岛屿高高耸立;

各种树丛草木茂密地生长,非常繁茂;

秋风瑟瑟刮动树叶,海面上波涛涌起;

日月运行,好像在大海里运行;

银河的群星璀璨,好像在大海里放光闪烁;

我是多么地幸运啊,可以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

《观沧海》这首诗苍凉慷慨、境界雄浑无可匹敌,典型的“建安风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待地点和事件。“临”字居高临下,“观”字视野开阔。开篇就把读者带到了极高意境。

接下来写眼中所见之景,先是概括性的描述水势和山貌:水何澹澹,山岛峙。

接着是细节描写,山岛之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大海波涛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接下来写心中所想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星辰运行的时间并不统一,这些场景不可能在一时一地观察得到,不过是曹操脑海中的想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曹操表面上是描写大海无边无垠波澜壮阔,能容纳得下天地和宇宙。

曹操建安风骨的诗句(建安诗歌赏析一)(4)

实际上是曹操在向世人展现自己的胸怀,如大海一般广阔;以及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要像大海吞吐日月星辰一般,统一天下终结纷乱。

曹操率领大军讨伐乌桓大获全胜,确立后方稳定,为下一步征战天下免除后顾之忧,对他争霸天下来说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

而且,此次出征乌桓是他力排众议下的决策,英明的决策加上辉煌的胜利,无论是谁都会非常满意。

正是在这种意气风发的心境之下,曹操写下了这首气势雄浑的千古绝唱——《观沧海》。

未完待续。

喜欢此文者请转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