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唢呐独奏(记唢呐传承人正宁县周家镇芦堡村人)
宝鸡唢呐独奏(记唢呐传承人正宁县周家镇芦堡村人)图文:刘效国、辛金洋 一个心地宽厚,技艺超群的传承人,自是这天底下最美的风景。辛金洋,早将自己栽植成了其中最美的一棵!多年来,他活跃在庆阳各城镇、乡村及农家小院,服务于民俗活动中的各类红白喜事和企业庆典活动。正宁地处陕甘交界,属古豳国的中心地区,其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汉唐,还是宋元,塬上坡下,凡是有村落的地方,就少不了红白喜事,就少不了唢呐声声的吹奏!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给这些民间艺人,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展示舞台。辛金洋,唢呐吹奏技艺,相对于父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较之于同行,则是人间独步,引领风骚。每年,在本县和周边地区,他所组织的乐队,几无中断和闲歇,平均顾事在200场次左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送文化下乡,进行公益演出,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展演和比赛。1980年4月,参加湫头唢呐业余大赛;1991年9月,参加庆阳市苹果节才艺大赛唢呐表演;2004年9月,参加
小编普及: 唢呐艺术,这门民间传统音乐,集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漫长岁月里的悲喜交响!不管生活的多么艰辛困苦,婚嫁迎娶,抬埋送葬的队伍里,有了唢呐声,就有了滋味。
唢呐传承人——辛金洋
在正宁县范围之内,只要提及唢呐艺人,人们便耳熟能详地听到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活跃在陇东黄土高原上的民间唢呐艺人辛金洋。
辛金洋,男,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8年出生,正宁县周家镇芦堡村人,正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他作为一个唢呐世家的传人,8岁就跟着爷爷、父亲上事,其音乐天赋,随着岁月的磨砺,在唢呐吹奏中,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境地。传统曲目、流行歌曲在他的唢呐吹奏中,往往行云流水般,成为天籁绝唱。特别是小唢呐、双杆唢呐的表演,有乃父之风,更具自己的时尚和时代风采。他在持之以恒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绣金匾》、《担水》、《挑水》、《金蛇狂舞》、《秋季生》等诸多曲牌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搜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唢呐曲牌20多首。
多年来,他活跃在庆阳各城镇、乡村及农家小院,服务于民俗活动中的各类红白喜事和企业庆典活动。正宁地处陕甘交界,属古豳国的中心地区,其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汉唐,还是宋元,塬上坡下,凡是有村落的地方,就少不了红白喜事,就少不了唢呐声声的吹奏!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给这些民间艺人,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展示舞台。
辛金洋,唢呐吹奏技艺,相对于父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较之于同行,则是人间独步,引领风骚。每年,在本县和周边地区,他所组织的乐队,几无中断和闲歇,平均顾事在200场次左右;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送文化下乡,进行公益演出,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展演和比赛。1980年4月,参加湫头唢呐业余大赛;1991年9月,参加庆阳市苹果节才艺大赛唢呐表演;2004年9月,参加正宁金秋苹果节大赛,荣获优秀奖;2012年8月,参加正宁县黄土赞歌乡镇文艺汇演,获得优秀个人奖;2015年2月,参加正宁社火文艺汇演,获得优秀个人奖;2018年6月,参加正宁穿越子午岭探秘秦直道森林马拉松大赛文艺演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他聪明好学,吃苦耐劳分不开的。
辛金洋为了更好的传承唢呐,在经营管理好自己乐队的同时,对可堪造就的个别徒弟,如赵亮、赵顺、周宇航等,进行严格要求、悉心培养。一些年轻的唢呐爱好者不断登门求教,学员有20多人。但他始终保持在荣誉面前不骄傲,低调做人,热心公益,把传承唢呐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他希望自己能为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唢呐传人,做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使庆阳唢呐艺术在陇东黄土高原上得到更好的传承下去,越传越多,越吹越好。
一个心地宽厚,技艺超群的传承人,自是这天底下最美的风景。辛金洋,早将自己栽植成了其中最美的一棵!
图文:刘效国、辛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