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真实实力有多强(打不死的南亚小强)
缅甸真实实力有多强(打不死的南亚小强)提起我们对缅甸的第一印象,恐怕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许多人并没有去过缅甸,所以新闻成为了解缅甸的渠道。不过,在面对一些国力较弱的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时,英国仍然惯用无赖手法。如果最终无力对其进行控制,那么英国则不惜挑起其国内的对立和仇视,断绝其发展空间,缅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缅甸是一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西南部接壤,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缅甸并不算是一个强国。
1997年7月1日,阔别祖国怀抱近百年的香港,回归了中华大家庭!
香港的顺利回归离不开我国多代领导人的艰苦努力,建国之后,英国一直以各种手段妄想拒绝归还香港,甚至不惜提出核讹诈。
然而在日益崛起的大国面前,这些手段毫无意义。
▲香港回归仪式
不过,在面对一些国力较弱的殖民地的独立要求时,英国仍然惯用无赖手法。
如果最终无力对其进行控制,那么英国则不惜挑起其国内的对立和仇视,断绝其发展空间,缅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缅甸是一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西南部接壤,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缅甸并不算是一个强国。
许多人并没有去过缅甸,所以新闻成为了解缅甸的渠道。
提起我们对缅甸的第一印象,恐怕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觉:
东南亚小国、国弱民贫、内战不断、民族对抗、毒品难题、反政府武装横行。
▲缅甸地图
多年前,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军打仗,炮弹甚至越境落入我国境内,造成了人员伤亡,这更引发了国人的愤慨,对缅甸的印象也随之下降。
种种负面消息,加上缅甸政坛的混乱和军政府的跋扈,极大地降低了缅甸的国际地位,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其国力积弱,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世界大国的国民,我们轻视缅甸可以理解,毕竟祖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科技等方方面面都能碾压缅甸。
然而,数据不会撒谎,在东南亚范围内,缅甸发展潜力巨大,自身也有许多闪光点,甚至不弱于泰国和越南等邻居。
缅甸人口将近5500万,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除此之外,缅甸还有很多拿得出手的数据。
▲缅甸人
虽然地质勘探能力欠缺导致无法查明国内矿产蕴藏量,但是已知缅甸大地蕴含大量的铅、银、钨、宝石等资源。
缅甸的包德温铅锌银矿、汉因基钨锡矿、茂奇钨锡矿皆在不同时期成为过世界第一大矿床。
缅甸还富含油气资源,其中天然气蕴藏量位居世界第七,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油气巨头前来投资。
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也是缅甸的重要资源。
柚木储量位居世界首位,檀木、鸡翅木、花梨等名贵木头产量也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缅甸的海岸线狭长,海洋资源丰富,出口的水产品为国家带来了不菲的外汇收入。
不难看出,缅甸这个国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基础,只不过由于它暂时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缅甸很弱。
那么,缅甸为何发展不起来呢?
这里大概有两点关键原因。
▲缅甸的古建筑
首先,缅甸是一个难以融合的多民族的国家。
除了主体缅族之外,还有克伦族、掸族、果敢族、孟开族、罗兴亚族等民族,这些民族虽然都在这片土地上崛起,但是生活方式尤其是信仰,有着巨大的区别,所以始终难以融合。
缅甸历史上的几个相对强盛的王朝,无论是勃固、东吁还是贡榜,都无法破解这个难题。
所以彼时缅甸的局势基本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凭借武力压制住其他民族,无法通过文化对其进行渗透和影响,倘若该王朝衰败,那么自然有其他民族建立新的王朝。
缅甸全国人民不同心同德,那么国家自然很难发展。
其次,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大跨越,而像缅甸这种落后国家就成为了殖民地。
▲缅甸民族武装
我们知道,印度是英国在南亚地区最关键的殖民地,当英国在此站住脚后,开始将触手伸向更远方。
1824年(比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早将近20年),英国以加强地方防务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英缅战争。
一战就打垮了当时的缅甸执政者孟既王,也直接断绝了缅甸社会独立和迈入新纪元的进程。
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英国逼迫缅甸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也激起了缅甸国内各阶级的强烈不满,缅甸人民对英国的愤慨达到顶峰。
终于,1851年,双方爆发了第二次英缅战争。
▲英国殖民者
由于实力的不对等,这次战争仍然以缅甸惨败而终结,英国也趁机加强了对缅甸的控制和对王室的封锁。
1882年,法国殖民者控制了越南和柬埔寨,这使得缅甸王室看到了希望,他们前去向法国寻求支持。
法国人也想借机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展开合作。
英国人知道后,自然不愿意放弃嘴里的肥肉。
于是他们趁着法缅合作尚未全面展开时,第三次入侵缅甸,并且彻底占领了整个缅甸。
▲英缅战争
此役之后,缅甸也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随着时间流逝,世界历史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几乎从日不落帝国被打成了日落西山帝国。
为了保卫本土,英国人不得不把殖民地的军事力量调回欧洲大陆,这也使得其殖民地出现了权力真空。
到了二战后期,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感受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帝国主义被打倒;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这两点因素叠加,使得英国不得不放弃众多的海外殖民地。
当然了,英国人本意上是舍不得这些地方的,只不过形势使然,英国人别无选择。
▲英国殖民印度
在这些殖民地里,英国最不舍得的就是印度了,不过此时印度的独立呼声日益高涨,英国完全失去了实际控制能力,所以只能忍痛割爱。
1947年,印度正式独立,标志着英国从法理上放弃了这块殖民地。
在丢掉印度后,英国对于南亚大陆仍然充满了幻想,尤其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位置,更是英国人觊觎的对象。
抛开印度,英国想要控制马六甲的机会其实还存在。
缅甸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选项,尤其是归属于缅甸的科科群岛,堪称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存在。
▲科科群岛
所以在印度独立之后,英国想加强对缅甸的控制,包括一些针对缅甸的治理政策也随之改变,变得相对柔和。
英国政府似乎想一改强硬殖民者的形象,用一种崭新的亲善者形象,博取缅甸各阶级的支持。
英国的算盘打得精明,但缅甸人民也不傻,他们迫切地渴望独立。
借着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1948年,也就是在印度独立一年后,缅甸和英国通过多轮谈判,最终使后者同意承认缅甸是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
就在缅甸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来之不易的独立时,卑鄙的英国人却在暗地里策划起卑鄙的计谋了。
前文说到,缅甸是一个多民族主体国家,而且各民族之间矛盾难以调和,历代王朝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些王朝的体量和能力,确实不能和19世纪的英国相提并论,因此当英国殖民缅甸后,是有能力强迫各民族融合的。
▲缅甸军政府
至于英国这么做的理由,也是有的:
倘若殖民地里的人民乐于内斗,那么生产效率必定大大降低,影响英国人掠夺当地财富的效率。
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健康的、劳作者听话的殖民地,才是优秀的殖民地。
可是英国人最终也没有这么做,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缅甸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
缅甸可谓是巩固对印统治的外围壁垒,是阻止法国势力染指的屏障,也是固守马六甲海峡的要塞。
▲马六甲海峡港口
基于这个理论,英国人不希望缅甸现在或是未来,出现一个强大的政体。
所以在殖民缅甸的近百年时间里,英国对缅甸的各民族分化而治,刻意激起和强化各民族的矛盾。
甚至借用亲手打造的军队,去协助各民族进行武装冲突。
这是英国为缅甸未来发展,埋下的一颗大雷。
而后,马岛战争的惨胜,暴露了英国大幅衰败的事实。
世界各国,尤其是过去的殖民地对其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国家希望借机斩断英国的束缚,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缅甸发展,路在何方?
然而缅甸却错过了黄金发展时期,由于英国埋下的雷(民族矛盾)日益发酵,缅甸国内始终无法得到发展,军政府对国家进行了控制,其背后隐然也有英国的影子。
在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前期,缅甸国内军政府独裁专制,贪腐不断,极大败坏了社会风气。
而民主人士参政即使得到人民的支持,却无法在政坛立足,这也导致了外部资本始终不愿进入缅甸投资。
国内的军阀(多来自不同民族)为了牟利,只能将目光投向窃取国有资产、种植和贩卖毒品、电信诈骗、人口贩卖等黑色产业。
▲缅甸儿童
他们将攫取的利润用来贿赂军政府,所以军政府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
长此以往,这种内外交困的恶性循环,极大损害了缅甸人民的利益,使得整个国家止步不前,变成了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不难看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英国政府败退缅甸前的龌龊勾当。
参考文献本文中关于英国殖民缅甸的相关内容,参考自戈·埃·哈威编写的《缅甸史》,发表于1973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