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背500个千古名句(随笔集五星出东方)
人生必背500个千古名句(随笔集五星出东方)我选了前排坐定,没过多久,整场报告厅座无虚席,有校外慕名而来的学者,有校内的师长、同学。我的古代文学史老师坐在我身边,她是我们系的女神老师,一身古典气质,温柔清雅。我们一起听齐教授讲课,有的常识我听不懂,老师能听懂,她就小声教给我。这是我第一次翘课。操场上同班同学已经开始站队点名,讲座的时间也已经逼近,我躲在操场主席台的墙柱后面,心中七上八下。海报的内容清晰地印在心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考古发掘讲座——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第一报告厅。从小到大,每当电视上CCTV10探索发现考古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的魂就像丢了一样。而这一次,魂丢得更加彻底,齐东方教授是考古领域的大咖,这次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就是由他亲手发掘而出。当讲座和体育课冲突的时候,该去哪个呢?老师没说,但我做出决定了。
1 少年赤子,挥斥方遒
“老师,如果讲座跟会议冲突了,该去哪个呢?”“如果讲座很有意义,不去会留遗憾的话,我想你该去讲座。”
——2017年入学与班主任的谈话
第一次与五星东方相遇的那一年,我19岁,上大二。这一天,海报已经大张旗鼓地铺满了整个校园,校内外慕名而来的学者熙熙攘攘,匆匆赶往报告厅的人络绎不绝,把我本就遗憾不甘的心搅了个忐忑不安,时间马上就要到了。
操场上同班同学已经开始站队点名,讲座的时间也已经逼近,我躲在操场主席台的墙柱后面,心中七上八下。海报的内容清晰地印在心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考古发掘讲座——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第一报告厅。
从小到大,每当电视上CCTV10探索发现考古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的魂就像丢了一样。而这一次,魂丢得更加彻底,齐东方教授是考古领域的大咖,这次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就是由他亲手发掘而出。
当讲座和体育课冲突的时候,该去哪个呢?老师没说,但我做出决定了。
这是我第一次翘课。
我选了前排坐定,没过多久,整场报告厅座无虚席,有校外慕名而来的学者,有校内的师长、同学。我的古代文学史老师坐在我身边,她是我们系的女神老师,一身古典气质,温柔清雅。我们一起听齐教授讲课,有的常识我听不懂,老师能听懂,她就小声教给我。
这种感觉很奇妙,我和老师一起听同一堂课,她听了一堂,我听了两堂。
我实在想不出一个词语能描述得出那时的幸福,好似一粒种子在崇敬的沃土里沐风沐雨,然后拱出芽来,这种感觉比如沐春风还多了些许感怀,是真真切切生了根、发了芽的。
“课余时间来听听这种讲座挺好的。”老师说。“我翘课来的。”
我的目光里自豪而溜出几分心虚。
老师的目光里无奈而露出几分欣赏。
我们四目相对,浅笑无言。
第一次翘课,翘得畅快淋漓,把心惊胆战的怯懦也遮住了。后来才知道,为了更加值得的事情,去打破规则定式的束缚,就是赤子心。
后来,这种翘了课去听别的课的事儿,在我身上不胜枚举。这是后话。
2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今,日子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我与老师分别也已有半载。近日来我研读《古蜀之国——三星堆国宝背后的蜀地文明》时偶然让这样一行文字所吸引:“古蜀……是国家一级文物——彩锦护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原产地。”
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四年前,模糊不清的画面残片和只言片语瞬间涌入脑海,此时此刻我才发现,远去的记忆已然拼不出原貌了,只剩下感怀。遗憾之余,我还是决定提笔将这些残存的画面记录下来,以免再次抱憾。
由于这些记忆实在支离破碎,我参考了齐东方先生的文章《我所亲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发掘过程》,以确保本文的准确性。
1995年,齐东方先生参加了丝绸之路上尼雅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是这一次考古发掘,让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重现天日。正如齐先生所说:“人不能不相信运气,也不能不相信真诚。”
进入沙漠的时候,除了水和食物,齐东方先生还带了一面五星红旗。一入营地,他就将这面旗升了起来。当考古工作发掘到8号墓的时候,考古人员发现墓内尸体中部有一块色彩斑斓的织锦,在沙土的掩盖中格外醒目,考古人员一点点将这块锦翻开。织锦不仅显露出鲜艳的五色花纹,还陆续露出了古文字:“国”、“东方”、“五星”等字。
齐东方先生立刻用相机拍下了织锦重现天日的这一幕,也就是下图这张珍贵的照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当他们仔细地将古文字认出来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非常震惊。齐东方先生说:“我的名字、我的到来、我带的国旗和我升旗的缘故,才有中方考古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一发现,简直就像是谶语一样。也许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考古经历了。”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讲座现场的学者们的反应。我们内心中不约而同的震惊让整个报告厅沸腾起来。我大概猜到了,在27年前,当这件举世瞩目的文物出土时,考古人员有多么兴奋激动,齐东方先生又该有多么惊讶和喜悦。
当然,此“五星”非彼“五星”,此“东方”非彼“东方”,此“中国”也非彼“中国”,一切都是巧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文物本身去了解。
“中国”在汉晋时期指的是以中原为主的地区;“五星”指辰星、太白、荧惑、岁星和镇星,也即今日我们天文学中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史料文献《汉书•天文志》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似是占卜之语。
言简意赅地描述这句话,大概就是:当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夜空的时候,是有利于中原地区的大吉之兆。
齐东方先生用一段话简述了这件文物的珍贵价值:“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在尼雅遗址(古代精绝国)被发现,而这些织锦在古代精绝国是不可能生产的,那这至少说明,精绝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精绝国,作为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它也许与中原王朝一直有联系,是文明交汇的节点。如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是新疆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人们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偶然间从书中拾回尘封已久的记忆,又在不久后,让一场舞剧在我身边上演。
3 幸毋相忘,来日可期
趁着年轻,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
在前往Z剧院之前,我大致了解过这场舞剧,剧本是依据文物本身并结合丝绸之路历史背景写作而成,全部围绕这件文物的历史故事展开,而对于它的考古发掘过程却没有什么篇章介绍。
正是因为这个心理预设,让我对舞剧并没有报太高的期望。但当大幕拉开,七位考古队员的身影出现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我的眼泪激动地夺眶而出。
整部舞剧,从巍巍汉宫到遥遥大漠,从端庄典雅的汉舞到俏皮可爱的民族舞,从汉军将领的忠义勇武,到精绝公主的活泼可爱,丝路之上这段大汉王朝与精绝国文化交流的故事,这段哀婉动人的爱情悲歌,全部通过舞蹈演员曼妙动人的肢体语言向我们呈现了出来。
舞剧落幕,悲喜交加的情绪却久久难平,我一边顺着手机导航找停车场,一边看着手中宣传单“五星东方,幸勿相忘”的标题,思绪不断翻腾着。
三年前第一次去大剧院的时候,我还在A城市念书。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是赏析《孔子》舞剧里的美学意蕴,我盯着棠棣之花篇章中师徒分别的画面,泪如雨下。
不久之后,《孔子》舞剧在A城市的大剧院上演,我与老师、同窗明淅兄一起买了前排的票。从祭孔到棠棣之花,泪水再一次伴随着激动的掌声落下的时候,我明白,舞剧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心里开了花。
那天走出剧场时已是深夜,剧场外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停车场的车灯明晃晃的,照着三个人的背影。细雨微风中,老师穿了一身米白色的旗袍,我和明淅兄穿了茶服和汉服。我们上了车,被老师安全送回了学校,路上,老师温柔地指点了我的课程论文。那一年我20岁,身边有亦师亦友的师长、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知繇,你的论文我看了,二级标题下面不能只有一个三级标题……以后要注意。”思绪中话音还未落就被导航声打断了。
“目的地在您右侧。”
一道明晃晃的车灯像从前那样打了过来,眼前是一样拥挤的停车场,一样漆黑的夜幕,一样热闹的氛围。我孤身夹在熙攘的人群里,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那三个朦胧细雨中的背影。
我望着夜幕,原来星辰消失以后,就不知不觉地溜进了人们心里。
故事已落幕,所幸毋相忘。
(本篇中人名“知繇”、“明淅”均为笔名)
•参考文献:
1. 《我所亲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发掘过程》
2. 《古蜀之国——三星堆国宝背后的蜀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