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互联网黑话(全网嘲笑的互联网黑话)
为什么会产生互联网黑话(全网嘲笑的互联网黑话)《鬼吹灯》里,Shirly杨就和蜂窝山掌柜对过一套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山经”:这种江湖上的黑话,又称作切口、春点,算是“隐语”的一种。在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江湖切口”都有着浪漫的演绎。黑话,自古有之要说我们最熟悉的“黑话”,肯定是要数《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一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了。图:电影版《智取威虎山》
上周,张一鸣在字节跳动9周年的演讲中,对于“互联网黑话”的吐槽,让不少天天写日报的“打工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无独有偶,《人物》发布的一篇《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里面种种“高级词”的神运用,更是让我们广大网友大开眼界。
这些让人头秃的描述,不禁让人想高歌一曲《演员》:就不能好好“说人话”吗?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整得这么复杂呢!
其实,说不说黑话、怎么用黑话,还真是个复杂的问题。今天,阿信就想和大家唠一唠,关于“黑话”的那些事。
黑话,自古有之
要说我们最熟悉的“黑话”,肯定是要数《智取威虎山》中的那一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了。
图:电影版《智取威虎山》
这种江湖上的黑话,又称作切口、春点,算是“隐语”的一种。在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江湖切口”都有着浪漫的演绎。
《鬼吹灯》里,Shirly杨就和蜂窝山掌柜对过一套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山经”:
“途经高山抬头看,山上一面金字牌;金字牌后银字牌,排排都是蜂字头。”
“一面镜子两山照,照出金风吹满面;不知哪路过蜂山,识得金银蜂字牌?”
……
这套“山经”,就是为了偷偷交易被明令禁止售卖的暗器而被创造出来的一套行话。
江湖切口武侠小说里更是常见 图:《江湖奇侠传》
还有些黑话,是为了回避行当中的“禁忌”。
比如以前的江湖人最怕坏天气 做不成生意 饭钱就挣不到了 于是下雨下雪反而叫“摆金”、“摆银”。
马未都就曾经在节目中讲过,中国古董行业里没有“坏词”。
比如漆器裂了,不能叫裂了,叫‘断纹’,好听一点;玉器裂了,叫‘绺’;象牙器裂了,叫‘笑了’……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汉语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
《国语·晋语》“范武子杖文子”的故事中,范文子又一次很晚才退朝回家,就是因为“有秦客齆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而范文子晓得其中的三条。其中的“齆辞”指的就是隐语。
今天,万事皆可“黑话”
可以看出来,这些黑话,基本上都是为了“回避”。
有的是为了避讳,有的是为了保证谈话的“秘密性”——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犯罪的灰色地带。
“翻天窗”就是偷上衣口袋的东西 图:CCTV-2《第一时间》
不过在网络上,大家看到最多的“神秘文字”肯定还要数“饭圈黑话”。最开始,这也是一套为了“回避”创造的黑话。
由于不少粉丝会定期在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上搜索明星的名字和关键词,进而开展“反黑”活动,所以,为了避免聊八卦时被粉丝“视奸”和“出警”,网友们开始使用缩写代替人名和关键词。
部分饭圈缩写
发展到后来,饭圈的缩写已经到了包罗万象的程度:
TFboys是“帝国”,嗑CP时要大喊“某某和某某szd(是真的)”,道歉要说bhys(不好意思),嘲笑小明星没人气是nbcs(Nobody cares)……从人名、形容词、语气词到日常用语,饭圈黑话几乎无所不包。
不过,发展到了这里,黑话的用途已经不仅仅是保密了,“方便”和“通俗”成了更重要的原因。毕竟,打几个字母可比打完全部拼音容易多了。
在很多小圈子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黑话。
二次元爱好者就是一个典型。游戏中,用来提升游戏人物等级的经验卡一律叫“狗粮”;在大逃杀中获胜叫“吃鸡;名字超长、超复杂的角色,一定会有一个好上口又好记的简称……
知名IP型月世界中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被粉丝们称为“Saber”或者“呆毛”
《紫罗兰永恒花园》中的薇尔莉特·伊芙加登(Violet Evergarden),有人简称为“紫微”
再比如狼人杀中的“金水”“警徽流”,老玩家一听就能懂,这是预言家在给玩家发放“好人卡”。在今天,“黑话”是圈子间的壁垒,也是圈子内的认同。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身处某个“小圈子”,你就可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黑话人”了。
为啥大家都爱“不说人话”?
在关于亚文化圈层的研究中,“黑话”可以说是重要一趴。
要知道,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圈子”,而圈子中的一致性 可以给个体强大的归属感。
“黑话”,就代表着“圈子”中符号体系的一致性。
使用相同的语言,意味着人们身处相同的文化环境、认可相同的价值体系,从而达成了“自己人”的身份认同。
用简单的话来说,黑话不仅方便了小圈子的交流,“说黑话”这一行为,更是具有“我是圈内人”的重要意义。
00后的黑话词云 图:爱范儿
不过,问题又来了:我们最开始提到的“互联网黑话”,好像和其他类型的黑话不太一样呀!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需要给对话“加密”;这一套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黑话,好像也没有让我们的交流变得更方便呀?
这就要提到黑话背后,另一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了——权力关系。
法国哲学家福柯有个很经典的理论:“知识即话语,话语即权力”。
这是说,在一个社会,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显然,“互联网黑话”也代表着在职场这个小社会中的一种权力压制:会讲黑话,自己才够专业;看不懂黑话,就会被认为low。
欧阳娜娜应聘有道词典的广告,也是这种权力架构的体现
当“懂黑话、用黑话”,逐渐成为“专业”与“资历”的代名词,那么,群体内部就会围绕这种“话语”建立起一种隐性的权力体系。
每一次学习使用黑话,都成为一次对个体的规训,在这种规训中,每个打工人都会被卷入这个看不见的权力体系。
当然,也要承认,一部分互联网黑话,的确也有提高表达效率的作用。在大众看来难懂的黑话,也不代表在小圈子里不好用。
比如现在我们都已经很熟悉的“赋能”“底层逻辑”等词,就很难找到同样简洁的替换词。
事实上,语言一直都有一种“去隐喻化”的趋势,“许多刚开始时是隐喻的表达逐渐地失去了它们的隐喻性,成为了日常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英雄联盟》中的“插眼”“对线”等游戏用词,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常用的网络用语。
真正的“黑话困境”在于,用于职场交流的黑话反而变成了周报“八股文”的作料、职场交流的阻碍,这才是我们应该警惕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