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处女泉原名东鲤瀵,又名伏鱼泉,《合阳县全志》等地方志中多有记载,但多年以来一直没于黄河之中,使人难识庐山真面目,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东雷抽黄工程防护堤,逼黄河水改道东移,处女泉才重新显现出其身姿。福山上有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紧凑玲珑,错落有致,穿行其中,步移景换,回味无穷。福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间,屡加修葺。清同治六年(1867年),前后殿和两庑俱毁于战火,光绪八年(1882年)进行了重修,恢复了原有的建筑,并新建了三清阁、奎星阁、土地亭和奎星塔。现存的古建筑群亭阁、殿宇、牌坊错落有致,灵官、天王、佛祖栩栩如生,香烟缭绕,磬声悦耳。这里的签很灵,方圆百里的群众都到此烧香问卦,香火很旺。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山顶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东端有僻静台、升仙台,相传是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1)

引言—名字由来

战国魏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筑合阳邑(今县东里村),因位于合水(今名金水沟)北岸,故名。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置合阳县。西汉改置郃阳县。1964年因郃字生僻,改为合阳县。

合阳县今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

黄河图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2)

黄河自北向南沿县城东部边界流经合阳县,大枣河在合阳境内注入黄河。

武帝山

武帝山地处合阳县西北,距县城20km,最高处磨镰峰海拔1543.8米,因西峰山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山乃历史名山,属黄龙山脉,因其东西横亘,远望形似屋梁,当地人也称梁山。山体以水岩为主体,多峰、多石、多树、多草、多文物古迹,民谣“千佛洞,万佛塔,照影碑,睡看黄河风打碾,七十二条金水担”说的就是山上的主要景观。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3)

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山顶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东端有僻静台、升仙台,相传是武帝习道升仙之处,奇石凌空,飘飘欲仙。由升仙台南侧下行往东北前进,踏上石铺的“神道”,又有一奇石,状如巨龙欲飞,名“神龙探海”;另一奇石,若青蛙蹲伏,积聚力量,伺机跃起,据说可以预报天阴下雨,名“金蟾鸣雨”。由神道继续前进,可见“马踏泪石崖”,是当年武帝策马奔驰之处。山后有放马沟,有泉,是武帝放马之处,也是金水的源头。

福山

福山位于合阳县灵泉村附近,福山的地貌十分特殊,整座山就像一只翘尾东行的大蝎子趴在沟壑中,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为“蝎子山”,民间有“聚宝盆、福寿山,蝎子趴在盆中间”之说。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4)

福山让人称道的,不仅是它独特的造型,关键在于它的“三教合一,和睦相处”。在这座山上,供奉着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老子,还有儒教的孔子,这种奇特的现象在我国十分罕见。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5)

福山上有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紧凑玲珑,错落有致,穿行其中,步移景换,回味无穷。福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间,屡加修葺。清同治六年(1867年),前后殿和两庑俱毁于战火,光绪八年(1882年)进行了重修,恢复了原有的建筑,并新建了三清阁、奎星阁、土地亭和奎星塔。现存的古建筑群亭阁、殿宇、牌坊错落有致,灵官、天王、佛祖栩栩如生,香烟缭绕,磬声悦耳。这里的签很灵,方圆百里的群众都到此烧香问卦,香火很旺。

处女泉

处女泉原名东鲤瀵,又名伏鱼泉,《合阳县全志》等地方志中多有记载,但多年以来一直没于黄河之中,使人难识庐山真面目,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东雷抽黄工程防护堤,逼黄河水改道东移,处女泉才重新显现出其身姿。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6)

处女泉的名字来源于洽川一个古老的民俗传说。洽川是周文王母亲太任的家乡,也是伏羲画卦的地方。文王仰慕伏羲,也喜欢推演八卦。他常被黄河边这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也常置身于万顷芦荡之中,演卦诵诗,悠闲自在。有一天,他在芦苇丛中散步,突然发现有一绝色女子在雾气蒸腾的泉水中嬉戏。蓝天白云下,茂密的芦苇围成的天然屏障,让女子的婀娜身姿若隐若现,那景象真是美极了。文王为此所吸引,更为姑娘的美貌所折服,这姑娘就是太姒,后来便成了文王的妃子。这泉就是东鲤瀵,据说太姒姑娘经常来此泉沐浴,所以才出落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一方水养一方人,洽川自古多出美女、才女,而太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在当地形成了一个风俗,凡姑娘出嫁前,都必须来这里沐浴,祈求带着泉水的灵气与滋润,去迎接人生道路上幸福美好的时刻,所以当地群众称此泉为“处女泉”。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7)

处女泉实际上是个泉群,大小泉眼无数。大者如车轮,小者如蚁穴,水的浮力极大。站在泉边凝视,可见泉底水冲起了金黄色的细沙,宛如一只只巨大的蝴蝶,又名“蝴蝶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每到冬季,雾气腾空,绵延十里不绝,置身其中,如饮甘醴,飘飘欲仙。泉水富含硒、铜、锶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处女泉不仅是温泉、保健泉,更为独特的是它的“沙浪浴”。处女泉水不像一般泉水那样汩汩涌流,而是从覆盖泉眼的沙层中涌出,如果踩在泉眼上,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会让您感到无比畅快。

洽川湿地

洽川,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二级台地上 总面积165平方公里,素有“小江南”之称,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8)

景区内有瀵泉七眼,为合阳县所独有,被誉为“华夏一绝”。瀵泉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列字》中称其“味过醪醴”,“沐浴神瀵、肤色脂泽。”瀵泉属喷发型温泉,含有氮、磷、钾、锶、硒、铜等矿物元素,常年水温在29-31摄氏度,日出水量为7.3万立方米。以其灌溉农田,可以增加土地肥力;以其洗浴,可以去病健身。这七眼瀵泉自北向南分别是夏阳瀵、处女泉、西鲤瀵、渤池瀵、熨斗瀵、王村瀵和子瀵。

帝喾陵

帝喾,姓姬,号高辛氏。传说他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在位70年。他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后裔,15岁时就辅佐颛顼,于辛,立为族子。30岁成为部落首领,传说他能操纵辰星,掌握观察时间和节气的方法,以指导生产。传说他活到105岁。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9)

喾陵在洽川莘野村西 陵东边的巷道称之为“冢家巷”。高大的墓冢占地二亩,巍然耸立,冢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写的墓碑。乾隆年间洽川才子许秉简所撰<洽阳记略>中载,清代每年由藩司(省财政厅)拨白银六万两,以作春秋祭扫之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洽川是河防前线,帝喾陵祭扫-中断。1996年清明节,合阳县人民政府恢复了中断六十年的祭扫活动,且规模逐年扩大,规格逐年提高。每到清明,帝喾陵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民间艺术争奇斗艳,各呈异彩,已经成为洽川及塬上附近各村群众的盛大节日。陵前新立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霍松林所题“帝喾陵”石碑。

非遗文化—提线木偶

郃阳提线木偶戏(又称“郃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10)

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多次前往苏州、扬州、北京等地演出,影响极大。该剧种包含了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和创造性的独有特技,赋予提线木偶以艺术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线戏的唱腔、音乐苍凉悲壮、委婉细腻,多具秦地特色。乐器演奏拥有铮子、截子等特种乐器别具一格,特色鲜明。传统剧目意境美妙、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地方特产—九眼莲

《诗经》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就是合阳洽川,洽川是我国最大的黄河湿地,瀵泉分布广泛,合阳九眼莲就生长在这一带。据传,西汉薄太后看好洽川的温泉清水和清灵地气,命人把从西湖带回来莲菜种在这,后来成为历朝达官贵人进献皇宫的贡品。合阳九眼莲开始在夏阳瀵周围零星种植,陆续发展到七大瀵泉周围,如今规模扩大到洽川湿地及周边黄河滩涂地。清乾隆年间,关中名士许秉简(合阳县洽川镇人),在《怀莲塘》中有“昆明湖畔看莲回,我里芙蓉谅亦开”诗句,就是作者在北京赶考期间,曾去昆明湖赏莲,回到馆舍后想到了自己家乡种植的莲藕,有感而发所写。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11)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薄如纸翼,生吃熟食,入口无丝,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驰名关中一带。

地方小吃—合阳踅面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在合阳,在东府,那都是相当有名。而在合阳当地流传的这句“没吃踅面没看线(戏) 没有到过合阳县”,就更加说明了踅面在合阳人生活中的重要。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12)

踅面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准备在洽川的夏阳渡军。假如埋锅造饭,敌兵就会从烟火的大小多少判断兵力的强弱,是兵家大忌。为解决士兵吃饭问题,韩信让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踅”即“折足”,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中是“转来转去”的意思。因为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的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在里边,因而得名。

黄河边上最神奇的洞禹王洞(武帝山处女泉帝喾陵)(13)

“踅”字的读音说起来,这个“踅”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的,“踅”字本身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来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读“yè”,而没有人读“踅xué”,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这样一来,便把“踅面”弄成“页面”了,实在是一大误会。

后序

合阳古称“有莘国”,文化积淀深厚,有“伊尹故里·诗经合阳”的美誉。这里安寝着“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关雎》等31篇《诗经》佳作皆出自或描述合阳,孕育了烹饪始祖伊尹、近代佛教大师印光法师等历史文化名人,出土了汉隶精品《合阳令·曹全碑》,提线木偶、跳戏、面花、秋千等31项民间艺术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爱情诗之源、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中国黄河生态美食名城。

大美陕西、大美渭南、大美合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