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难忘的往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尉凤英在生产一线劳动时,用434天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120天时间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为研制自动送料机,因驱动转动部分像机车轮拐转动,她不怕脏,不怕累,跑到铁道附近蹲着观察,结果被机车喷出的雾气弄得一脸雾水;梳着头,她看到多齿的木梳就联想到车床的单刀切削,于是研制出四刀切削。1965年,尉凤英和老师傅一起制成一台卧式自动冲孔机,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就是因为这种痴迷劲,一个靠在夜校学文化的技校毕业的女工,从1953年到1965年,共搞成技术革新177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1964年她被命名为工人工程师。技术革新能手她每天早来晚走,兜里揣着一个小本子,养成了“眼勤、手快、好问”的习惯。入厂刚5个月,她就完成了第一项革新———自动卡具,使产量一下提高了80%,从此,她像跨上了千里马,一跃再跃,7年里先后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对尉凤英这个名字都不陌生,有的人说起她甚至伸出会大拇指,说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劳动模范,一个真正从工人生产一线中成长起来的劳动模范,一个真正在劳动中出类拔萃的劳动模范,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劳动模范。

以工人为荣耀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2)

尉凤英是抚顺一个煤矿工人的女儿,3岁时父亲过世,母亲带着3个孩子靠打零工、挖野菜、要饭艰难度日。在旧社会,她从来没有吃饱饭的感觉。有一年春节,家里几乎揭不开锅,母亲在垃圾堆里捡了3个鱼头做了一锅汤,全家过了个年。解放了,能吃饱了,有工作了,我总觉得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当时没别的想法,就是要报恩!”1953年尉凤英20岁,考进了沈阳七二四厂(东北机械制造公司)当了一名冲压工人,怀着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满腔热忱,她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3)

头一天上班,她就对师傅说:“您分配我干啥都行,我有力气!”从进工厂第一天,她就很珍惜“工人”这个称呼,很珍惜“工人”的岗位,觉得当一名“工人”很自豪。尉凤英把生产当“战场”,哪里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她就攻关在哪里,有一股不胜利绝不罢休的勇气和担当。一次,厂里试制一种新产品,车间把三百多项技术难题张榜公布。所有的技术难题都被工人们纷纷揭榜了,但有一个加工滤油器的技术难题没有人敢动,却被刚满徒一年的“黄毛丫头”伸手揭了榜,她就是尉凤英。她说:“这是生产需要,这个技术难题解决了,生产效率才能提高。再困难,也没有黄继光、邱少云的困难大!”还有一次,厂里试制一种纱锭轴承保持架,有人说,这种进口货,没有精密设备干不了。可尉凤英不信这个邪,她把这个活又揽了过来。她说:“外国人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我们也有一个脑袋两只手,只要我们动脑动手,外国人能干出来的,我们也一定能干出来!”在尉凤英的努力下,在工人师傅们的帮助下,一个个困难都被攻克了,一件件新的产品都诞生了。人们计算了一下,尉凤英从1953年到1958年,一共实现了一百七十多项技术革新,创造了多个第一,为企业为国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效益。

技术革新能手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4)

她每天早来晚走,兜里揣着一个小本子,养成了“眼勤、手快、好问”的习惯。入厂刚5个月,她就完成了第一项革新———自动卡具,使产量一下提高了80%,从此,她像跨上了千里马,一跃再跃,7年里先后完成了“双头双刀”、“自动送料器”、“六角车床”、“半自动开关”、“自动送料退料杆”等100多个技术革新项目。1959年9月,她已经干完了1969年3月的工作,提前10年完成了生产任务。铁姑娘小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群众的力量才能移山倒海。”1958年,尉凤英的革新小组从3人发展到16人,一年实现316项革新。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5)

1960年,尉凤英革新小组又发展到100多人,革新342项,为国家创造财富160多万元。同志们称这位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冲压女工为“从来不走,总是在跑的铁姑娘”。“那时的人心中没有我字”,这是尉凤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为了搞技术革新,经常是干到凌晨两三点钟,回到家怕因为敲门影响邻居的睡眠,她便蹲在自家的门口睡着了。像这样废寝忘食搞技术革新的事例很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尉凤英在生产一线劳动时,用434天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用120天时间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为研制自动送料机,因驱动转动部分像机车轮拐转动,她不怕脏,不怕累,跑到铁道附近蹲着观察,结果被机车喷出的雾气弄得一脸雾水;梳着头,她看到多齿的木梳就联想到车床的单刀切削,于是研制出四刀切削。1965年,尉凤英和老师傅一起制成一台卧式自动冲孔机,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就是因为这种痴迷劲,一个靠在夜校学文化的技校毕业的女工,从1953年到1965年,共搞成技术革新177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1964年她被命名为工人工程师。

难忘的往事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6)

提到结婚她有一段很难忘的故事。1958年1月1日,是尉凤英结婚的大喜日子。结婚的当天凌晨她刚刚下了夜班,还没有来得急准备,婚礼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开始了。尉凤英的婚事办得很简单,连结婚照都没有来得急照,只是与前来祝贺的车间领导和工友们拍了一张集体照作为结婚纪念。她生过两个女儿,每当与她工作过的老伙伴谈起她生孩子的事时,大家都赞不绝口地说大尉工作起来不要命。原来,她怀孕后,为了不被工友察觉就做了一件又肥又大的衣服,精心伪装,严格保密。怀孕6个月还照样工作,照样出国。直到小孩出生了,医院给车间打来电话,车间里许多与她朝夕相处的工友无不感到惊奇“昨天还看她推料呢,怎么今天就生孩子了?”尉凤英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精神,战胜各种困难,成为技术革新能手和技术标兵,成为工人阶级的带头人。

1964年,31岁的她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当时连孩子的名字都取好了,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她一狠心就在怀孕3个月时做了人流。她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做到了无私无畏,无论是为党、为国家、为企业做了多少工作,付出多少辛苦,受过多少委屈,她从不与组织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在内心深处经常想的是为党和人民做得太少了,而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培养和荣誉却是太多了。多年来,尉凤英从不后悔她对人生的追求,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乃至当领导,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永葆工人阶级本色。年轻时她经常穿的就是工作服,而且还是有着很浓的机油味的工作服。那时候她常讲的是,一个人美不美,不在于穿什么,戴什么,而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

走向人生辉煌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7)

尉凤英从1954年起连续10余年被评为沈阳市、辽宁省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5年4月被党中央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这一年,尉凤英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会休息时,周总理把东北的三位劳模介绍给毛主席,说:“这是咱们工人阶级的代表。”毛主席非常高兴,微笑着把他温暖的大手伸向个头高高、穿着中式蓝棉袄的尉凤英,仔细地问她年龄、工作和生活。尉凤英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至今在家里珍藏着当年与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合影的照片。1965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学习》,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与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并列。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她拍摄了纪录影片,至今还保存在沈阳市档案馆。

两次住进中南海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8)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尉凤英代表全国工人党员在大会上发言;当年的国庆节,她又作为全国工人阶级的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国庆20周年庆典上发表了讲话。而后,又是周总理把她以及刘胡兰的母亲、董存瑞的父亲等革命烈士的家属,请到中南海小住几天。他们被安排在总理家后边的几间房子里。转个弯不远就是毛主席的住所丰泽园,后来听说,这是总理亲自安排的,就是让他们住的离毛主席近一些。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9)

有一年,周恩来邀请尉凤英到北京中南海来小住。包括尉凤英在内的一行人刚刚住下的第一天傍晚,周总理和邓大姐就来驻地看望大家,尉凤英至今还清清楚楚记着,周总理一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一下愣住了,周总理走到大家床铺边,弯下腰,伸出他那只不能再伸直的手臂,摸摸床铺的薄厚,又把手伸进铺好的被子,试试冷暖,才转过慈祥的面孔说:“秋天,北京的气候挺凉的,被褥一定要厚一些才行。”大家被总理问寒问暖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许多人都偷偷抹去泪花。

在共和国21岁生日时,尉凤英在天安门城楼上又一次看见总理,趁大会没开始,尉凤英走过去:“总理,您好!我也送您一样东西。”周总理双手抱肩,面露微笑:“大尉,你送什么东西呀?”尉凤英连忙把自己胸前当时最珍爱的闪光的毛主席像章摘下来,像孩子似的说:“总理,这像章是闪光的。”总理眼睛一亮,似乎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像章。尉凤英亲手把像章别在周总理的灰色中山服上,这时总理说:“你们年轻人呀!总是经常地换像章,你看,我就不换。”总理用右手指着自己“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像章说。尉凤英先后两次给总理写信,汇报她对“大家”的忧虑,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每次,周总理都委托邓大姐给她回信,并鼓励她给毛主席写信,鼓励她实事求是,活到老,学到老,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是工人出身。

能上能下方显工人本色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0)

尉凤英不仅有过崇高的政治荣誉,也有过很高的政治地位。她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后来尉凤英成为全国妇联筹备组负责人之一。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1)

1977年,她多次提出书面申请,经中央批准,她回到家乡辽宁,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980年7月18日到沈阳新阳机械厂任副厂长,后转任厂工会主席。从一名普通工人走向政治高位,于平凡里见绚烂,朴实中写辉煌。以前人们总说,她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现在人们说,她是60年代影响中国的魅力女性。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是处在什么位置上,她始终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从不骄傲。并且,她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都从未忘记力所能及地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到工会后,她“约法三章”:对所有职工一视同仁;凡事三天之内给予答复;制订工会工作循环流程示意图。她带领工会开办了装潢公司、技术服务部、游泳池、旱冰场等。为此,沈阳市总工会和国防工业工会先后评选她为“模范职工之友”和“为推进改革搞活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领导干部”。沈阳市总工会和国防工业工会先后评选她为“模范职工之友”和“为推进改革搞活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领导干部”。

夕阳也辉煌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2)

尉凤英退休后,她把一张毛主席接见她的照片放大后挂在客厅里,以寄托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几十年的记忆珍藏,还原出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真实而鲜活的细节。退休后的她,仍不忘工人阶级的本色,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与有关部门研究科技项目,为振兴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尽管年龄不饶人,但是,她还要想方设法为第二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力所能及地做些工作。特别是在总结和宣传第一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的精神和传统方面,争取多做些工作,以此报答毛主席,报答党和人民对她的关怀、培养和教育。经沈阳市委批准,她长期担任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作为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副团长、顾问,她为机关、企业、学校作报告几百场,弘扬劳模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听众达数万人,受到各界的好评。在省水利厅、水文局、水科院,在沈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北车集团沈车公司,在沈阳市岸英小学,在皇姑区许多学校,都回响着她那淳朴敦厚响亮的声音。她的报告生动鲜活,朴实真切,充满时代气息,受到了沈车公司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喜爱,是最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

在退休后的岁月里,她再次焕发出劳模精神。近十几年,先后作为劳动模范的代表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2015年,她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再次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3)

闲暇时间,她每天定时读书看报,准时观看新闻联播。每天几点会客、几点锻炼、几点开会自己安排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开会,即使是八十多岁高龄,也从不迟到、早退,坐上几个小时不打瞌睡、精神抖擞。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拄拐杖、不坐轮椅,每天爬楼梯;眼不花、耳不聋、牙不掉。坚持劳动与锻炼,来了客人自己下厨包包子招待客人,亲自给到家里的客人拿拖鞋。坚守对党的忠诚、坚持自己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信仰。

尉凤英最美奋斗者(尉凤英从著名劳模到)(14)

十九大报告从头到尾听完,聚精会神做笔记、一次也没离开过座位。感受到新时代的好生活,对党心诚。每天都很高兴,不动摇、不怀疑、不放弃、不抱怨、不嫉妒、不崇洋媚外、付出不求回报。心静无念、心态平和、自己用心做好自己。紧随时代的脉搏、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从没有把自己当成名人,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穷人家的儿女、吃苦长大、普通的工人代表。她最大的爱好是练习书法,反复书写四个大字:劳动光荣。

来源:辽沈法律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