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去贝尔格莱德(巴尔干之钥欧铁的友谊)
萨拉热窝去贝尔格莱德(巴尔干之钥欧铁的友谊)这是竖在关口的一块牌子,我只认识wellcome这个字。所谓的“关口”,就是这么两个像收费站一样的小玻璃屋。塞尔维亚乡村风情塞国乡村风景不错,就是车子开得慢,原以为这辆车是直达萨拉热窝,其实这是一辆村村通、站站停的国际班车。到了边境,开始通关。这个通关程序非常简单,上来一个海关官员,将车上每人的证件收走,拿去关口盖章,乘客只要坐在车上等着就可以了。因为塞尔维亚和波黑对中国是免签国,所以,我们现在也和其他乘客一样,也不需要下车面签,就坐在车上等。
这次的行游是塞尔维亚与波黑两个国家,我们先飞到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在贝尔格莱德停留了一天之后,我们从贝尔格莱德前去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
今天早晨起了个大早,5:30起床,收拾洗漱完后,7:00一起前往中心汽车站。中心汽车站昨天我们提前去买票时已经去过,徒步走过去十分钟路程。
到了车站之后,看看时间还早,就在车站附近找了个地方先吃早餐。
早餐后进站上车,8:05大巴车驶出贝尔格莱德中心汽车站,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
一路风景如画......
塞尔维亚乡村风情
塞国乡村风景不错,就是车子开得慢,原以为这辆车是直达萨拉热窝,其实这是一辆村村通、站站停的国际班车。
到了边境,开始通关。这个通关程序非常简单,上来一个海关官员,将车上每人的证件收走,拿去关口盖章,乘客只要坐在车上等着就可以了。因为塞尔维亚和波黑对中国是免签国,所以,我们现在也和其他乘客一样,也不需要下车面签,就坐在车上等。
所谓的“关口”,就是这么两个像收费站一样的小玻璃屋。
这是竖在关口的一块牌子,我只认识wellcome这个字。
如今我们的这红色护照也有了PASS国,国力强大人民才能强壮,感谢祖国感谢党!
还回来的护照上面只是多了一个出境章和一个入境章。出塞尔维亚,入波黑,并没有签证页。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在波黑行游了。这是我们在波黑的第一个停车点。
到了波黑境内,看到眼前的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南斯拉夫的一部电影《桥》。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布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进入波黑境内,风景似乎更加秀丽了,因为有了水的润泽。
路过的乡镇似乎也繁华了些。
途中路过一个休息点,时值正午,停在这里是让乘客下车吃午餐的。
这里既是一个休息站,也是一个小的旅游景区。在一块黑色石碑上刻写着很多文字,应该是关于这个地方的介绍。
这是一个天然的水源,可供来往的人们饮用。要是在中国,这里可以称之为“神泉”。
这个休息站是有名字的,可惜我不认识。
这辆就是我们乘坐的国际大巴车。
吃完午餐,大巴车继续往萨拉热窝方向行驶。
进入波黑境内,便是高原山区,一路风光壮美。
这里的风景很像我们国内的内蒙草原。
道路旁的小商店,供司机及过路的人们补充物资与食物。
行游在这里,仿佛来到了我国的西部。
突然,一大片密集的红色房屋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萨拉热窝吗?
果不其然,还真就是萨拉热窝。一路上都是地广人稀的,这么一片密集的房屋猛地出现,让我有点猝不及防的感觉。
透过这个反光镜,我才看清楚,今天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位酷酷的大叔,可这大叔开着大客车打电话,让我心里有点不安全感。
经过了8个小时的车程,大巴车终于到达了萨拉热窝。
我们这辆车的停靠在萨拉热窝的远郊区,不知因为是“国际大巴”还是别的原因。这萨拉热窝的长途汽车站简直和机场离市区的距离差不多了,这点让人有点出乎预料。
因为车站位于郊区,我们只能打出租车进市区,5人打了两辆车前往预定住处。
我们这辆车的的哥也是一位斯拉夫大叔,感觉这边开车的都是大叔级人物。
我们预定的住处位于老城区的一座山坡上,一座独立的公寓小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家。
这是我们新家的客厅
餐厅有一个不大的餐桌。
开放式厨房位于客厅的一边。
卫生间的面积不算小
卧室有三间房,够我们五人住了。
一层有一个小阳台,可供平时喝茶赏景。
这是阳台外的风景,对面就是萨拉热窝的白堡和黄堡。
这个住处的环境确实不错。
这就是我们住处对面山坡上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