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野蛮人电影感悟(如何评价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
门口野蛮人电影感悟(如何评价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约翰逊出身于一个中下层的加拿大白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先在通用电器加拿大分公司干了长达六年的会计,其后辗转于一系列不知名的中小公司,他卖过灯泡,为了生计还曾在大学里当过兼职老师。可以说在 40 岁之前,约翰逊的职业生涯毫无亮点,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热爱社交。他的人生在 40 岁时开始转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门口的野蛮人》一书出版于 1990 年,在 1993 年,HBO 出品的同名电影中,罗斯·约翰逊被塑造成一个「可以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营销天才。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约翰逊并非如此。实际上,约翰逊一直到 40 岁,在商界还混得很一般,与其说他是一个营销天才,不如说他是一个办公室政治的天才。本书的开头就用了大量的篇幅,先介绍了我们的约翰逊先生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名不见经传,到出任 RJR 纳贝斯克公司的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本书有两个主角,分别是 RJR 纳贝斯克的 CEO 罗斯
这是一本纪实性的报告文学,作者是美国知名记者布赖恩·伯勒和约翰·希利亚尔,这本书被福布斯评为 20 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美国金融环境的宽松,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层出不穷,在这个背景下,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垃圾债券开始大发神威,成为公司掠夺者们攻城拔寨的利器,并由此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掀起了一阵并购狂潮。而这当中,全球知名的私募基金 KKR 成功收购烟草食品业巨头 RJR 纳贝斯克公司,无疑是那个年代最为绚烂的一幕,超过 250 亿美元的收购总金额,也让这次并购号称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而这一战,KKR 仅仅动用了 1500 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剩下的 99.94% 的资金均是靠过桥贷款、垃圾债券和银团贷款筹得。这也造就了一场华尔街的盛大狂欢,让银行、投行、律师等中介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由于垃圾债券泡沫的破灭,这一幕竟也成了那个并购年代最后的高光时刻,就像一场烟火晚会的终章,为那个疯狂的年代画上了落幕的句点。
「野蛮人」一词来源于公元 5 世纪,当时被视为欧洲北方蛮族日耳曼人一支的西哥特人,在他们的首领阿拉里克的带领下,包围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罗马,并于公元 410 年在罗马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攻占并洗劫了这座城市,抢走了城中无数的金银财宝。而在《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中,作者第一次使用「野蛮人」这个词,来形容资本市场上那些公司袭购者和掠夺者。有意思的是,这个书名是书中提到的 RJR 纳贝斯克的竞购者之一弗斯特曼提出的,弗斯特曼也是华尔街知名的投行家,在并购中他坚持用现金收购,十分厌恶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垃圾债券,这让他成为当时华尔街上的一个异类。当他发现不动用垃圾债券就无法完成对 RJR 纳贝斯克收购的时候,他退出了竞购。弗斯特曼觉得,垃圾债券大大增加了被并购公司的负担,损害了公司的价值,公司掠夺者们就像当年的日耳曼蛮族一样,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长期经营一家公司,而是目的明确,通过垃圾债券这种不讲道理的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榨干一家公司的价值之后就呼啸而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这个比喻是如此的精妙传神,让人仿佛看到一群华尔街之狼在公司门口磨刀霍霍的景象。因此「门口的野蛮人」一词也随着本书的大热渐渐传播开来。
上面介绍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就从三个要点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要点,我会介绍本书的两个主角,罗斯·约翰逊和亨利·克拉维斯的人生经历; 第二个要点,我会对 RJR 纳贝斯克竞购案进行展开说明和介绍; 第三个要点,我对「万宝之争」进行了梳理。
本书有两个主角,分别是 RJR 纳贝斯克的 CEO 罗斯·约翰逊以及 KKR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亨利·克拉维斯。故事的主线围绕各方对 RJR 纳贝斯克的竞购展开,最终演变成了约翰逊团队与克拉维斯率领的 KKR 团队的对决。
约翰逊的收购方案属于 MBO。所谓 MBO,就是管理层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杠杆收购的形式买下自己服务的公司,完成从企业经营者到企业拥有者身份的转变。这里再稍微解释一下杠杆收购的概念。杠杆收购,即 LBO,可以让你出很少的钱来获得某家公司的控制权,跟我们按揭买房一样,都是以你想买的资产作为抵押来获得各种贷款支持,是一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在杠杆收购业务中,收购者用他想买的企业的股权作为质押,向银行和垃圾债券的投资人进行融资,偿还融资则用的是被并购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包括经营性现金流和变卖企业资产获得的现金流。
MBO 的出现,源于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的企业多元化并购浪潮,当时人们发现,多元化并购的结局经常是失败的,这缘于并购者往往并不具备特定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外行指挥内行的结果自然就是导致了企业经营不善,因此由谙于管理同时又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公司管理层,来收购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开始出现。约翰逊的想法就是想通过 MBO 的形式来私有化 RJR 纳贝斯克,把公司从股东人数超过 200 人的上市公众公司,变成自己的公司。在 MBO 业务中,企业管理层不像实业资本家或金融资本家,那么资金雄厚,但这对于华尔街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华尔街最不缺的就是钱,因此 MBO 离不开华尔街投行家们的帮助。
《门口的野蛮人》一书出版于 1990 年,在 1993 年,HBO 出品的同名电影中,罗斯·约翰逊被塑造成一个「可以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的营销天才。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约翰逊并非如此。实际上,约翰逊一直到 40 岁,在商界还混得很一般,与其说他是一个营销天才,不如说他是一个办公室政治的天才。本书的开头就用了大量的篇幅,先介绍了我们的约翰逊先生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名不见经传,到出任 RJR 纳贝斯克公司的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
约翰逊出身于一个中下层的加拿大白人家庭,大学毕业后先在通用电器加拿大分公司干了长达六年的会计,其后辗转于一系列不知名的中小公司,他卖过灯泡,为了生计还曾在大学里当过兼职老师。可以说在 40 岁之前,约翰逊的职业生涯毫无亮点,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热爱社交。他的人生在 40 岁时开始转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