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同学最火新农人计划(圈粉千万期待助农)

张同学最火新农人计划(圈粉千万期待助农)“张同学”的影响力,让张凯始料未及,“感谢大家的关注,但希望别再打扰我的女儿。”有粉丝来“张同学”取景地堵门“打卡”;有公司发来邀请;还有“经纪人”求合作被拒,在附近租房住下不走了;甚至有人找到小学门口,追着和张凯12岁的女儿合影。夜里23点到后半夜1点多,这个时段张凯最喜欢,“特别静,剪视频头脑最清醒。”松树村地处辽宁营口市,隶属大石桥市建一镇管辖。走在镇上、村里,张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但在手机短视频的世界里,他是千万粉丝的当红主播“张同学”。 刚过去的两个多月,他自导自演,用大量纪实镜头演绎怀旧风格的农村生活,坐拥1465余万粉丝。进入12月初,伴随“张同学”引爆网络,越来越多外地牌照的车涌进松树村。

张同学最火新农人计划(圈粉千万期待助农)(1)

12月7日晚,“张同学”在他的拍摄基地接受记者的专访。 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记者 吴章杰 摄

张同学最火新农人计划(圈粉千万期待助农)(2)

张凯。

寒冬的深夜,松树村渐渐归于宁静。

烧热了火炕,妻儿渐渐睡熟,36岁的张凯钻进被窝开始“工作”。手机光亮一闪一闪,他两眼瞪得通红。

夜里23点到后半夜1点多,这个时段张凯最喜欢,“特别静,剪视频头脑最清醒。”

松树村地处辽宁营口市,隶属大石桥市建一镇管辖。走在镇上、村里,张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但在手机短视频的世界里,他是千万粉丝的当红主播“张同学”。 刚过去的两个多月,他自导自演,用大量纪实镜头演绎怀旧风格的农村生活,坐拥1465余万粉丝。

进入12月初,伴随“张同学”引爆网络,越来越多外地牌照的车涌进松树村。

有粉丝来“张同学”取景地堵门“打卡”;有公司发来邀请;还有“经纪人”求合作被拒,在附近租房住下不走了;甚至有人找到小学门口,追着和张凯12岁的女儿合影。

“张同学”的影响力,让张凯始料未及,“感谢大家的关注,但希望别再打扰我的女儿。”

12月8日、9日,辽沈晚报记者两度走进松树村,深度对话张凯。“张同学”是突然“火”起来的吗?它和张凯本人,有哪些微妙的联系?

“失败”的张同学

只读了8年书 多次创业受挫

“我真的只读了8年书。”

有人说张凯视频拍得好,爆料他是“导演系的研究生”,他直接否认,“初中读到第二年,我决定回家。物理、数学啥的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了。”

“有人说我的短视频接地气,这跟我的生活阅历有关,经历得比较多。”张凯说,离开校园没能继续求学,但他一直没停止“折腾”。

“先是跟着我四叔上大货车,打零做跟班儿。”这时的张凯,还没成年。

大石桥市有“中国镁都”之称,矿产丰富,运输矿石的货车车队来往穿梭。后来的货车司机队伍中,渐渐多了一个叫张凯的小伙子。

货车损耗大,修车成了家常便饭。婚后的张凯决定,不再守着农村老家,去大石桥做点儿买卖。

多年跟车、开车,让他看到商机,“开了个修车厂,谁曾想结果赔得底儿掉,扔进去30多万。”

有知情的朋友透露,当时修车厂意外失火,“损失太大了,对他打击也特别大。”

张凯说,自己一度因此有些抑郁、压抑,“这笔钱,直到2019年才还完。下半夜两三点钟,睡不着觉。”

事业没有迎来完美开局,“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直到现在,张凯也难忘那段岁月给他带来的持续“打击”——

“2014年开始养鸡,如果顺利的话,一茬能挣个一两万,但我还是没经验,那一茬鸡我记得是5000只,成片成片的死,死了两三千只,眼瞅10几天就出栏了……”

2015年开春,张凯跟着亲属上山放蚕,“进厂子后,蚕都死了。”

张凯决定走出农村,到外面看看。在山东打工能赚到月薪万元左右,但没让他满足。

去年7月份,在短视频潮流裹挟下,他开始琢磨拍摄、制作短视频,从与人合作到分开单飞,“刚开始拍别人,后来才开始拍自己。我觉得我的创意、拍摄和剪辑,应该得到更大的尊重。”

“单干”,能满足他更多的想法。

没经过科班的学习,张凯尝试通过看电影找灵感。“我比较爱看周星驰的电影,研究镜头切换和衔接。”

说到这一点张凯并没有谦虚,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我觉得我的镜头感好,特别特别好。”

“在路上”的张同学:

专心创作短视频 家人给予鼓舞

“我开做短视频的这一年,确实挺拼的,我媳妇说,这是我们结婚以来最穷、最苦、最犯难的一年。”

有朋友回忆说,在修车厂着火那段日子,张凯曾经遭遇过“兜里只剩1块钱”的窘境。他上村里超市买东西欠钱,被网友们质疑是摆拍的“段子”,张凯说,事实上确有其事。

“欠了900多,超市问我,‘张凯,我那俩钱啥时候能给我?’我一遍遍说,‘一定给,放心吧。’”“剧本我负责想,拍摄、剪辑大多都是我一个人吧。”

张凯说,从最初的多次创业失败,到现在开始做短视频,妻子和父母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在给别人拍段子时,他曾经按每条400元的价格“接活儿”。这个价格并不“理想”,但他也没拒绝,“你得接,家里生活需要钱。”

拍摄基地的老房子是爷爷留下来的,闲置多年。简单布置装点后,成了张凯的拍摄基地。

他把老屋“重启”,墙上张贴上世纪80年代当红的女明星海报,还养了鸡、猫、狗等小动物。

构思剧情,选定场景,开拍,“我拍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思路在里面,要追求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划不走了。”

有一个把钥匙藏在鞋子里的镜头,引来很多共鸣。张凯说,这个镜头传递的是一种私密感,“农村有在门附近藏钥匙的习惯,有的藏砖头底下,有的藏门框上,我就想告诉大家,这是很多人家真实的生活。”

拍摄的场景多、画面转场快,还有很多分镜头……这些专业操作,一度让人质疑“张同学”系列视频是多人团队在制作。对此,张凯也予以否认,“确实主要都是我一个人在拍摄、制作。一般情况下,平均得9个小时才能出一个视频。”

别人眼中的“张同学”:

他想做对当地老百姓有意义的事

母亲:冬天拍视频那阵儿,孩子冻得够呛,手都握不上拳头。我和他爸都支持他,他没少遭罪,现在看遭罪也值得了。

哥哥:他跟我说过,挺同情那些在大集上摆摊卖东西的老人,现在人们买东西都在网上买,对这些老人有影响。他就想做一些对咱们当地老百姓有意义的事,花生、鹅蛋、鸡蛋、茧蛹什么的,他想带动农村的农产品多卖一些出去。

孙淑坤(67岁,张凯称呼她为“大奶”):他这个事干了1年多了。张凯小时候脑瓜就灵通,小时候还总帮我家干活,勤快善良。在他没火的时候,他说‘等我行了的时候,就要给老百姓做贡献,把农产品往外卖’,这玩意儿是不是能卖出去?

张泽铜(张凯堂弟):我哥让我帮忙接待粉丝,我合计啥粉丝啊,有啥可接待的?后来到家门口一看,10多辆车,排那么长。

“大叔”(“张同学”出镜成员):我一看点击量好几千万都上亿了,真有点儿明星的感觉了。但也没在上镜时变得紧张,就有啥穿啥有啥说啥呗。

“求放过”的张同学:别再骚扰我女儿!

截至12月8日17时,“张同学”在某视频平台粉丝达到1465.2万。评论区,有人“没看视频我就点赞”,也有少部分人继续发出一些质疑声。

如潮的评论之外,张凯有些忧虑:现实生活中,来到松树村的“外人”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对他的生活造成滋扰。

这种忧虑,并没有阻碍外来寻访电话一次次打过来。建一镇政府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的电话,全是打听松树村,找他。”

“有的人找到我,要给我做管理,不能做管理的话可以给我当助理也行。我没这个想法拒绝了,他们好几个人没走,在附近租房居然住下了。”

“我有俩孩子,大女儿12岁,小的两岁多。”张凯一家人住在松树村,他本人也并不是视频中的“单身汉”。

有些粉丝“打卡”进了村子,甚至找到小学,和张凯的女儿合了影。这件事让他和媳妇、家人都有些忧虑,但又陷入一种无奈,“就有那么一次,我不想出现这样的事儿,但也不知道有啥办法。”

还有一些公司找他签约,“张同学”被估值的数字有些让他惊诧,“没见过那么多的钱。”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想让自己能自由创作,不受打扰和影响。”

眼前最让他苦恼的是,“张同学”账号的短视频“断更”。“以前一般每天或者两天出一条视频,现在已经出现3天没更的情况了。”

涌来的“粉丝”在屋外,嘈杂的声音传进屋子里,张凯拍摄难以静下心来。

本村的一些好友不得不把握分寸,适当对人群进行阻挡,一度还在拍摄基地——老房子外站起了“人墙”。

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也赶来维持防疫秩序,调配口罩,登记在场人员信息,“有黑龙江来的,还有更远的,从三亚来的。”

12月7日,“张同学”最新的一条视频终于推出,拍摄基地“出事儿”了——砖石塌陷,火炕塌了一个大坑,张凯和小伙伴现场施工,给全网粉丝看个热闹。

很多网友有共同的感慨,爱看“张同学”的视频,“不知道在看啥,但就是看完了。”

对话“张同学”

“想帮当地乡亲们卖点儿农产品”

记者:为什么要拍摄农村题材视频?

张凯:我本身就是农村人,也愿意拍这些。下地掰苞米或者出去打工大家都能接受,但看我背着三脚架在街上走,有人指指点点说我不务正业,但没能影响我。

记者:粉丝这么多,下一步啥计划?

张凯:主要还是继续拍出一些大家喜欢的视频。

记者:会不会出现想法枯竭的情况?可能很多人提到“变现”,这方面有目标吗?

张凯:目前看还是有好多可以拍的。最初我做短视频的时候,就是想帮当地乡亲们卖点儿农产品,不然他们蹲路边卖,太不容易了,上网帮忙卖一卖。

记者:要做直播带货,这似乎是团队才能做的事。

张凯:我们也在规划这件事,比如让我的弟弟参与,还有一些同村的年轻人,负责一些选品之类的工作,

记者:短视频竞争很激烈,有没有想过,万一哪一天不火了咋办?

张凯:你说的是账号“凉凉”了是吧,想过,即便因为忙于生活精力有限,但这样的题材还会继续拍下去。

辽沈晚报特派营口记者 杨宝顶

首席记者 陈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