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式正楷字帖谁的好看(汲碑拓古韵究法帖精神)
古式正楷字帖谁的好看(汲碑拓古韵究法帖精神)任旭华 《临古法帖》任君旭华即生长于斯地,天授清骨,朝夕浸淫,自然得益匪浅。许是宿缘故,小学毕业“圆灯”之际的旭华,提出的愿望是要得一只好毛笔,一方铜墨盒。自兹,便随乡师步入了书法学习之旅。 家乡传统,自然习柳居先,继而追颜,复摹汉隶诸碑,十年不辍,筑基方稳。其时在众多习书者中,旭华的擘窠楷书大字,已是令人刮目叹赞。由于自性不耐唐法所拘,药王山北碑造像之活泼题记书法,其魅影早己印入他那清灵敏感的心户。药王山耀县碑林《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山上并有历代摩崖佛造像、及访谒题颂刻记、石雕、壁画等等宝藏,千百年祈愿及天,斯地之灵,果有人杰,高僧张僧妙、哲学家傅玄、政治家令狐德棻、真人孙思邈、大书家柳公权、画坛巨匠范宽……药王山摩崖造像
任旭华书 《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 2022.10 铜川首届书法奖一等奖
任旭华书 《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局部
西安北上不足百里,即今铜川耀州老城。耀州在北朝时属北地郡,唐时为长安京畿要地,扼北之军事重镇。 城东跨河数里登塬处,有五峁攒聚、柏林森罗之景,或称小五台。传说彼时杏树漫野,乃大医孙思邈归里养生采药、行医济世之圣地。 后世为之建祠造像,与佛同尊,并集历代医圣坐山享祀,药王山所以名世也。兹地早于北朝晚期即凿崖开窟,建寺雕佛,香火盛极一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又移入当地归集之北朝以来众多祈愿造像碑刻而成今日北碑造像石刻之重要一隅。药王山耀县碑林中大名如《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代表了北朝题记书法诸多风格中最富人间情致最具自然变化一脉;其天真烂漫、随处化机的启示,为书法学人每每赏叹不己。于右任先生曾数谒药王山,推赞《姚伯多》诸碑有他碑不可夺替之特点。
耀州药王山
药王山耀县碑林《姚伯多兄弟造像碑》
山上并有历代摩崖佛造像、及访谒题颂刻记、石雕、壁画等等宝藏,千百年祈愿及天,斯地之灵,果有人杰,高僧张僧妙、哲学家傅玄、政治家令狐德棻、真人孙思邈、大书家柳公权、画坛巨匠范宽……
药王山摩崖造像
任君旭华即生长于斯地,天授清骨,朝夕浸淫,自然得益匪浅。许是宿缘故,小学毕业“圆灯”之际的旭华,提出的愿望是要得一只好毛笔,一方铜墨盒。自兹,便随乡师步入了书法学习之旅。 家乡传统,自然习柳居先,继而追颜,复摹汉隶诸碑,十年不辍,筑基方稳。其时在众多习书者中,旭华的擘窠楷书大字,已是令人刮目叹赞。由于自性不耐唐法所拘,药王山北碑造像之活泼题记书法,其魅影早己印入他那清灵敏感的心户。
任旭华 《临古法帖》
康公南海“北碑十美”之论,直接叩启了旭华北碑之研学取向。从先声夺人的《龙门造像》题记到精绝卓立的《张猛龙》诸碑,北魏皇族元氏诸精品墓志,逸致超妙之“四司马”墓志等等,再到风摧雨沥之摩崖刻石若《石门铭》《鹤铭》,齐鲁之泰山、云峰、沂蒙诸摩崖巨制,胃口如饕餮般的旭华,以过人的精力与韧劲,一本书、一部帖地在笔下认真的抚临、阅读、揣摩。同时,携来史书助其究问,加深理解。然而这种饿汉饱餐,美味俱囊,招致的消化不良,也曾一度使之盤桓苦闷。虽然,临抚之际时有会心,临创佳作亦频频问世,受人喜欢,可终是隔代规矩,前人相貌。此固必然也,而旭华于通法之际,则不能以是为慰。
任旭华书 《北魏姚伯多造像集联》
循索清季嘉道碑学兴盛乃至民国期间,以碑学卓立走碑帖融合而成者,巨擘林立。旭华借鉴了弘一法师的含敛静穆,文质蕴藉; 服膺于于翁右任的化刀为笔,从容畅达;亦领会沈寐叟之“生拙与不稳”。向师问道,以师为鉴,理清自我,明确取舍。即袭北碑骨相,更摄金石气格,探高贤风神襟怀,立自性标的高度。对大师书作演变形成及经历学养品性的深度探究,使他初步形成了个人书法研习的方式方法路径,显现了旭华作为一个书法学人的不俗志趣与真诚品性。其间,他曾先后参加诸多名师学习培训,求问提示,不断开悟,历年亦屡试锋刃,参加多次全国性专业书法展赛。
任旭华书 自作诗《题石门铭》
赏读旭华多年积累的书法力作,鲜明的汉唐家底,北碑法脉。然又大出乎寻常概念所指的碑体,既不见《龙门造像》之紧结斜纵,锋棱险峻。亦蜕去碑志呈现之严格森律,倒是多方透出或整饬严密,或奇崛跳宕,或舒放野逸,或朴拙烂漫。尤见出后期对《爨宝子》《嵩高灵庙》《姚伯多》兼及《广武将军》《好大王》一脉的归宿与融汇。以苍辣沉厚之笔意,化实为虚,以虚抵实,力追苍茫古韵。字为意象,化入篇章,整饬中见灵动,形姿各态呼应浑然。虽有偏颇失怯之处,而格趣之所向,审美己然初立,气质业显天机矣。
任旭华书 魏碑《王世镗论书诗》 入展《书法》杂志第二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
旭华曾有十余载筑工作室“古拓坊”于药王山下,朝夕浸淫,每登山观碑,手摩神抚,感叹再三,岁月光影里,此山所有尽了若指掌。同时着力搜求古拓珍帖数百计。常悬诸拓于壁,身置其间,以为濡染,遂渐练就了洞穿拓影,辨纸闻墨,断代不惑之功夫。整版拓本鉴赏的眼力层次,对一个书家而言,有不可忽略之功。一件碑版呈现出的整体历史格局与书写气象,乃至剥泐残损的岁月风韵,或给人身临晤对,恍然神游之感受。从视觉审美与历史情境领会,及至刀笔转换变奏节律上,俱大助于鉴赏。而几多习书人苦无如此善缘佳兴,不能不说是缺此一命门内功。仅一个古意,你腕下弓马娴熟,也只是一个“浅”字于他。 旭华幸运于此,然亦是狮子搏象,善学善治也已。
任旭华书 《寒山大士诗》获首届“云冈杯”中国魏碑书法双年展三等奖
当今书界,魏碑风貌以孙伯翔先生领衔,不乏佼佼者。而旭华所以异于他人处,乃其审度不仅在碑之体貌,而倾心于其骨健力雄,风神超迈,金石苍茫之古韵耳。揽其历年书作,可见出一种渐变递进,一种融冶吐纳,尤有现代视觉构成设计理念的纳入。用笔由形质明晰渐趋毛辣沉厚,褪去锋角棘锐而转呈朴拙,结字亦从追奇猎异之状敛收而暗含机变;章法空间加强了团块疏密分和、轻重对比,从而于感性抒发之状,步入学养滋灌之境。至此不可忽略者,是旭华颇具格调之小草。
任旭华 《临“淳化阁帖”》
近十余年间他同步对帖学的钻研,借鉴高二适先生治学方略,吸取于右任先生对草书的梳理之功。着重对历代章草源流的研习,遍览诸家千字文、草诀歌,究字符之变, 审笔法分合,佐以简犊隶草之补充,其研读笔记累迭,做足了扎实的基础课业,以期对章草及今草同源异流的衍化规则达到通变之识,为今后碑帖融冶,竟登草书创作之境做好充足准备。
任旭华 草书唐人诗句
旭华的书法之学,既有日课的临习不辍,更具一种系统规划的研学与不烦推敲的践行。此君天资敏异,对于所习,既追崇究问,又戒步趋固守。时或依古创变,谨慎吐纳,适度出新总透出一种文质矜和,练达不繁的学人气度;加之“古拓坊”积藏丰厚,主人读书且多,识古辨伪,法眼颇具。此番境地,己然心追先贤道迹,早逾时下书家者众矣。今顾旭华君,虽小有业绩,名声渐显,但其自知与愿远甚。常愧谓书不逮意,风格之树远未成形,个性审美标的境界尚无涵定。此间固有一个书法学人节节寻觅之彷徨与重重破执之境界。
任旭华 手札
余信谓:中国书法衍续迄今,名家若众星列汉,北斗天才不可端倪外,唯其学问通达者,以学济书,以道驭法,而以书显道,期将一己人格寓之以书者,乃为可感可贵。风格者,真情行笔,高韵落墨,襟怀道义,胸罗自然,葆有对未知之探觅热情与对内心终极渴望之寄托安放,如之,从身心双合处萌发,生长而象呈焉。
任旭华小照
旭华君当属渐悟践行者,顿悟激发往往不可久赖,是小悟耳。余每见其人,隐然生玉树临风之慨。是解其胸罗古意,学不避难,勤思标远,守志却俗,故信其砥磨之致,则心与手合,道与法合,情与迹和,书与人和,期之书艺,笔可生花乎。
2021年12月6日晚 再稿
任和平
作者简介:
任和平,署无为道人。兼习书画创作、鉴赏评论。现为铜川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