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与西方历次交手之中,几乎都以落败而告终。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兴起,欧洲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军事科技方面领先中国,特别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达到了颠覆的程度。本来东西方文字之间没有什么交流,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大航海时代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日益频繁。中国的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为了便于传教,开始学习中国汉字。对于一个全新陌生的语言系统,大多数人都只能用自己熟悉的母语来标注另一个语系,因此一批批西方传教士们开始了为中国汉字进行拉丁文的注音,便于他们学习,于是西方的文字和中国的文字开始有了关联。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1)

我是百科阅览,想到什么写什么,内容不垂直不专注,跨领域跨类目,不迎合不孤独。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敬请阅读,但是你若抄袭我的内容,肯定维权到底!

聊聊民国大师们要求汉字全面拉丁化。

我们的文明传承至今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被中断的文明,而传承文明最基本的工具就是文字。

我们的方块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系统,完全区别于西方的字母,西方的字母有长短之分,而我们的汉字无论笔画多少,都是相同的宽度。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2)

本来东西方文字之间没有什么交流,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大航海时代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开始日益频繁。

中国的明朝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为了便于传教,开始学习中国汉字。

对于一个全新陌生的语言系统,大多数人都只能用自己熟悉的母语来标注另一个语系,因此一批批西方传教士们开始了为中国汉字进行拉丁文的注音,便于他们学习,于是西方的文字和中国的文字开始有了关联。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3)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兴起,欧洲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军事科技方面领先中国,特别是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达到了颠覆的程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与西方历次交手之中,几乎都以落败而告终。

为什么会打不赢西方列强?这是当时中国很多进步人士的思考,这个思考包含了三个层次:技不如人、政不如人、文不如人。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4)

既然技不如人,那么我们就学习西方的技术,于是洋务运动兴起。但是,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打不赢西方列强,甲午中日战争一战,洋务运动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

既然技术学习西方不行,那就是政不如人了,于是维新运动兴起。但是,维新运动在变法中失败,后来的清政府虽然在体制上做了一些变化,但是依然无法在于西方的交手中获胜。

技不如人和政不如人都试过了,那就是文不如人了。于是,要求改革汉字的呼声被提了出来,从维新运动开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到后来的鲁迅、刘半农、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都呼吁废除汉字,将汉字拉丁化。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5)

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文字的落后,可见当时的这些大师们的思想和见解真算不上什么高明。

文字只是一个文明的载体,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它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历史和文化。

文字一旦废除,那就意味着这个地域的文明被中断,与过去的祖先彻底断绝脉络。

汉字拉丁化就是书写时不再写方块字,而是改用拉丁字母。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6)

面对文化界的众多名人一致要求废除汉字,将汉字拉丁化的呼声,有着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在美国写了一篇反对汉字拉丁化的文章,这篇文章题为《石室施士食狮史》,全文共94字,所有的文字都发“shi”的读音,只是音调不同,原文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用拉丁文来写,那就是从头到尾94个“shi”,但是如果不借助汉字,根本不知道这94个“shi”代表了什么意思。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7)

赵元任借着这篇《石室施士食狮史》,用实际应用直接打脸这些要求“废除汉字,将汉字拉丁化”的人。

显然,汉字特殊的含义不可能用拉丁化,否则不是可能出现歧义,就是不知所云。

任何一种文字都是基于本地的历史和文化逐渐演变而来,在演变的过程中克服了其中出现过的问题,但是要把这种文字用于异域,则可能水土不服,不可能生搬硬套。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8)

至于当时流行要求“废除汉字,将汉字拉丁化”的说法,其实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将国家的羸弱归结于文字身上,显然是一种不智的表现。

更令人讽刺的是,废除自己的文字,无异于彻底的文化背叛,而这样的主张竟然出于作为文化人的这些大师们的嘴里,不得不让人感慨。

再挖掘一下这些提出这个主张的人,大多数都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人。

鲁迅放弃中文(胡适鲁迅要求废除汉字全面拉丁化)(9)

但是遗憾的是,他们认为西方强大在于文字上,这一点显然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完全是一种崇洋媚外的看法。

因此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过去的历史,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出发,客观看待民国那些所谓的大师,其实他们本身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如何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比较了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之后,应该有我们自己思考。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