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换假的于右任(盛名之外的于右任)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盛名之外的于右任)于右任先生少年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侠之大者所为也。用现在的话说,他的考试作文,至今读来也要拍案叫好。他将中外的财政思想相比较,阐述了国家是国人之国,非君主一人之家,国家财产是民之膏血,应用于养民,而非让君主一人一家独占滥用(其真迹现存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这在清末是多么的进步啊!又需要多么大的气魄与胆量啊!关心祖国命运于右任先生头上的光圈是多方面的: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多家报纸的元老记者、多所名校的教育大家、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当今书坛“草圣”等,世人尊称“右老”。然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此刻要说的话题,现在晓晖君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盛名之外的于右任先生。于右任 像
在中国老百姓眼中老虎苍蝇都要打,最认可的便是青天,何谓青天?青天的标准是什么?
无疑,他是一个标杆。
蒋介石对其礼让三分,毛泽东对其极为赞赏。
他就是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头上的光圈是多方面的: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多家报纸的元老记者、多所名校的教育大家、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当今书坛“草圣”等,世人尊称“右老”。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们此刻要说的话题,现在晓晖君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盛名之外的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 像
关心祖国命运
于右任先生少年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侠之大者所为也。用现在的话说,他的考试作文,至今读来也要拍案叫好。他将中外的财政思想相比较,阐述了国家是国人之国,非君主一人之家,国家财产是民之膏血,应用于养民,而非让君主一人一家独占滥用(其真迹现存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这在清末是多么的进步啊!又需要多么大的气魄与胆量啊!
后来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以其博大的胸怀写到:兴隆山下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毛泽东当其面感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若何‘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启发人之深也。”
先生晚年,更是以一首千古绝唱令中华儿女痛心裂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这就是右老,一心情系祖国。
体察民生疾苦
先生虽身居高官,但心系民情,热心公益。创办学校,募款救灾,修建水利,保护文物,都有先生的奔走呼吁,全力以赴。
说到募款,先生就连其长子的新婚贺礼也不放过,在儿子的贺词中明确写道:余久抱与家乡父老生同生、死同死的宗旨,今各位送来之贺礼,权作赈款送回陕西,感谢各位送礼为陕西助赈的热情。
先生目睹轿夫之苦,写下了《闻庐山舆夫叹息声》一诗:上山不易下山难,劳苦舆夫莫怨天;为问人间最廉者:一身汗值几文钱?
看见渔翁之艰,写下了《黄河北岸见渔翁立洪流中》一诗:劳者无名逸有功,便宜毕竟属英雄。世人都道河鱼美,不见渔翁骇浪中。
这就是右老,一心体察民生。
于右任故居
反对任人唯亲
先生一生官至交通次长、靖国军总司令、检察院长等。要在体制内安排个把人,那还不是 so easy! 而先生却没有那么做。
先生和毛焕明谈到工作时,严肃地说,不给你工作,第一、二届高等文官考试,陕西籍学生无一人录取,你准备参加明年(1935)3月举行的第三届高等文官考试吧!
这个毛焕明,何许人也?先生启蒙恩师毛班香之孙也。先生之“愚”,可见一斑。
待到毛焕明被录取后,先生非常高兴,鼓励不断进步,正直为人。
周总理曾点赞:为人正直,有民族气节。
这就是右老,反对任人唯亲。
于右任故居
位高平易近人
前面说过,先生基本上都在部长一级混,但先生从来不摆谱,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家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先生创办的泾阳县斗口村农事试验场的工人回忆,老人家那样大的官,穿着简朴,布鞋布袜,对人从来不摆架子。每次回来,总是老远下车,步行到场,一路不时和乡亲们打招呼。也看得起咱穷人,对我们一样频频点头。
工人还说,老人家一笔好字,人求必应,特别对一般乡里乡亲、工人、学生,从未叫人失望。
这就是右老,一生平易近人。
一生两袖清风
尽管先生官至部长一级,其实仕途多坎坷,也罢,捞点实在的,再不济,字也能卖个好价钱,可事实是,除了当年流浪上海卖字糊口以外,从来没有收过润笔费。最可怕的是,日常还向副官借钱过日子。
先生在创办的泾阳县斗口村农事试验场镌石留言:我去世后,本场不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有愿归耕者,每家给予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
先生在台北逝世后,留下的遗物只是生前日记和书札,以及为其三公子出国留学所出具的借款单的底稿,还有平日里挪用副官数万元的账单,再有就是夫人亲手缝制的布鞋布袜。
而各位看官,你可知道,先生捐给西安历史博物馆的历代石碑,随便一个便价值连城……
“三十功名风两袖,一生珍藏纸几张。”这是台湾报刊赞其廉洁清贫的诗句。《欧洲日报》总编辑陈祖华撰文称:清操厉风雪,典型在夙昔。
这就是右老,一生两袖清风。
于右任故居碑廊
岂为权贵折腰
清末以来,先生一直都是个人物,是个人物就得有两把刷子,先生何止两把?不算他会办报纸,能文能诗还能书。
北洋政府想聘他,许诺每月3000元大洋,还赠文虎一等勋章。对此,先生说,钱,我见过。什么文虎章,你狗也给、猫也给,我看不值半文。
上海道台蔡大人想聘请他,先生冷笑说:蔡大人邀我去当主笔,开出的价码可不低呀!可惜啊,他掂量错了。麻烦你回去禀报蔡大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下与朝廷政见多有不合,怎能为他办什么报纸呢?
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想得到先生的题辞,先生置之不理,杨杏佛再三敦请,先生竟然令其将扇拿走,并且说,我不伺候这些新权贵。
这就是右老,岂为权贵折腰?
于右任纪念馆碑廊
但得膝下行孝
早在先生忙于《民呼日报》的出版时,接到家书,父亲病危,思前想后,先生决定回乡探望。要知道,那时候,他可是朝廷通缉犯啊!没办法,谁叫他把父亲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要呢?
一次诗友会上,几杯水酒下肚,右老黯然伤神,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故。右老苦笑道: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早就发过誓,日后但有出头之日,一定要将养母接到身边,尽守孝义,为他老人家颐养天年。袁世凯篡权后,右老愤而辞去交通次长回到上海,将养母房氏从关中接到上海家中,亲自侍奉,以报答其养育之恩。
何止是父母,先生对他没有文化的跛子舅舅都十分孝敬。每每在政客云集的饭局上,先生总是把他的舅舅让在上席首位,并且郑重介绍说:“这位老人是我的舅父”。
尊敬长辈,由此可见。
这就是右老,但得膝下行孝。
还能文人相敬
文人相轻,可能一直是知识分子的臭毛病,而先生对待同行,一反低俗观念。当先生看到王世镗的字,就像看到了千里马,马上差人去找,委以重任,穷困潦倒、埋没乡间的书法家王世镗先生才为世人所晓。
名气大了,假冒的就多了,先生对假冒其字者不但没有追究,而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自立,真正地做到了文人相敬、与人为善。
林语堂感慨地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检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于其书法的成就。
能够得到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怀念的人并不多,右老算是其中一个,在打老虎、拍苍蝇的今天,做官为人当右老。
参考资料:
1、徐有成. 于右任传.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2、屈新儒. 于右任别转.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等. 于右任先生.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4、于媛. 于右任诗词全集.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