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二)日本:制造业由盛转衰,养老和医疗等服务业为重要支撑50-60年代纺织工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棉纺织业,因此50年代日本纺织品产量和对美出口量激增。50年代中后期日本将产业发展战略瞄准重化工业,1955年前后相继出台《钢铁二次合理计划》、《石油化工扶持政策》,1958年推出《飞机工业振兴法》。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重化工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1956-1969年日本一产占比由21.0%降至7.4%,二产占比由39.3%升至48.5%,三产占比由39.7%升至44.2%。

50-60年代美国制造业转型升级。1950-1969年美国二产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一产占比由8.2%降至3.2%,三产占比由52.1%升至57.5%。尽管此间美国已开始向日德等国转移中低端制造业,但婴儿潮红利令内需旺盛,传统工业钢铁、汽车、房地产等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得益于军用科技转入民用,美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系列新型工业相继崛起,诸如60年代以美国登月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电子、能源产业。

70-90年代呈现鲜明的去工业化特征。1970-1989年美国一产占比由3.2%降至1.1%,二产占比由39.3%降至26.8%,三产占比由57.5%升至72.1%。婴儿潮红利不再,叠加美国传统产业持续对外转出,美国制造业呈现“空心化”特征。但80年代后期-90年代美国产业政策向中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倾斜,信息技术进入了井喷式的发展阶段,手机、电脑、互联网的出现也带动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1987-2000年美国耐用品制造业中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占比由16%提升至24%,可谓一枝独秀。

2000年至今二产占比下降速度有所放缓。2000-2021年美国一产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二产占比由26.8%降至21.2%,三产占比由72.1%升至77.6%。其中,2000年到金融危机前美国二产占比下降较快,此后逐步放缓。2001年中国入世后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吸引美国在华建厂、加速美国制造业对外转出,不过在2008年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后,制造业开始回流,不仅是为了保护传统制造业,更是希望在尖端、高新产业加快布局、抢占先机。

总体来看,美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服从一般规律,前期制造业和建筑业维持了稳定份额,农林牧渔业和矿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逐渐萎缩,此后中低端制造业持续对外转出,金融保险、医疗和商业服务等服务业逐渐追赶并反超,但近年来美国开始布局尖端、高新制造业,最终形成“服务业为主导,尖端技术为突破口”的产业格局。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1)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2)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3)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4)

(二)日本:制造业由盛转衰,养老和医疗等服务业为重要支撑

50-60年代纺织工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棉纺织业,因此50年代日本纺织品产量和对美出口量激增。50年代中后期日本将产业发展战略瞄准重化工业,1955年前后相继出台《钢铁二次合理计划》、《石油化工扶持政策》,1958年推出《飞机工业振兴法》。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重化工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1956-1969年日本一产占比由21.0%降至7.4%,二产占比由39.3%升至48.5%,三产占比由39.7%升至44.2%。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