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尝遍天下,成了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对他推崇备至,香港美食节目请他做常客。蔡澜会吃。“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话真该被千刀万剐一百次!蔡澜说,与其巴巴盯着幻想的远方,不如热烈地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本身就有一种美,生活从不偪仄,因为“不是生活玩我,而是我玩生活”。一、 会吃

最近看了蔡澜先生的电视节目。

节目中年近八十的蔡老先生一身干净的水蓝色逛菜市场,手拎一个天蓝色布兜,一走一摆,步态轻盈,偶尔有几丝灰发散落额前,他就用长了老人斑的手拢一拢。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

登时觉得,这老人,太会穿了,从容文雅,没有一丝老态之气。

读蔡澜的新书《人间好玩》才知道,先生不仅对穿衣有讲究,从吃、穿、用各方面都是资深“玩家”,潇洒坦率,酸甜苦辣都不拒绝,乐得快活半生。

“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话真该被千刀万剐一百次!

蔡澜说,与其巴巴盯着幻想的远方,不如热烈地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本身就有一种美,生活从不偪仄,因为“不是生活玩我,而是我玩生活”。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2)

一、 会吃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3)

蔡澜会吃。

他尝遍天下,成了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对他推崇备至,香港美食节目请他做常客。

美食品鉴不稀奇,懂吃再加上文人审美,就有了各种可能。

他的好友金庸的小说有这样一道菜,叫“二十四桥明月夜”,做法极繁复,味道也是真绝。

蔡澜看到这一段,肚子里的馋虫被勾出来,于是脑洞大开,跟名厨三番四次商讨后,用电钻在一只金华火腿挖了二十四个洞,再用雪糕器舀出圆形的豆腐塞入洞里,猛火蒸八小时,做出来的豆腐极鲜香。

由此复刻出金庸小说中那道名菜。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4)

除了金庸小说,《红楼梦》里奢靡精致的贵族盛宴、张爱玲笔下地道的老上海风味,老先生也都“玩”过,不过,对于《红楼梦》里茄鲞、火腿炖肘子却摆手直言“不好吃”。

蔡澜年轻时,正值香港黄金时期,再加上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得以遍尝天下美食。年轻时吃得“穷凶极恶”,法国碧丽歌黑松菌鹅肝、伊朗鱼子酱、意大利白菌……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5)

(蔡澜与陈晓卿)

最名贵的食材,都试过。后来越吃越清淡,冬瓜豆腐百食不厌,一碟豆芽炒豆卜已经满足,蒸点小银鱼仔,淋上酱油铺在白饭上吃已是绝味,其他菜一样不要。

在蔡澜的新作《人间好玩》里,他这样诠释自己的美食之道:“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艺术,不逊于绘画,文学和音乐。人生享受也。”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6)

二、 爱玩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7)

蔡澜爱旅行。

“一喜欢旅行,眼界就开了。”

青年时代,他去过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亲历了亚洲经济的繁荣和巨变,后又在拉美的奔放和热情中把自己性格底色里的忧伤,涤荡干净。

在墨西哥,人们把死亡当成节日来庆祝;在印度,纱丽少女扭一团面,搭壁炉上,一膨胀起来就吃;他说最喜欢拉丁族人,因为活得快乐。

旅途中,他全情投入。既能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也能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颠簸的汽车,并不美貌的女导游,战乱的残骸,他全部接受,从不皱眉。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8)

在日本旅居,同住的年轻朋友郁郁寡欢,他便”美食疗愈“,日本人不吃动物蹄膀,他不管,直接买一大堆猪手,洗净丢进大肚锅,再加上酱油、五香和冰糖,两个小时后,不少人闻味而来,甚至屋主笑嘻嘻来家里赖着不走,吃得连手指也噬了,大叫”做人真好“。

悲伤干什么?深刻有什么好?不如快乐吧,不如在大笑中消解无奈。

“我以前很忧郁的,不是开朗的人,后来一旅行我才知道,原来人可以这么活着。”

有一次,他行至阿姆斯特丹一条大河边,他见一棵巨型古树,不由陷入深思,“有一天我走了,树尚在,这是做人最简单的道理,争来干什么?”“我想,对大树的尊敬,莫过于死后把骨灰埋葬树旁,与它共同取笑人生之荒唐。“

蔡澜在书中描述旅行的意义:“每个人的一生,生活方式都是很单一的,旅行就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的,然后把他们的优点容纳到自己的生命里来。”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9)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0)

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1)

青年时代,洒脱不介怀的蔡澜,也曾有过挣扎和忧郁。

他兢兢业业做了四十多年电影监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行当。

一方面他饱读诗书,胸中丘壑,有几分知识分子的个人表达愿望,但他也明白电影一定不能太艺术,太个人,要对得起投资老板和诸同事,所以他监制的电影部部卖座,从武打、喜剧、甚至风月片,紧紧贴合观众口味。

做了四十多年监制,他始终没放下一个梦:放下票房,市场,拍一部自己真正喜欢的电影,于是跟老板邵逸夫这样提议:

“我们一年拍四十部戏,每部都赚钱,我们拍一部不赚钱的怎么样?”

“第四十一部也要赚钱。”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2)

(左起:李纯恩、金庸、蔡澜、倪匡)

他这才明白,娱乐片并不是自己的终极理想,自己是合格的电影监制,却没有任何自我表达的空间。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蔡澜转行做起了美食,有偿推荐馆子,办公司,开连锁餐厅,当美食评审,不亦乐乎。

他经历过蚍蜉撼树的无奈,所以更懂得自造乐趣。

蔡澜不是不明白人生艰辛,幸而前半生的丰富经历,让他更达观,更坦诚地看待世界。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3)

(黄霑、蔡澜、倪匡)

生命最艰难的时刻,不过亲友离世,晚年寂寥。在老友黄霑的追思会上,蔡澜被繁文缛节的现场流程搞得烦,想要大嚷,朋友见状,索性让他先去灵堂,他这才献上支花,向老友招招手。“心情不好,骂人可也。”他想专心写骂人文章,“但一下笔,又闻歌声(黄霑是香港著名音乐人,作有《上海滩》、《沧海一声笑》、《倩女幽魂》等),今后也会如此吧?与黄霑不见面罢了,他没死。”

过几日,跟老友倪匡又聊到黄霑,对方感叹“那么快就走!”他骂“他妈的!不公平!”

他明白人生海海,世事无常,自己不能奈何,只好生活。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4)

四、快乐的人,心有大气象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5)

金庸评价蔡澜,“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

蔡澜不是不了解人生的失落和无奈,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正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中的乐趣和坚韧。实际上,老先生内心对整个世界是开放的,因此在故事的小格局里,有能力呈现心灵的大气象。

想起民国一位有着同样智慧的老先生。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6)

(《今夜不设防》,左起:倪匡、蔡澜、林青霞、黄霑)

学者王世襄下放劳动干校时,每天辛苦劳作,无休止地接受政治教育,可依然想办法自己找乐子。一次他搞到了十四条两斤重的鳜鱼,干炸、干烧、糖醋、清蒸、咖喱……做了一次轰动文艺界的“鳜鱼宴”。

多年以后,王世襄还津津乐道:“十四条鱼凑起来大半碗鱼白,从湖里新割来的茭白草,剥出嫩心就是蒲菜,比济南大明湖产的毫无逊色。香糟酒是从北京带过去的。做这个菜不难,但这些东西难找了。”

他把自己经历的坎坷和不如意,付之于一种味道的记忆。他并不放这些事稀里糊涂地过去,但也不让它们折磨自己。

观众生,见天地。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7)

(蔡澜与金庸)

突逢厄运怎么办?迷惘困顿怎么办?怀才不遇怎么办?瓶颈难破怎么办?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自己的价值在哪里?所得非所愿,何处是吾乡?

蔡澜先生童颜鹤发,似已看透一切:“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自由开放,环境就不能够限制他。”

他曾亲见一个苏州男人在生活最贫困的时候,拿了一个茶杯放点水,拾水塘里一点浮萍在上面,每天看这个浮萍长大一些,发自真心的喜悦。

原来,“任何东西都可以分期付款,为什么快乐不可以呢?先要快乐,然后分期付款你的悲哀。”

在推崇996、成功一元论的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循规蹈矩,压力大,有危机感,甚至索然无味。

但我们都忘了,生活也可以是好玩的!

蔡澜在《人间好玩》,细数世间“好物”、“好吃”、“好玩”以及与老友倪匡、亦舒的各种趣事。既有生活片段,也有对爱情婚姻、朋友、工作的经验之谈。有心人自会从蔡先生的文字里感受到活出“人间好玩”的智慧。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金庸四大才子都有谁(吃喝玩乐不务正业)(18)

《人间好玩》

蔡澜 著

博集天卷 出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