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直径70-80m的天然坑洞内,熊熊烈焰 终年不息,与周围荒芜浩瀚的戈壁滩交相辉映,置身于此地时,恍惚之间,仿佛来到了蛮荒原始的外星球一般,当地人将其称为“地狱之门”!(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坑洞)(生活在茫茫戈壁中的居民)就在达尔瓦扎小镇边上,这漫漫戈壁滩内,有一处被世界探险爱好者津津乐道,因被戏称为“地狱之门”而闻名全球的坑洞每年有超过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与游客慕名而来。

地狱之门

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是典型的内陆国家,气候整体干旱,其西北部主要为一望无际的沙漠与戈壁滩,年降水量不足80mm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1)

(气候恶劣的土库曼斯坦西北部沙漠戈壁)

在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北部约260公里处,卡拉库姆沙漠的中部,有一个名为达尔瓦扎的小镇,大约生活着350位居民。

(生活在茫茫戈壁中的居民)

就在达尔瓦扎小镇边上,这漫漫戈壁滩内,有一处被世界探险爱好者津津乐道,因被戏称为“地狱之门”而闻名全球的坑洞

每年有超过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与游客慕名而来。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2)

(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坑洞)

直径70-80m的天然坑洞内,熊熊烈焰 终年不息,与周围荒芜浩瀚的戈壁滩交相辉映,置身于此地时,恍惚之间,仿佛来到了蛮荒原始的外星球一般,当地人将其称为“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3)

(坑洞外的夜空)

所谓的“地狱之门”坑洞内熊熊燃烧的火焰 ,其实是被人为点燃的甲烷气体,那么,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什么达尔瓦扎附近,有这么丰富的天然气储存呢?

天然气坑洞形成历史

前苏联时代,土库曼斯坦隶属于苏联,1971年,苏联地质学家与相关工程师在普查勘探石油时,第一次发现了这个地方。经过初步勘探,专家们认为该处存在一处储量巨大的油田。为了进一步探明此地的石油蕴含量,工程师们在这里架设了钻井平台,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不慎出现钻探环状坍塌,钻井架和勘探营所在的地面崩塌成坑,地质工作者来不及抢救仪器设备,不得不逃离现场。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4)

(2017年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采油设备)

塌陷的坑洞竟然向外喷发着气体,地质学家推测这些喷发的气体含有相当比例的有毒成分,会影响附近乡镇,因此认为把气体燃烧掉是最好的办法。当时估计气体会在一星期内燃烧殆尽,但至今为止,该天然气坑洞已经燃烧了超过四十年。经测试发现,这些燃烧的气体其实就是宝贵的天然气,其组成成分主要是烃类气体甲烷,也含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5)

(黄昏时分的天然气坑洞,已经燃烧超过40年)

随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探险者的到访,达尔瓦扎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每当夜晚来临,在茫茫的沙漠中,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照着漫天的繁星,置身于此情此景中,就仿佛是同时看到了美丽的天堂和恐怖的地狱。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6)

(火光舞动沙漠夜空)

探险家的探索

2013年冬季,世界著名的冒险家乔治·康罗尼斯(George Kourounis)在国家地理项目资助下,带领一支地理发现团队前往土库曼斯坦,并决定只身探索“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7)

(冒险家乔治·康罗尼斯)

乔治在团队的协助之下,身着定制的隔热服,冒着超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降30.48米进入这个满是火苗的大坑。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8)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9)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10)

(身穿隔热服的探险家)

乔治到达坑洞后,在其底部进行科学采样,以期能够发现在富含甲烷的炎热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生命迹象。最终乔治成功到达底部并且成功采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土库曼斯坦地狱之门(The Door to Hell)的人,并发布照片向世人展示了其真实面目。

地质背景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像达尔瓦扎天然气坑这种天然气燃烧的情况并多不见,那么这里究竟是如何形成天然气持续喷发燃烧的场景呢?

在地质历史时期,最初形成的石油都是分散的,规模较小。如果想要达到能够开采的油气田级别,还需要很多渗透通道和一个圈闭构造,由于石油是液体,能够沿着岩层中的裂隙慢慢流动,逐渐在一个地方汇聚起来,当遇到顶部具有无法渗透的岩石时,即圈闭的构造,这些汇聚的石油就不再挥发,越聚越多,从而形成油藏。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11)

(油气藏各层位示意图)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生成更为容易一些,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以形成天然气,比如沉积的有机质可以经过微生物的群体发酵从而生成天然气,也可以是在石油形成的同时一起生成,以气的形式存在于含油层之上。油气在岩石的孔隙和裂缝等通道中运移的物理状态有液态、气态与蒸气状态。碳氢化合物(即烃)亦可呈单独的分子或分子团运动(如扩散现象)。油气运移的方式分为扩散和渗滤;运移的性质分为油气初次运移和油气二次运移 。

有学者据此推断,土库曼斯坦的达尔瓦扎坑在地质构造位置上,恰好位于这样的圈闭构造之上,所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天然气释放出来。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12)

(达尔瓦扎天然气坑与周缘宿营地)

事实上,土库曼斯坦确实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卡拉库姆沙漠中,有关数据显示,该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五位,而且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气田被发现,预计天然气总储量达50.4万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工业为该国的支柱产业,同时土库曼斯坦也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达尔瓦扎附近大量的天然油气藏储存为天然气喷发提供了物质来源,再加上前苏联地质学家冒失的点火决定,一起造就了现在著名的“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焦炭(地狱之门)(13)

(Google earth卫星图片中清晰可见的“地狱之门”)

(部分图片来源于Google earth、维基百科及国家地理)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概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11):121.

[2]天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采量增加了10.1%[J].天然气工业 2014 34(11):72.

[3]张吉平 毕新忠 顾永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究竟有多少[J].国外油田工程 2010 26(12):48-5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