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溪文笔塔铜顶(一座民居藏三奇)
虹溪文笔塔铜顶(一座民居藏三奇)该建筑为邹氏族人所建。坐西向东,悬山式,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建筑总面宽48.8米,总进深32.2米,土木结构,共有房间42个,占地面积约157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到了,前面再拐一个弯就是敬爱堂。”汽车在山路上盘旋,海拔在不断升高。大埔县茶阳镇花窗村一山中,坐落着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民居——敬爱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敬爱堂外大门,石雕的斑驳无声诉说着古民居的历史。敬爱堂几经修复,仍能在内寻找到文化的气息。敬爱堂现仍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敬爱堂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据传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
敬爱堂正门前方20米处竖有5根石楣杆,为清道光年间和中华民国年间所竖,记载着邹氏祖先的辉煌。
敬爱堂平面示意图。
敬爱堂,占地面积约157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
敬爱堂外大门,石雕的斑驳无声诉说着古民居的历史。
敬爱堂几经修复,仍能在内寻找到文化的气息。
敬爱堂现仍保存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到了,前面再拐一个弯就是敬爱堂。”汽车在山路上盘旋,海拔在不断升高。大埔县茶阳镇花窗村一山中,坐落着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民居——敬爱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为邹氏族人所建。坐西向东,悬山式,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建筑总面宽48.8米,总进深32.2米,土木结构,共有房间42个,占地面积约157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
从平面示意图来看,敬爱堂前厅作内大门,门外作围墙,再在旁向处开设外大门,带有岁月斑驳痕迹的石雕,静静守护着民居。
“敬爱堂外大门不远处竖有5根石楣杆。”大埔中学退休教师王绍沪介绍,古时为表彰考取功名者,都在老祖屋门前禾坪边竖石楣杆,上刻某年某地某种考试某人考取某功名。“这是考取功名的人和家族的荣耀,说明该家族出了众多的人才。”
根据资料介绍,敬爱堂“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据传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
“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神秘面纱,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前去探秘。”王绍沪说,至今仍难解释“三奇”背后的奥秘。
关于敬爱堂的由来,史料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谈起敬爱堂,总是绕不过一个人——邹鲁。敬爱堂,便是他的祖居。
出生于大埔县茶阳古镇的他,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信守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更是救国救民的根本。
作为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办者、1949年以前国立中山大学历任校长中任期最长者,邹鲁为抗战和新中国成立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使国立中山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国立大学中的名校之一。
岁月,留下敬爱堂的斑驳印记。几经修复,敬爱堂历史和文化内涵未减,精湛的建筑工艺和独特的布局设计,不仅体现了客家建筑的独特风格,更蕴含着客家人的爱国情怀和崇尚教育的理念。
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余灏 罗文燕
图:袁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