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古诗表达了什么态度(刘禹锡23年写就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赠刘景文古诗表达了什么态度(刘禹锡23年写就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据说,当刘禹锡唉声叹气的途经扬州城,却在酒桌上遇到了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白居易听说了刘禹锡的悲惨遭遇之后,白居易义愤填膺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了他对刘禹锡的同情和激励。刘禹锡听后立马就有了精神了,立刻创作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在高兴之余即刻启程,但另一方面,长期被贬在外的他深知想要重回巅峰,实在是痴人说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自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便被皇帝流放到了偏远之地,在巴楚一带东奔西跑或者是颠沛流离。一到冬天,巴楚更是阴冷潮湿,令人瑟瑟发抖;到了夏天又高温难耐,好像任何东西都有可能瞬间燃烧。刘禹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备受煎熬,直到23年之后,刘禹锡才又被调回洛阳,终于脱离了苦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自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便被皇帝流放到了偏远之地,在巴楚一带东奔西跑或者是颠沛流离。一到冬天,巴楚更是阴冷潮湿,令人瑟瑟发抖;到了夏天又高温难耐,好像任何东西都有可能瞬间燃烧。刘禹锡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备受煎熬,直到23年之后,刘禹锡才又被调回洛阳,终于脱离了苦海。
刘禹锡在高兴之余即刻启程,但另一方面,长期被贬在外的他深知想要重回巅峰,实在是痴人说梦!
据说,当刘禹锡唉声叹气的途经扬州城,却在酒桌上遇到了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白居易听说了刘禹锡的悲惨遭遇之后,白居易义愤填膺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达了他对刘禹锡的同情和激励。刘禹锡听后立马就有了精神了,立刻创作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诗题名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是用诗歌答谢的意思,乐天就是白居易的字。见在这里不是看见的意思,要理解成被动词,见赠呢,就是被赠送了。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答谢白居易在扬州初次见面的酒席上赠给我诗歌。与白居易共饮几杯之后,刘禹锡便回想起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伤心往事。巴山楚水指的是之前刘禹锡被贬的夔州和朗州一带,其置身指的是刘禹锡被贬官的自身!
巴山楚水真是个荒凉偏远的地方,刘禹锡这一待可就是23年,他想到此时回到洛阳,已经是物是人非,改天换地,所以他继续写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里有两个典故。
首先是闻笛赋,指的是西晋时期一个文人向秀写的思旧赋。当年向秀的朋友被朝廷杀害,一次向秀经过朋友的故居,碰巧还听到笛声,悠扬,婉转,向秀不禁悲从中来,就写下了这首《思旧赋》。这篇文章因为是向秀听笛声写的,所以又叫《闻笛赋》。刘禹锡借用闻笛赋的典故,其实就是怀念一起进行永贞革新的朋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第二个典故是烂柯人。那什么人是烂柯人呢?柯指的是木头做的斧头把,烂柯呢,就是说斧头把烂掉了。传说晋朝时期有个人叫王质,他上山砍柴,碰见两位神仙下棋,等一盘棋下完,王质发现身边的斧头把都烂掉了。王质赶紧回家,发现竟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刘禹锡用烂柯人的典故,其实是在感慨自己,离开洛阳23年,可能自己也和王质一样,大梦一场,回去之后却早已物是人非了。
诗写到这里,刘禹锡心中的悲苦,感觉已经要倾巢而出了,接下来,应该会有大悲情出现了吧?还真没有!刘禹锡尽管是烂柯人,只能用闻笛赋怀念朋友,可他始终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中的小船偶尔会沉没,在旁边还会有成千上万条船竞相驶过,林中的树木偶尔会枯死,但前方一定还会有无数绿树,生机勃发!人生失意永远只是暂时的,更何况今日听君歌一曲,我刘禹锡也一定会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的歌一曲指的是白居易写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精神就是振作精神的意思。
我想,刘禹锡在此想表达的是:乐天兄,今天听到你为我做的那首诗歌,就让我借着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要说历经磨难,许多诗人都是如此。晚年的杜甫,就经历了各种磨难,束手无策的他便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形容自己的痛苦,即便浪漫的李白到了晚年也被岁月折磨的不成样子,道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慨,可刘禹锡被发配一样的贬到远山恶水二十三年,却仍然能在诗歌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也真是让人赞叹!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自己漫长又痛苦的贬官生涯,紧接着他用沉船和病树比喻自己,表明自己虽然屡遭贬谪之苦,但始终相信新生的力量,在诗歌的最后,更坚定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写这首诗的时候,刘禹锡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让我想到了“老骥伏枥”的曹操,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不惧时光岁月的消磨,还能有焕然向上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