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法学家推荐的十本法律书籍(书博会看点你一定要读的10本法律好书)
十位法学家推荐的十本法律书籍(书博会看点你一定要读的10本法律好书)《法治:良善与法治》已经交来初稿,分为六编共计70篇文章,标题分别为:法治的一般理论、法治的实践、立法制度、司法、教育与个人随感,由本书作者将新近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作品和小文章汇集而成。随着国家再次重申法治与宪法价值,法治、道德等法律理论和实践仍需要再次厘清和阐释。法治:良法与善治法律类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对于数字时代法律行业正在发生的剧变,作者给出了极为专业而又清晰易读的分析,给出了法律这一行业发展方向的明确预言,并指明了如何借势取胜的具体策略。《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分为法律市场的剧变、新图景、年轻法律人的前景这三大部分,包括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颠覆性的法律技术、律所的未来、法律人的新工作等内容。本书为愿意面向未来思考法律职业变革的从业者提供了充满洞见的指导。
『让阅读留在你身边』点击上方蓝字即可订阅
九月,文化盛事,接连不断。
9月25日至27日,第25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在太原举办。本届书博会以文华三晋·书香九州为主题,聚焦了人们的目光。
北京大学出版社将携精品好书亮相书博会。今天,我们推出法律类书单,与大家一同分享这场文化盛宴!
法律类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对于数字时代法律行业正在发生的剧变,作者给出了极为专业而又清晰易读的分析,给出了法律这一行业发展方向的明确预言,并指明了如何借势取胜的具体策略。《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分为法律市场的剧变、新图景、年轻法律人的前景这三大部分,包括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颠覆性的法律技术、律所的未来、法律人的新工作等内容。本书为愿意面向未来思考法律职业变革的从业者提供了充满洞见的指导。
法治:良法与善治
《法治:良善与法治》已经交来初稿,分为六编共计70篇文章,标题分别为:法治的一般理论、法治的实践、立法制度、司法、教育与个人随感,由本书作者将新近发表在各类媒体上的作品和小文章汇集而成。随着国家再次重申法治与宪法价值,法治、道德等法律理论和实践仍需要再次厘清和阐释。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内容可用著名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托马斯斯特兰政治学讲席教授卡尔B.斯威舍(Carl B. Swisher)的一席话来概括:“这本小书简洁而极生动地写出了对美国法的性格和美国宪法制度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二百年历史的自然法思想背景。美国宪法的力量以及美国宪法条款中具有的公正意识,皆来源于高级法诸原则……法律主要是被发现而非被制定的,这样一种法的概念可以从德摩塞尼斯一直追寻到加尔文库利奇和后来的其他人。”
刑法的私塾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这本讲演录汇集了美国30位杰出的大法官和著名法官的观点,从司法体制、审判管理、宪法解释、法院职能等各个角度,探讨法院、法官对于一国法治宪政的角色与作用。它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来观察法院和法官在案件审理和判决过程中的两难困境。没有人比这些法官更了解法院的运作过程、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不同的宪法解释方法,以及司法在政治中的地位了。这本书将加强人们对法官角色的认识,促进读者思考法官的品质,他们的性情、个性、司法理念和政治立场对司法判决的影响,促进人们理解法官在国家法治、政治中的地位,也促使人们讨论如何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法院和法官制度。
亡者归来:
刑事司法十大误区
《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是何家弘教授的最新力作。全书采用法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形式,选取了两个曾经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冤错案件,用文学的语言和结构讲述了错判背后的故事,演绎出冤案发生的原因。同时,作者在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刑事司法中生成冤案的十大误区,并探讨了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化与改良的路径。
元照英美法词典(精装版)
《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共计460万余字,收入及注释5万余词条,包含词、词组的一般法律用法,并附图表30幅、历史文献8件。“缩印版”完整保留了原版内容,并个别勘误。
本词典的编撰旨在为中国提供一部以英美法律词书为集萃的新编中文版,其收词自古洎今,尤注意英美法的发展与词典的现代化。
“本词典以自19世纪以来的英美法词典、百科全书、判例集、法律汇编、各部门法学专著等作为基础资源,并旁及加、澳、新等国法律词书及其法律与法学专著,综合编纂。”(词典总审订潘汉典教授语)。
原则与妥协
《原则与妥协》旨在为四百年来美国宪政的精神与实践提供一种大跨度的历史叙事,从“权力”“权利”及二者的“互动”着眼,讨论美国宪法原则的起源和变化,梳理其发展的动力与机制。作者提出,在不危及作为立国之本的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不同利益集团藉由谈判和“妥协”,在宪法的原则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使之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这正是美国宪法的生命力所在。
本版新增20万字,集中于观察和探讨“911”之后十余年中美国宪政的新发展,既有因“金钱政治”和“种族政治”等传统问题出现的新挑战,也有反对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措施对公民自由造成的新影响,以及福利权、医保权和同性恋者平等婚姻权等数种“新公民权利”带来的新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近十年来的研究与思考,为美国宪政史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谁在守望言论
《谁在守望言论》是一部挑战言论自由原则传统观念的杰作,其主要内容可借用作者的一段话来概括:“以往的论辩预设了政府是自由的天敌的观点……这一观点极富洞见,但只说出了一半的真相。政府确实可能是压制者,但它也可能是自由的源泉。通过考察如今出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各样有关言论自由的论战,包括仇恨言论、淫秽作品、竞选捐款、对艺术的公共资助,以及获取大众传媒便利条件的努力,我将试图解释为什么有关国家的传统假设具有误导性,以及政府如何可能成为自由的朋友而非敌人。”
不知死,焉知生
本书是日本首席法医上野正彦的代表作,作者将60年法医生涯浓缩成43个真实故事,用质朴却不失风趣的文字,为我们呈现出一幕幕与死亡相关的悲喜剧,深深打动了无数人:被残忍杀害的小孩子眼中最后的景象,被子下被冻死的老人临终前的孤独,用身体做盾牌保护爱子的伟大母爱。这就是拥有2万次医检经验的原东京都监察医务院长眼中的生命,带领我们阅读那些异样的人生。
【本期编辑:王薇 陈嵩焘】
更多书单
请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官方微信平台
关注官方微店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