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怀念家乡的感受(原创美洋老家)
外国人怀念家乡的感受(原创美洋老家)三百多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从茹毛饮血到现代的社会文明,足够写下一本厚厚的生活史、足够写成一本充满着血泪和抗争的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传奇。明未清初,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我们的先祖也不能幸免。迁徙、外出谋生成了生存的唯一途径。当时住居于美洋也包括整个溪东的一部分亲人,为了生计,向北迁徙。他们历经岁月沧桑、历经千山万水、历经饥寒交迫、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来到江西上饶等地,用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存活下来,用无畏的精神战胜种种困难。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栉风沐雨、死里求生,硬是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他们辛苦劳作、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老家的亲人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望穿秋水、翘首以待远方的亲人。第一时间利用各种通讯手段把这一重大喜事通知在家的人,并于9月15日成立美洋江西上饶族亲返乡谒祖筹备组,齐心协力做好这场盛事的接待和拜祖仪式等活动的筹备工作,同时发起宗亲乐捐活动。在各位美洋宗亲和
美洋老家——回不去的记忆
文:南天一剑 图/视频:林小辉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诗山镇溪东西上村有一个偏僻的山上小角落叫美洋,美洋与永春县东平镇接壤。这里松涛阵阵、鸟语花香、青山含黛、万果飘香、风轻云淡、圣泉流韵,是溪东乡开基祖金山公后裔林氏一个支脉的聚居地。后来,由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支脉又有一部分人迁徙到江西上饶等地,在他乡即故乡的上饶地区繁衍生息,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2018年10月1日,恰逢举国欢庆的好日子,徙居江西上饶等地的溪东美洋族亲一行38人结伴返乡谒祖,缅怀先贤的恩德、感受老家的情怀。这是我们美洋林家的一大盛事,是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生活的美洋人有史以来最为隆重的一件大事、喜事。同宗同源、同根同脉、骨肉相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老家的亲人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望穿秋水、翘首以待远方的亲人。第一时间利用各种通讯手段把这一重大喜事通知在家的人,并于9月15日成立美洋江西上饶族亲返乡谒祖筹备组,齐心协力做好这场盛事的接待和拜祖仪式等活动的筹备工作,同时发起宗亲乐捐活动。在各位美洋宗亲和众多热心人士的关心和鼎力支持下,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参与,年逾七十高龄的瑞兴叔也主动地为这次盛事捐了款。此情此景,确实令人感动,很快就筹集到捐助资金近八万元。
筹备组经过一番讨论,征得在家亲人的认同之后,决定成立接待组、财务组、安保组、摄像组、宣传组等临时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机构的运作,尽职尽责地把这场史无前例的美洋宗亲谒祖活动举行得隆重热闹、温馨祥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梦和眼泪,是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港湾,是心中难以割舍的爱与眷恋。
明未清初,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我们的先祖也不能幸免。迁徙、外出谋生成了生存的唯一途径。当时住居于美洋也包括整个溪东的一部分亲人,为了生计,向北迁徙。他们历经岁月沧桑、历经千山万水、历经饥寒交迫、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来到江西上饶等地,用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存活下来,用无畏的精神战胜种种困难。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栉风沐雨、死里求生,硬是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他们辛苦劳作、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三百多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从茹毛饮血到现代的社会文明,足够写下一本厚厚的生活史、足够写成一本充满着血泪和抗争的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传奇。
美洋,古称马洋,自开基祖金山公后裔第七世煌祖公从溪东长房迁居于此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先贤们历尽多少苦难,流尽多少心血,才有了我们美洋如今的面貌。先祖肩负界碑、忍受饥寒、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立碑为界,逐异族、驱野兽、筑土房、修水利、.整荒田……繁衍生息四百余年,经历无数生死劫难,过着刀耕火种的苦难岁月,才换来了如今子孙兴旺、家业繁荣的好日子。
从小五台林场开始,过大溪、走向下冬坑、石牛山、雨亭、柴桥、石拱桥、大墩、宫尾圳、宫岭、后门仔、下厝、祖厝、走区、走后……这就是美洋;近百台阶的官岭,是先祖用山岗乱石一块一抉铺上去的,留下先祖难以计数的血泪印迹。爬不了宫岭就到不了美洋,不会爬宫岭的人也不是美洋人。美洋人在七斗砍柴、八斗种菜、大北尾播稻、西坑种番薯;美洋人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美洋人从不向困难低头,这就是美洋人的性格和骨气。勤勉、坚强的美洋人,站着就是竹尖山,躺着就是长潭桥。我们以竹尖山的巍峨,雄视着生活的艰辛;我们以长潭桥的宽容,接受着生活的挑战。
正是先祖不屈不挠的意志,才有了今天美洋林氏璀璨的生活。现在在江西上饶等地区,自十一世时元公(崇祯十年1628年——康熙八年1705年)从美洋迁徙而来,经过无数历史风云变幻,在极其苦难中生存发展,至今已有我们的宗亲几百人,这不能说不是一项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敬仰我们的先祖、敬仰我们的列祖列宗。今天的阳光,已然照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先祖在天有灵,定必感到万分欣慰!
根脉相通、血浓于水。我们有共同的祖先金山公,我们有共同的家叫美洋,美洋有我们众多的兄弟姐妹、还有我们的思念与牵挂。
在此衷心感谢江西上饶的亲人不忘家乡、不忘根脉、不畏艰辛、不辞劳苦,不远千里回家谒祖;感谢老家美洋宗亲及众多热心人士对本次活动的热心支持、倾情奉献。尤其要对所有在幕后默默奔忙、为这次活动的组织、安排作出贡献的亲人们表示最为崇高的敬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溪东上饶一线牵,线线都是我们的思念。祝愿林氏望族更加团结和睦、更加努力奋斗,为自己、为家乡、为望族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诗山溪东乡开基祖金山公生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六年了。据文献和族谱记载:金山公,讳治字开先,号知觉,自兴化府仙游夏顿徙居永邑(永春)后潘林,后考证确认为是现在永春县岵山镇北溪村一带。随后,金山公又徙居南安郭井村,即如今的诗山镇西上村,繁衍生息,并逐渐析居溪东坂,即现在的声东村。自此,溪东乡(西上、声东两村合称)尊金山公为一世祖。
美洋桥,这是美洋通往外界的必经之道。以前没有桥,只有几块石墩,出入极不方便。要是下雨季节,溪水暴涨,走在这些石礅上是相当危险的,特别是到外面上学的小孩。后来得到诗山乡贤蔡世亮先生慷慨捐资才建成此桥,结束了美洋人进出大山担惊受怕的历史。
下冬坑,这座小桥也是蔡世亮先生捐建的。
下冬坑小桥周围也是杂草丛生了。
虎吊肉。听老一辈的族人讲,以前有人在此地见到老虎叨着猪慢悠悠地走过,故有此地名。现在走在这段路上,是不是有一种凉嗖嗖的感觉,怕怕的。
这个位置以前有一个雨亭,供过路人遮阳避雨、停喘歇息。但是,如今连一片砖瓦都不见了!
柴桥没柴,如今改为土石桥了。
这里是不是也叫柴桥?也有说是井子弯。记得以前有一口井,井里泉水甘甜凛冽,步行回家时常在这里歇息,用手捧几口泉水喝。
这是知名度最高的石拱桥,始建于哪个年代,已经无从稽考,但桥龄一定是十分悠久的,这座桥对美洋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任何人进出美洋都必须从这座桥经过。
石拱桥下面,细水潺潺、清澈见底。几乎所有的美洋人都知道,大桥下有一只石龟,据说石龟是得到天神的指令来保护这座石桥、保护美洋人全境平安,所以美洋人对它是顶礼莫拜的。
大墩古大厝,我们美洋的大墩人永远无法忘却的家。
到过大墩的人,都知道这株荔枝树。
大墩新颜,你的眼前是不是敞亮了一下?!
从大墩远眺,老家的竹尖山巍峨壮观,确实太美了。
美洋人最信仰的三代祖师公的祖师宫就在上面,外人都恭称“美洋祖师”,足见美洋祖师公的灵性和非凡的影响力。宫中恭奉观音菩萨、三代祖师、伽南大王等佛祖,香火旺盛、有求必应!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宫岭,有一百二十级石阶。以前没有通村公路,进出美洋都必须攀爬这条石阶岭,这是美洋的先祖流血流汗,不知花了多少年月、利用当地的乱石修建的,是美洋的一条“好汉坡”,爬不了坡你就没法到达美洋,没本事爬坡的就不是真正的美洋人。
著名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捐建的美洋小学,是美洋人的希望,是美洋的小孩汲取知识营养的“圣地”,曾为美洋人培养出不少的优秀才俊。现在,教学楼不见了,只有围墙还在,蓝球架还在,心灵的寄托还在……虽然孤独寂寞,但是,守候总是悲壮的!
这个地方原是美洋的祖厝,现在祖厝已经成为历史的风尘。但是,先祖的英灵永远荫庇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永远保佑着一代一代的美洋人。
这个地方叫做走区,走区后面还有厝,叫做走后。这幢砖土楼是“美洋其仁叔”在世时修建的家。因为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周围杂草丛生,砖体出现裂痕,红砖黑瓦,留下了太多太多斑斑驳驳的记忆。
走区祖厝
美洋其仁叔(1932——2014)
为人本分、忠厚勤勉,热爱家乡,对改变美洋乡里面貌贡献巨大。美洋路、美洋桥、美洋小学、通电、通讯等等设施或设备,都是他和热心的乡亲通过不懈努力争取而来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记住对家乡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
后门仔,美洋人习惯叫做“瓮子”,知道这地名的年轻人应该不多了!
这里本来有一株橄榄树,是美洋人聊以骄傲的一株百年老树,为美洋人带来风调雨顺、带来佳果甘甜。
这是美洋下厝,原本是一大幢土石混墙、一间接一间的大厝,岁月沧桑,如今只剩下这个门面,为美洋的下厝人坚强地守候着!
下厝人,请你常回家看看!
这也是下厝的一部分。
对面是美洋新厝,有历史上“客官到此下马”的遗迹,有一个水力碾米厂、发电厂,有一条溪叫做大坑,可惜今天无法走到它跟前了。
美洋新厝人,你什么时候回家看看?!
这是美洋“老叔”林诗经夫妇和他的大女儿林琼香。诗经今年已经是85高龄了。以前的水力发电厂、辗米厂就是他在负责。上年纪的美洋人一定还记得,当年乡里有什么“世事”,一般都请他去主厨,大鼎饭、封肉,那才叫一个香啊!
美洋局部。没有航拍,所以没办法把全景展示出来。
美洋局部。最上面的那幢二层楼房,是瑞兴叔的厝。认真瞧瞧,是不是?
勤劳的美洋人
美洋与永春交界处的这株桐杉树,已有三百年树龄,列为福建省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它见证了三百年来美洋人艰苦奋斗的一段悲壮的历史,也见证了美洋人和永春县雾庭人“火烟相交界、厝脊相连排”的邻里和谐相处的友谊。
巍巍竹尖山、涛涛美洋溪。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树一果……都有我们的精神皈依,都是世世代代的美洋人永远难以忘却的乡愁!
诗山溪东乡林氏祖宇龙清堂
徙居江西上饶的林氏宗亲林上良高佳(左)和老家美洋林建南。林上良高佳一生致力于林家族谱的搜集、求证、整理和宗亲的联谊工作,对林氏宗亲寻根探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洋老家林建南和江西上饶的部分宗亲相聚于香港
在上饶尊桥,老家林建南受到徙居上饶宗亲的热情款待。(右为林观水大哥)
三清山下,林建南和上饶宗亲林观来
三清山下,林建南、林观来、福建诗山溪东林国基在一起
紫薇亭,家乡的时光
2.1万篇内容 14.4万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