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金庸笔下最黑暗的江湖(金庸名不见经传之作)
连城诀金庸笔下最黑暗的江湖(金庸名不见经传之作)“师弟,他不听我话,你叫他下来罢!”这是万震山的地盘,狄云纠缠一下也不伤大雅,但按江湖规矩,总该归万震山来处理,可是,任由万震山再三奉劝和以长辈的口吻命令,甚至说戚长发被弄脏的袍子由他来赔,他也不理会。万震山只能求助于他的师父戚长发:细读小说,却又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狄云却集着金庸小说里多个主人公的性格、行为和影子。01太行山吕通趁万震山福寿时搅乱,粪水溅上其师戚长发新缝成的长袍上,狄云便不依不饶,硬是要吕通赔偿,并不惜与吕通拼命。
文/@一名读书
较之金庸其他作品,《连城诀》绝对是名不见经传的一部著作。
小说里年代背景模糊、没有其他著作的家国情怀、主人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作为。在翻拍的影视作品中,又鲜见其身影,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若说金庸小说最为悲惨的人物,又非狄云莫属,被万家师兄弟群殴、深爱着的师妹嫁为仇人妇、琵琶骨被穿铁链困于牢中五年、因救人被误认为“小淫僧”遭人追杀并困雪山数年、难得与爱人重逢却爱人惨死,狄云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细读小说,却又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狄云却集着金庸小说里多个主人公的性格、行为和影子。
01
太行山吕通趁万震山福寿时搅乱,粪水溅上其师戚长发新缝成的长袍上,狄云便不依不饶,硬是要吕通赔偿,并不惜与吕通拼命。
这是万震山的地盘,狄云纠缠一下也不伤大雅,但按江湖规矩,总该归万震山来处理,可是,任由万震山再三奉劝和以长辈的口吻命令,甚至说戚长发被弄脏的袍子由他来赔,他也不理会。万震山只能求助于他的师父戚长发:
“师弟,他不听我话,你叫他下来罢!”
话已至此,狄云仍不罢手,到头来,自是引起万家徒弟们的不满,一番争斗虽与戚芳有关,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他们万家师兄弟不怀好意的借口,是阴谋!但这个愚钝,当时却让人抓住把柄,点燃了导火线。
02
狄云被万家师兄弟八人围攻,却又被们激得有苦说不出——
万圭冷笑道:“今日便饶了你。你快去向师父师妹哭诉去,说我们人多势众,打了你啦!料你这脓包货定要去哭哭啼啼。”
万圭道:“你打不过我,不妨去向我爹爹哭诉,要我爹爹骂我,代你出了这口鸟气。”
万圭恰恰就是看准了狄云这个性格,愚钝又宁死不屈!以激将的办法封了他的嘴,达成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03
最为令人啼笑皆非又戳心的是打出鱼篓子救下水家家人水福却反被打的情节。狄云只是因为所穿僧袍被误认为青海黑教,好心反遭恶报,因被水家“铃剑双侠”追打而起。如果得血刀老祖无意中相救,绑架水笙的一路上,那么他只要生出一丝恶念或使出一丝恶行,他完全可以摆脱所谓侠义之士的追杀而重获自由。但他没有,没有别人的阴谋,只有单纯的心,即使蒙冤,他仍然坚持要全力保护水笙之清白。
愚钝之至,是郭靖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郭靖之愚钝,却奇遇不断,终究大成,成为一代大侠,娶得黄蓉美人归,屌丝逆袭,成为金庸小说里的侠义宗师。而狄云的结局是自己的爱人至死也是为维护既是丈夫又是仇人的周全,尽管她口口声声未忘自己,最爱自己,实际上即使有爱也已残缺,或支离破碎。
狄云的蒙冤,更多时是被阴谋算计,多次险丢性命。
其实,令狐冲最大的冤枉,莫过于被他至爱的师妹冤枉偷窃了人人争得之的《辟邪剑谱》。而到了《连城诀》里,狄云蒙冤的岂止一桩?
但狄云的蒙冤,又恰恰是与他最不可能之事,又最值得信任之人而起——
01
《笑傲江湖》里的所学武功非正宗,皆因岳不群另有所谋,《辟邪剑谱》是其的最高目标,因此,其门下之所学,也只是华山之皮毛,并且又有所保留。同样,狄云之师门,心系《连城诀》,甚至为此联手弑师、师门相残等。同样,狄云数年之所学,真正到江湖之上,连三流角色都不如。而仍视该师为父,挂念、维护,实为人所用之棋子,他接二连三的蒙冤,如果未死的戚长发能站出来,或者只需暗中用力,他的悲惨命运足以扭转。但事实上没有,因为他的生死并不重要。
02
万震山的小妾桃红在万家师兄弟的操纵下,“强奸桃红”让口舌不灵的狄云如何辩解?这时,他唯一的希望是与他相濡以沫的师妹戚芳能相信他。但面对“人证”“物证”俱在,不但他百口莫辩,戚芳也不得不信狄云“人皮狼心”——
“戚芳此时更没有怀疑,怨愤欲绝,恨不得立时便横剑自刎。”虽说师兄妹同来自乡下,纯朴的思想里未能看破万家奸计,一时的怀疑也不为过。但多年相处,狄云是何种人?戚芳是真的不知晓,还是一时被蒙心窍?为什么不往万家那边多想想?因此,我觉得这个情节上有点牵强,似是为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让狄云的“冤”无论如何都要接下来。
03
被冤入狱,且被按重刑犯的“待遇”铁链穿琵琶骨,即使已抱着必死之心,但身体之痛仍难以承受。而被同狱“疯子”丁典冤为知府凌退思派来的奸细大加折磨,且五年来,这种折磨几乎未曾断过。
04
我在前面说过,是因为狄云的愚钝,而误认为“小淫僧”被铃剑双侠追杀。逃出凌退思之狱,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然而,却因一个正义之举,被所谓正义之士们冤枉为“小淫僧”追杀,好心不得好报,这个冤来得不明不白,却也让制作冤情之人彻底了解被冤之人,并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对于早视冤枉为寻常的狄云,反倒也值得。
从狄云蒙冤,到冤情得解,几多波折,实难以文字说得通透清楚。一个耿直之人因蒙冤所遭受的不幸,从始至终,难见完整的肢体,先是被削五指,对于用剑之人是何等的影响?再到硬拔胡须、头发,又到双腿被打断,一直以来,都是以伤痕累累有面目见人。金庸将江湖种种不幸,全部汇集于《连城诀》狄云一人身上,是何等残酷?
当然,不得不说,爱情的力量对于狄云是多么巨大,他在等待着师妹戚芳突然一天能来看望他,即使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但终究是他活着的动力——虽几次动过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之念头,但他最终活了下来。
但这种爱值得吗?丁典安慰他说:
“人家既然对你无情无义,你又何必将这女子苦苦放在心上?大丈夫何患无妻?将来娶一个胜你师妹十倍的女子,又有何难?”其实丁典的安慰,是希望狄云能认清自己蒙冤的根源,放下心中的执念。但这种执念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他丁典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心中的凌霜华岂会轻于狄云心中的戚芳?
与杨过一样,遭受同门欺负。杨过的出身,加上他的倔强的个性,注定了他难得同门喜欢,又痛失一臂,但他幸有郭靖的极力维护和他的奇遇,又终得贤妻小龙女双栖双宿,也算圆满。狄云的遭遇同样悲惨,原本乡下尚有师父和师妹相伴,知足常乐。可是,万家庄之行,却成为噩梦的开始,先是被削五指,成为“废人”,世上唯有的亲人只有师父与师妹,一个万家庄之行后便不知所踪,一人嫁为人妇。
奇遇是以命换得,杨过、狄云都是如此。狄云狱中奇遇,是遭受无数折磨终得信任而得明师丁典,再有幸得宝象邪功之学。
《连城诀》的狄云并不聪颖,连学成也是靠奇迹,打通两脉是关键,却非学而通,而是被打时情急之下得以成功。这一点,我只能说武功太过神奇,福祸相依。
通览全书,《连城诀》明显不同于金庸其他小说,满纸“阴谋论”:弑师、同门相残,不外乎一个“利”,无不用其极!它不像《射雕英雄传》般时代明显、人物丰满;又不似《鹿鼎记》语言幽默,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也没有《天龙八部》主人公家国情怀义薄云天。这些人物最终归宿成就了民族大义,或顶天立地的英雄,或名利双收功成身退。《连城诀》通篇江湖阴谋、一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令人不胜唏嘘。
小说的背景虽然并不明显,但读者亦可看出应为清朝中后期的事,血刀老祖和宝象之学《血刀经》应为《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所习武功,以此来看,《连城诀》并未完全脱离《雕》作系列,却已成《雕》后,恢宏场面只剩下如雪山般的风景。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连城诀》把所有有过不端行为之人在财面前都写“死”了,包括万震山和戚长发,还有“铃剑双侠”之一汪啸风,真不知是小说悲剧,还是人性悲剧。
一缕阳光,那是狄云的苦尽甘来。历尽千辛万苦,包括心中一直尊敬的师父在阴谋中死亡;痛失爱人——至死也不愿醒悟的戚芳;唯有水笙,那个曾让他蒙冤、又是最信任于他的女人,在原山洞等他归来。没有这个难得的喜剧,《连城诀》的世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可以说,是水笙为小说带来希望之光,让小说还不至于只有悲剧。
我是@一名读书,欢迎关注评论[握手][握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