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虽然没有了当时的风光,但也不是完全遭到了摒弃,在不适应战争的情况下,被人们发掘出不一样的用途,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也是不错的礼遇。到了隋唐时期,剑成为主要的佩戴物品,成为和将士们出入奢华的场所。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造剑的技术也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进步逐渐成熟起来。在步兵作战之中,剑成为必不可少的武器,渐渐成为将士们最喜欢的兵器。剑随着战事的需要越来越长,也是后来长剑的前身。可惜到了汉代以后剑的使用场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满足于战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将士们佩戴的仪仗工具或者用作自卫的兵器。“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唐朝是个文化盛行的朝代,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唐诗也被流传至今,每一首诗中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含有不同的情感,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在唐诗中有很多意象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感情世界,其中比较著名的意象就有。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们为了将剑文化传承下去,不惜将这种独有的文化用文字将其写进诗里,其中在唐诗中体现得最多,剑文化也因此成为诗人比较喜欢的意象之一。

一、追述剑文化产生的必要性,发掘唐诗中彰显的剑文化

(一) 古代战争频繁,兵器需求量较大

在中国古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王朝战争之中会用到很多兵器,其中剑用的最多。它是用来在短距离搏杀的,因为没有矛和戟那么长,可以在比较远的距离进行战斗,近身搏斗中剑的魅力丝毫不输于枪和戟。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1)

根据研究发现,剑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那时候战乱比较多,一个合手的兵器对于士兵来说相当重要。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兵器打造,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剑无疑是最适合出征的兵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对于兵器的需求量很大。

造剑的技术也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进步逐渐成熟起来。在步兵作战之中,剑成为必不可少的武器,渐渐成为将士们最喜欢的兵器。

剑随着战事的需要越来越长,也是后来长剑的前身。可惜到了汉代以后剑的使用场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满足于战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将士们佩戴的仪仗工具或者用作自卫的兵器。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虽然没有了当时的风光,但也不是完全遭到了摒弃,在不适应战争的情况下,被人们发掘出不一样的用途,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也是不错的礼遇。到了隋唐时期,剑成为主要的佩戴物品,成为和将士们出入奢华的场所。

(二)剑文化和唐诗的渊源深厚

唐朝诗歌是我国古代比较盛行的,是当时的一种风尚,一直被后人传承和赞颂,剑文化又有着这么与众不同的地位,可见剑文化和唐诗的结合是多么让人欣喜。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2)

唐朝时期政局比较稳定,没有什么特别的战事导致民众受苦受难,所以文化的繁荣也和当时的时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女皇帝武则天推出了科举考试这样的选官制度,更是让学习文化成为一个时代的追捧和时尚,将唐诗创作的氛围推向巅峰。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赠郭将军》

如果说科举考试是文人们的殿堂,那么女帝的又一个决策就让武士们兴奋不已了——武举。通过自己的武艺可以当上大将军,这激起了很多有志之士的兴趣,使得诗歌和刀枪剑戟碰撞,擦出不一样的时代火花。

那些文武兼备的能人志士得到这样的消息更是喜极而泣,从那时起,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打造出不一样的诗歌风格——剑文化和唐诗初相遇。

二、 剑文化具有众多表现,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生活,而且传达出与众不同的社会风气和文人风骨

(一) 多种表现形式大放异彩,剑文化丰富了文化生活

剑虽然是一个用来杀戮的兵器,但如果和一定是社会风貌联系起来,那就不仅仅是只会沾血的武器了。剑可以和各种物品结合一起,展现不一样的美丽。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3)

前文中有说到后期将士们把剑作为佩戴的物品,出席各种重要场合,这只是它其中一个延申意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王维《老将行》

剑和将士在一起,能够给国家带来战争的胜利,那时候士兵和剑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诗歌中,说剑其实就是再说将士们,说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姿。他们从小就和剑打交道,剑成为战士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意象,剑就代表着那些为国捐躯、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4)

在诗歌中剑的使用有很多,比如裴旻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将领,诗人王维就曾经为他写诗《老将行》,在这首诗里这样形容裴旻“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体现出裴旻在战场上经历过很多战斗,他的剑可以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剑和舞蹈也可以结合起来,古人喜欢舞剑,在众多宫廷谈话或者宴饮之中都能看到舞剑者的影子。有专门的舞者去学习剑舞,也有一些将士对剑舞蹈感兴趣,而利用自己对剑的了解发掘不一样的舞蹈动作,一时间风靡唐朝大街小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杜甫《观公孙大娘子舞剑器行》

一些女子也不甘示弱,把美妙的身姿和剑结合,展示出不一样的美。诗人杜甫就曾经看过李十二娘的美妙舞姿,写下了著名的《观公孙大娘子舞剑器行》,在他的笔下可以看出,唐朝女子的舞蹈已经和剑术巧妙结合。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5)

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意向,剑成为诗人最好的朋友,温庭筠曾经写下《苏武庙》就体现出这一点。它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形式,同时更是给诗人无限灵感和写诗素材。剑作为一个兵器没有什么可写之处,但在诗人笔下它是坚强、勇敢的化身,是主人灵活所在,每一把剑都代表着一位勇敢的将士,它们见识过战场上的血腥,使得诗歌更有灵魂。

三、诗歌中的剑文化展示出时代特色,与唐朝社会政治经济紧密联系

剑文化不管是为了娱乐大众而编舞助兴,还是为了战场杀敌、冲锋陷阵,这些都能体现出一定的政治意义。在配剑之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等级之分比较明显,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佩剑,这一点很重要,一般的百姓是不会把宝剑装饰得豪华起来,随处都戴着它。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剑表示着中央集权的强大和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唐朝通过不断的发展,对于剑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所以在战场上剑逐渐被刀取代,唐刀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些可以看出唐朝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对于作战工具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制作武器的技术不断进步,让在战场上起重要作用的剑被更强大的武器——唐刀取代。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6)

剑与文化也密切相关,本身剑就是比较细长的样子,笔直的剑身常常被诗人认为是刚毅、直率的象征,他们会以长剑自比,说自己也有这么一身傲骨,表达坚强的意志品质。诗人们对自由的憧憬也体现在桀骜不驯的剑气之中。

四、整体回顾,剑文化不仅对唐朝产生影响,更对后世起到了借鉴作用

唐朝时期的剑主要用于战争之中,成为士兵手里必不可少的武器,在战场上,握好手中的剑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所谓“刀剑无眼”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唐朝,战争往往能引起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状态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如何将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载,文字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剑文化也因此与诗歌完美融合。

除了战争,唐朝时期“剑”的也被作为娱乐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唐宫廷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够丰富民间娱乐文化,促进唐文化的多样性。

关于剑的诗句和剑所代表的品德(一身转战三千里)(7)

随着我们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忘记了唐朝时期盛行的剑文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已经完全见不到剑的身影,这是正常的现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剑文化也在发生着改变。

虽然剑文化没有消失,但是剑法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没有人对于传统剑法有兴趣,想去研究和了解。这些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东西就这样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很多人认为后人应该发掘剑文化,让它和现代的文化相结合,延伸出不一样的剑文化。适应现代生活的剑文化其实也有,不过集中在老年人群之中,成为文学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续挖掘剑文化成为后世需要继续努力探讨的重要任务之一。

唐朝剑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表现在诗歌之中。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密不可分,是现代人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依据,对后世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剑文化的传承应该引起后人的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是长远的,后世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从更多方面来发掘不一样的剑文化,让我国的文化大方异彩。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