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七夕不是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是哪一天:七夕不是情人节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到了,仰望星空,璀璨的星河里,牛郎织女又要相会了。但我这里又得提醒大家:七夕可不是情人节。即使牛郎与侄女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他也不是情人节?那他到底是什么节呢?其实,古人在这首唐诗《乞巧》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七夕今宵看碧月,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里的乞巧是向织女星祈求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这里的穿红丝是穿针引线的意思。所以七夕这天是比手艺的一个节日。他跟谈情说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又叫“乞巧”“女儿节”“双七”“姑娘节”“穿针节”等。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单是颇具神秘色彩的,也是最富有浪漫气息的。在神话故事里,在每年的这个夜晚,由于“父母阻挡”而不得不谈“异地恋”的织女与牛郎可以鹊桥相会。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会在银河两岸搭建鹊桥,帮助牛郎与织女相会。相传,七夕夜深人静之时,若是坐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静静倾听,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含情脉脉的情话。如果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赋予了七夕神秘色彩,那么少女的期待就是七夕充满浪漫气息的关键。但是这可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仅仅是有伴偶的女性用来秀恩爱的大好机会。
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又凉爽宜人的秋日夜晚,姑娘们满心虔诚地摆上时令瓜果,对着天上皎洁的明月祈祷,祈求上天能够赐予他们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好让他们他能够获取娴熟精湛的女红技艺。正所谓“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古今痴女子,又有那个不希望能“凭空嫁作有情人”,姑娘们在乞求女红技艺的同时,也期盼能获得爱情婚姻的金玉良缘。无论是古代的早日摆好瓜果对月祈祷,还是现代的浪漫约会,年轻男女对于爱情的美好期盼是自始至终的简单夙愿。
七夕起源于汉代,我们现在能在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来自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其中“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描述则是七夕的最初形态。在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也和秋日景色相联系,被屡屡提及,成为十分经典的秋日意象。宋代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唐代崔颢的“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白居易的“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诗人的眼里,七夕添加了一份诗情画意,它既是牛郎织女忠贞爱情的向往,也是秋夜恬静景色的痴迷。七夕并不是民间所独有的,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便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一方面作为娱乐,另一方面也寄托美好期待。宋元之际,在贸易兴盛的推动之下,七夕乞巧发展地更加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自七月一日起,家家户户就开始为了七夕做准备,这种购置物品的重视程度,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也不相上下。年轻的姑姑娘们穿梭于热闹的街市,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这也是七夕有“女儿节”之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