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和朗朗是一个水平(同是年少学艺朗朗力争上游)
李云迪和朗朗是一个水平(同是年少学艺朗朗力争上游)曾经,有一位与他同龄的钢琴家,叫李云迪。但郎朗似乎一直这么接地气。比如他看上去雄壮的背影。但郎朗很自豪地说:“我不是胖,吉娜说我是婴儿肥。”这一波恩爱秀的,又甜又俗。
周杰伦发新歌了。
无数人翘首期盼了多年后,他奉上了《最伟大的作品》。
在这首作品华丽的MV里,有个熟悉的身影,郎朗。
除了展示自己一如既往稳定的技术之外,郎朗还贡献了不少笑点。
比如他看上去雄壮的背影。
但郎朗很自豪地说:“我不是胖,吉娜说我是婴儿肥。”
这一波恩爱秀的,又甜又俗。
但郎朗似乎一直这么接地气。
曾经,有一位与他同龄的钢琴家,叫李云迪。
对外的形象一直很高雅,被人称为“钢琴王子”。
他与郎朗可谓是一时瑜亮。
但最后,接地气的郎朗力争上游,成了真正的大师。
而李云迪却自甘堕落,销声匿迹。
01、天赋和努力相比之下,郎朗的天赋要比李云迪高太多。
这个天赋里还包含了整个家庭的氛围与传承。
郎朗的父亲朗国任本身就很有音乐天赋。
他曾经以第一名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然而因为年纪超了,没能入学。
之后,在沈阳文工团当了一名二胡演员。
郎朗就生在一个极具文艺气息的大院里。
早上起来,叔叔伯伯,拉二胡的,练琴的、唱歌的,都不消停。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郎朗2岁,没有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弹出《猫和老鼠》的旋律。
作为业内人士,郎朗的父亲发现了儿子的天赋。
他为儿子找到了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主任朱雅芬做老师。
从一开始,郎朗就展示出了对钢琴的热爱。
他每天5点45就起床,还主动提出自己每天练琴录音,让父母监督自己。
每天六个小时的苦练,对其他孩子来说,很痛苦,但郎朗却乐此不疲。
5岁,郎朗获得了沈阳少儿比赛的第一名。
当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钢琴家。
相比之下,李云迪学习钢琴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原本是学习手风琴的,因为他妈妈觉得背着手风琴夏天太热,就在学了几年之后改学钢琴。
他的老师是但昭义。
当然,李云迪也是有天分的,但相比郎朗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李云迪似乎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
02、幸运与曲折在青少年时期,李云迪比郎朗幸运。
因为他机会一直在但昭义老师的保驾护航下进行学习比赛。
但老师爱才,又是圈内人,为了让李云迪出成绩,但老师可谓呕心沥血。
李云迪小升初的时候,但老师推荐李云迪报考川音的附中。
但考川音的那天,也是“华普杯”全国少儿大赛的决赛日。
为了让李云迪既能入学又能比赛,但老师找到了大赛主席。
居然做到了让李云迪提前一天比赛的地步。
要知道,这个调整意味着全国其他选手都要为此做出调整。
但好在,李云迪没够辜负老师,他顺利地完成比赛得了第一,也顺利考入了川音。
但相比之下,郎朗就悲惨了很多。
因为他们从沈阳去到了北京。
郎朗8岁那年,朱教授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教郎朗的了,建议他去北京继续深造。
郎朗的父亲辞了职,带着他去了北京去考音乐附小。
然而,到了北京的郎朗父亲人生地不熟,根本摸不进音乐圈的大门。
在北京,他们父子租了一个小破屋子,考试前住在那里。
就靠母亲周秀兰一个月寄来的1000元钱生活。
这些钱,除了交学费之外,所剩无几,生活非常艰苦。
冬天为了让郎朗睡得暖和点,郎国任会先上床,把被窝暖好了,再让郎朗去睡。
要考音乐学院,就要找在校任教的老师辅导。
当时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总是对郎朗极尽刁难。
最高的评价就是:“还是凑合吧”。
而且还时不时对郎朗发脾气,说郎朗笨。
幼小的郎朗不知道为什么,就问父亲为什么总发脾气。
单纯的郎国任真的就以为是孩子弹得不好。
每天让郎朗加练,以至于邻居经常提意见。
但即使如此,老师却总告诉郎朗:“你就是弹得不好。”
可每次郎朗问她的时候,她都会说:“下课了”。
到了快到考试的时候,老师明确表示,她不会叫郎朗了,而且也不会让郎朗进音乐学院。
郎朗的父亲找到老师,想询问为什么,老师只是表示:“你儿子没有才华,笨得不可救药。”
郎国任受到这些打击,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他对郎朗少不了激烈的言语。
郎朗和父亲起了冲突,吵到激烈处,郎父甚至让郎朗跳楼。
为了抵制父亲,郎朗3个月没有练琴。
后来,郎朗自己没事干游荡到菜市场,遇到了一个瓜贩。
瓜贩看见这个小孩的手很好看,就告诉郎朗:“你的手这么好看,应该弹钢琴啊。”
郎朗一下哭了,不知道为什么,他把自己的委屈全都告诉了瓜贩。
瓜贩便带着郎朗找到他父亲,帮着父子俩把关系调和了,郎朗也认了瓜贩当二叔。
心结打开后,郎朗就开始偷偷练琴了。
二叔也经常去郎朗家,帮着郎朗和父亲做饭,干家务,还经常给他们带菜。
二叔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让郎朗和父亲的情绪都回到了正轨。
而沈阳的朱老师也一直记挂着郎朗,当她在电话里知道郎朗的遭遇时,便觉得绝不可能。
因为郎朗是她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孩子。
朱老师立刻帮着郎朗找了一位老师,让郎朗能继续学习。
有了新老师后,郎朗的进步很快,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音乐学院附小。
多年后他和父亲才知道,那位女老师之所以对郎朗恶言相向,就只是因为他没有给红包。
老师想挤走他,给送红包的孩子让路。
但以这样硬实力考入学校的郎朗并不是学校某个老师嫡传,没门没派,很多事都轮不到他。
入校之后,他很少有机会参加比赛。
但1994年,含金量很高德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开赛了,学校选派了的5名孩子中依旧没有郎朗。
一直对儿子很有信心的郎父坐不住了,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
自费带儿子去比赛。
在此之前,他们家为了郎朗学习,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
这次出发,所有的路费都是借的。
但算是半个音乐人的郎国任为了孩子,决定豁出去了。
那次比赛的结果出人意料。
学校选派的5名孩子都没有取得任何奖项。
自费去的郎朗却得了第一,得了五千德国马克的奖金。
宣布名次的时候,郎国任一个人走到离舞台很远的地方,放声大哭。
因为他知道,要是不得奖,他们回家就真的没饭吃了。
但回到学校后,郎朗的处境依旧如故。
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郎朗弹了自己最拿手的《匈牙利狂想曲6号》。
但老师们只给了第三。
和他比赛的只是一般普通的学生。
在一旁的郎父很不服气地对评委说:“郎朗已经战胜过世界最好的选题了,不可能不如来考试的附中学生。”
然而并没有人搭理他。
第二年,郎朗又在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钢琴比赛上拿到了第一名。
对儿子实力有了充分认识郎父再次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开国内,带着郎朗去留学。
而此时,好运气继续伴随着李云迪。
1995年,才上初中的李云迪就被学校选中参加了美国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虽然只得了第三名,但这并没有影响但老师对他的喜爱。
在自己恩师教学的学校,李云迪的学生时代,非常顺利。
李云迪高中时,但教授因为水平突出,被聘到深圳去教学,要离开川音了。
看到李云迪家并不宽裕,为了不浪费李云迪的天赋,但教授不仅把李云迪带到了深圳,还承包了他的生活费和学费,包括出国比赛的费用。
李云迪的父母也跟着孩子去到了深圳。
因为有着学院派的背景,李云迪获得了很多参赛的机会。
18岁那年,他一鸣惊人,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
这项大奖已经连续15年空缺了,李宇迪也是获得这份荣誉的第一位钢琴家。
鲜花掌声围绕着他,而李云迪似乎也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一路,他几乎没有主动争取过什么,但一切在老师的帮助下,都水到渠成的来了。
都是老师和周围的环境推着他走,对他来说,弹琴更像是训练而不是享受。
现在,有了荣誉了,他有种达到目标的轻松感。
就像长跑到了终点,拿到了奖牌,可以休息了。
和弹琴相比,他似乎更在意回归生活。
对他来说,钢琴并不是他一开始的选择。
他慢了下来,无论是练琴还是表演,他都显得没有那么投入了。
郎朗到了国外后,柯蒂斯学院的院长格拉夫曼面试了他。
听完郎朗的弹奏后,格拉夫曼告诉郎朗,他需要的一切都将得到。
有好几间房子的单独公寓,全额的奖学金,足够的生活费,还有顶级的钢琴。
郎朗第一次得到这种承认,在住进公寓的前几天,他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摸摸钢琴。
此时的郎朗依旧还想比赛。
他甚至给校长写了长长的单子,上面是他想参加的比赛和想弹奏的乐曲。
但院长告诉郎朗,他真的没有必要参加比赛了,比赛只会干扰他的演奏。
格拉夫曼为郎朗联系了经纪演出公司,让他好好努力,不断地将表现靠前,就有机会获得与最好的的乐队合作。
17岁,郎朗得到了替补安德烈·瓦兹的机会,站在拉维尼亚音乐节的舞台上,与全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
那一天的表演太成功了,表演结束,很多人与他握手说着,他们会永远记得那一天。
而后,美国五大乐团有四个像郎朗提出了邀请。
《芝加哥日报》称这是奇迹。
而郎朗和李云迪完全不同。
他成名之后,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了。
那些年少时没有机会表达的技术、情感和倾诉,现在终于有了勇武之地。
他一场一场,不厌其烦的表演。
每一场都激情四溢,尽管为此还被人诟病过。
但对他来说弹琴就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全力以赴,并乐此不疲。
03、17岁的少年演奏家郎朗。
18岁的肖邦金奖得主李云迪。
这两个同年生的孩子,在同一时间成名了。
2003年,他们相遇了。
那一年,DG唱片同时签下了他们两个。
但此时,他们走的路已经截然不同了。
郎朗以旺盛的表达欲和精力几乎成了“演奏机器”。
除了唱片之外,他一年要参加120多场甚至更多的演唱会。
这意味着他要和不同的乐队合作。
要熟记很多曲目,而且每首曲目都要保持非常高的演奏水准。
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但相比之下,李云迪的工作量很小。
他对郎朗似乎也隐约有一种“看低。”
“据说他一年要演100场,这个数目很惊人。
但我觉得自己无法承受这么繁重的演出任务。
我曾经连续演奏过7场,新鲜感和表达欲望几乎不见了。”
也有好事者就此事问过郎朗:李云迪曾经说,演出场地(场次)的高低不代绝不能表艺术成就的高低,你是否同意?“
郎朗则说:“假如你演奏时都是现成的交响乐团,的确不代表任何高低。但假如每天都是柏林、维也纳、纽约这些最优秀的交响乐团,那毫无疑问是能衡量艺术家的演艺生涯的标准。”
这两个少年天才某种程度上也在暗暗较劲。
不同的是郎朗一直在努力向上。
而李云迪似乎有些飘忽了。
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演唱会,郎朗声名鹊起。
他成了世界上最秀的钢琴家之一。
甚至可以说是最优秀的青年钢琴家。
2008年,他在奥运舞台上大放异彩,从国外红到了国内。
他也为钢琴的普及和科普做了很多事情。
这期间,郎朗的主业是钢琴。
虽然有人嘲笑他形象不佳,弹琴摇头晃脑,但他的实力确实没办法让人轻视。
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甚至在白宫弹起了《我的祖国》。
虽然相比之下,他不是那么有个人魅力,但他用实力完美的弥补了所有一切。
2016年,他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25位钢琴家之一。
如上文所说,钢琴从来都不是李云迪选择的。
现在他有了选择,就可以选择其他了。
2012年,他和某位男歌手的传闻有些让人意外。
但他也一次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大概是此时起,他意识到了娱乐圈的轻松。
于是自此之后,他开始向娱乐圈挺近。
2013年,他在工体的演出的《野蜂飞舞》,因为全程节奏混乱加上跑掉,被称为“工体杀人蜂”事件。
很多惜才的音乐家已经看出了端倪,曾经苦口婆心的劝过他。
2015年,他甚至为了参加黄晓明的婚礼,而缺席了肖邦大赛的评委。
在演奏会上,他甚至出现了记不住谱子,而中断演奏的事情,这对一个演奏家来讲,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了。
但即使出现了失误,他也从来没有反思过。
2016年,他在一个活动上弹奏《月光》时,不仅忘谱直接跳过,甚至还有一段自己编曲加快手速企图蒙混过去。
这一年恰好是郎朗被评为最伟大的25位钢琴家之一。
到了这个时候,他在钢琴上的造诣已经与郎朗完全拉开了差距。
他的老师周广仁早在2012年就直接说,他广场片不准备,直接就上,差到老师在下面听的都坐不住。
著名音乐人许渌洋也直接表示他的演奏错误太多,这个批评同样也是2012年提出的。
但他对外依旧说的是,我不想参加商业活动,我的职业生涯还很长,我有自己的计划。
但到了这个地步,谁都知道,他没办法继续在演奏家的路上前进了。
05、此时的李云迪依旧在努力向着娱乐圈进军。
但他本末倒置了,如果他是还是演奏家,到娱乐圈来是跨界,是降维打击。
即使表现不好也没有关系。
但他如果完全以娱乐明星身份来闯荡,成绩必然不会好。
从2012年以来,他陆续参加了《快乐大本营》、《十二道锋味》、星星的密室》《全员加速中》、《跨界喜剧王》、《梦想的声音》、《创造营》、《乐队的夏天》等等综艺,
但成绩一般。
而郎朗则不同,2019年,郎朗的手得了肌腱炎,需要休息。
他干脆和妻子吉娜一起参加了真人秀节目。
虽然两人的糖撒得也有些尴尬,但郎朗的身份是钢琴演奏家,不是艺人。
不是综艺明星,所以,即使有什么,大家也都觉得还好。
毕竟这只是客串。
最让人有好感的是,即使手不能劳累,即使一天的节目录制完了已经12点,郎朗每天还是至少要弹2个小时琴。
郎朗的手好之后,他立刻从综艺节目中脱身,开始了自己的巡演和演奏。
他日常的训练量根是惊人。
有人看到过他的琴房排班表,从中午12点到晚上9点。
为了练琴,郎朗付出的恐怕是绝大多人难以想象的。
2021年,郎朗的工作室入驻了国家大剧院。
2021年,李云迪在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里徜徉。
如今郎朗的巡回演出还在一场一场的进行着。
他在国际上的地位,是靠着自己一场一场比赛打出来的,非常扎实。
再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李云迪销声匿迹。
他放弃专业,走了捷径,得来的那些代言,收入,顷刻之间,都离他而去。
而圈内人,甚至都不觉得他可惜,因为在很多人心中,他早就不是演奏家了。
事发7个月之后,他的一部分资产再度被冻结。
现在的郎朗,虽然依旧胖,依旧没有出尘的气质。
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出现在华语乐坛最受欢迎歌手之一的周杰伦的MV里。
虽然他弹琴的姿势依旧有些用力过猛。
但他现在已经站在了这个分类的巅峰之上。
李云迪的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郎朗高。
人缘更是比郎朗好。
曾经有工作人员说过,带着李云迪出去宣传,就像带了个年轻偶像,极受欢迎。
如果他当初,他没有选择捷径,一直努力向上,即使不那么娱乐化,成绩也不会差。
可最终无论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他都走了歪路。
他与郎朗曾经是“双子星”。
然而到了现在,他已经远远被郎朗甩在了后面。
只能说他的咎由自取。
他们一个是热爱,一个是被动选择。
一个一直在努力,一个轻松得到。
一个踏踏实实力争上游,一个急流退勇想走捷径。
不同的态度,终究有了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