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0月革命背景概况及影响,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10月革命背景概况及影响,俄国二月革命后手持长枪的俄国骑兵队就在这时,克伦斯基带着大批临时政府的宣传员们,到前线给士兵们打气来了。他们在士兵大会上娓娓动听地说:如果大家各自回到城市和村庄里,德国人就会长驱直入俄国,夺走他们刚获得的自由和民主。俄国人永远忠守自己的诺言,不能抛弃自已的英法兄弟盟军。也许只要作最后的努力,奥德帝国的军队就会被击溃。俄国军队应当准备夏季攻势,只有胜利才能带来和平和幸福。但俄国临时政府顽固地坚持战争政策。5月1日,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照会协约国:俄国将进行世界大战到彻底胜利,并忠实于对协约国的任务。这次照会激怒了俄国的广大下层民众。5月3日,首都的1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米留可夫和陆军部长古契科夫下台。临时政府在首都并不掌握足以镇压的武力,只好接受米留可夫和古契科夫的辞职。为了争取拥有重兵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支持,他们邀请该机构成员共同组成联合政府。在5月18日成立的联合内阁中,有6位“社会主
1917年3月,处于世界大战中的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政体宣告终结。这是民主共和对君主专制的重大胜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仍然以君主专制政体为主的,包括著名的俄、德、奥三大帝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俄国。而象法国这样的共和国仅是个别的。随着沙皇的皇冠落地,欧洲最顽固的君主专制堡垒轰然倒塌。
战和之争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俄国临时政府,是采取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在它任命的11个政府部长中,就有10个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惟一的例外是司法部长克伦斯基。他生于俄国的辛比尔斯克,与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是同乡。他们两家之间有着深厚的交情。克伦斯基也跟列宁一样倡导社会主义,在1914年加入了社会革命党,是国家杜马中左翼党团的领袖。早在二月革命之前,他就呼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为此受到秘密警察的监视和盯梢。在二月革命中,克伦斯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革命胜利后,首都彼得格勒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统率全城的所有军队和工人武装,其主席是孟什维克的代表齐赫泽,副主席是社会革命党代表克伦斯基。它是首都与临时政府并列的一支重要力量,列宁称这种政治格局为“两个政权并存”。
俄军最高统帅勃鲁西洛夫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联席会议上,讲演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即历史上著名的《四月提纲》。他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列宁的这一著名演说传遍了全国,每家工厂、每座兵营都讨论他的发言。这些话说到了广大工人、士兵的心坎上,使布尔什维克的威望急剧增长。二月革命爆发时该党只有2万多党员,革命后党员的人数成倍地增长,到十月革命的前夕已达到24万多人。
但俄国临时政府顽固地坚持战争政策。5月1日,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米留可夫照会协约国:俄国将进行世界大战到彻底胜利,并忠实于对协约国的任务。这次照会激怒了俄国的广大下层民众。5月3日,首都的1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米留可夫和陆军部长古契科夫下台。临时政府在首都并不掌握足以镇压的武力,只好接受米留可夫和古契科夫的辞职。为了争取拥有重兵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支持,他们邀请该机构成员共同组成联合政府。在5月18日成立的联合内阁中,有6位“社会主义者”部长,都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克伦斯基担任了陆海军部长一职。
“劝说部长”克伦斯基在大战开始后就是“护国派”,坚决支持沙皇发动的这场不义之战。他当了临时政府的部长后,更加忠实地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坚持要把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下去。他亲自到前线巡视各个战场,劝说士兵们坚持战斗到底。为此,他被前线士兵送了个“劝说部长”的绰号。
自二月革命以来的几个月里,东线数百英里长的战线一直保持沉寂。德奥想劝诱俄国退出战争,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英法,因此一直没有发动进攻。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冰雪融化,江河春水奔腾。俄军士兵望着春意盎然的大地,一个个都急不可耐:眼下正是耕地和播种的时候,难道咱们还要在战壕里养虱子吗?他们纷纷询问上级的军官们,何时才能让他们解甲回家?
就在这时,克伦斯基带着大批临时政府的宣传员们,到前线给士兵们打气来了。他们在士兵大会上娓娓动听地说:如果大家各自回到城市和村庄里,德国人就会长驱直入俄国,夺走他们刚获得的自由和民主。俄国人永远忠守自己的诺言,不能抛弃自已的英法兄弟盟军。也许只要作最后的努力,奥德帝国的军队就会被击溃。俄国军队应当准备夏季攻势,只有胜利才能带来和平和幸福。
手持长枪的俄国骑兵队
克伦斯基作为一名政治家,口才非凡,善于演讲。他面对饥寒交迫的士兵们说:“我无法提供一顿大餐,但能让你光荣赴死!”这一慷慨激昂的口号令许多士兵热血沸腾。经过克伦斯基的一番打气,前线士兵们的斗志有所振作。随后,克伦斯基谋划发动一场主动进攻,以进一步提升处于低谷中的俄军士气。
克伦斯基到达西南战线后,同西南方面军司令勃鲁西洛夫会晤。勃鲁西洛夫是当时俄军最负盛名的将领,曾在1916年指挥了著名的“勃鲁西洛夫攻势”,给当面的奥匈帝国军队以毁灭性打击。1917年春,在俄军最高统帅部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他和西方方面军的司令官都力主进攻,认为进攻可以使士兵摆脱革命的影响。因此,当克伦斯基提出进攻的设想时,勃鲁西洛夫立即表示赞成。克伦斯基任命他为俄军最高统帅,让他着手组织这一场攻势。回到彼得格勒后,克伦斯基大力宣扬“继续战争”的观点。他如簧之舌的劝说取得了效果,国家杜马大会通过了他的进攻提议。
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他们把持下的全俄苏维埃作出一项决定,在首都彼得格勒举行一次大示威,目的是向列宁和全国显示自己的力量。7月1日,空前规模的游行示威在彼得格勒开始了。这次示威的队伍多达50万人,是各派政治势力对自已力量的大检阅。站在检阅台上的不仅有临时政府的首脑,还有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领袖。
首都的驻军各团一个个从检阅台前走过:莫斯科团、第1机关枪团、格列那结尔团、立陶宛团,沃雷尼团、彼得格勒团、伊兹玛依洛夫团、芬兰团、第180预备团……这些团队高举的标语牌上写着:“打倒资产阶级的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把土地交给农民!”“打倒战争!”各工厂的工人队伍更是浩浩荡荡,他们举着的标语也都是上述口号。只有自行车营和几个哥萨克连等少数部队,打着“拥护联合内阁”“临时政府万岁”之类的口号。游行者中支持临时政府的都是中产阶级人士,同工人和士兵的巨大洪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
俄国临时政府仍然奉行战争政策
这一幕令主席台上的临时政府成员,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要员们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明白大多数的民众站在布尔什维克一边,就连米留可夫也说这次示威“变成了布尔什维克的庆祝大会”。 但克伦斯基无视民心的向背,仍然坚持要发动他的夏季攻势,并亲自赶到前线监督这场战役。
初战告捷为了实施这次进攻,俄军集中了4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总兵力大约有30万之众,都是清一色的最精锐师团,包括高加索团、芬兰团和西伯利亚团,都是受反战影响比较小的部队。当面德匈军估计约有26个步兵师,俄军显然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尽管前线的士兵逃亡严重、士气低落,但勃鲁西洛夫仍对这场攻势抱有信心。当时,协约国看到克伦斯基的战争决心之后,很快给俄国送来了大量的军需品,包括武器、弹药、军服、食物和药品。这使勃鲁西洛夫增添了进攻的勇气。7月11日,他宣称俄军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
就在7月11日夜间,俄军的这场夏季攻势揭开了序幕。克伦斯基来到担任主攻的第11集团军,在观察哨里通过望远镜观看炮火准备。俄军炮兵集中1328门火炮(包括370门重型火炮、158门中型火炮和800门轻型火炮),向德奥军队阵地实施空前猛烈的轰击。克伦斯基目睹万炮齐发的壮观场面,心里十分兴奋,期盼这次进攻能够大获全胜。俄军的炮击足足持续了3天,始终没有遭受对方炮兵的还击。原来,德奥方面早已预计对方要发动进攻,将军队全部撤出了第一线战壕,让俄国人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炮弹。
7月14日(俄历7月1日)清晨,俄军的炮击终于停止下来了。克伦斯基用望远镜观察前沿阵地,担心士兵们不肯向敌人发起冲锋。终于,他看到硝烟中出现了士兵的身影,开始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个人,随后跃出战壕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成千上万人冲锋的宏大场面。克伦斯基得意地对身边的随从喊道:“看吧,我就说我们的士兵一听到炮声就会恢复神态的!”
俄军第11集团军全线发起了进攻。首当其冲的是奥匈第19步兵师。该师的兵员主要由捷克人组成。俄军利用奥匈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战前派出一批捷克俘虏去做工作。当俄军的大规模进攻开始后,这个师的近3000官兵便弃械投降,使奥匈军队的战线豁开了一个缺口,俄军源源不断地向敌方的纵深推进。
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奥匈士兵们已习惯了当前的停战。几个月以来,他们在战壕中悠闲地吹着口哨,横躺竖卧地打发着时光,甚至与当面的俄军渐渐消失了敌意。双方在阵地上经常进行友好交流。因此,当俄军突然发起猛烈的攻势时,奥匈的军队立即被打得晕头转向。在进攻的第1天,第11集团军宣称俘虏敌军18000人,缴获无数的大炮、枪支和弹药。克伦斯基立即向彼得格勒报捷:“战役刚一打响,即已大获成功!”
但克伦斯基只高兴了一阵子,接下来的情况令他大为失望:尽管第11集团军的首日进攻颇有斩获,但另外的两个集团军却按兵不动。克伦斯基在前线又待了两天,仍然没有接到新的前线报告,只好悻悻地返回首都彼得格勒。
溃不成军7月17日,战线中央的第7集团军开始了攻势。该集团军是三路俄军中最为庞大的,拥有20个步兵师和4个骑兵师,而它面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只有10个师(包括6个德国师,3个奥匈师和1个土耳其师)。虽然俄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德军早已做好了充分的防范。在德军的坚固堑壕和密集火网面前,冲锋的俄国士兵成群成片地栽倒。第7集团军的进攻伤亡惨重,进展甚微。
在3天的推进中,俄军第8集团军宣称抓获1万余名俘虏,并缴获了敌人的80门大炮。随后,第8集团军又穿越洛姆尼察山谷,攻占了奥军的战略要地克劳斯茨。经过将近1周的交战,该集团军将突破口扩大到90千米,并向纵深推进了64千米,其进展远远超过了另外的两路大军。但随着当面奥匈军队抵抗的加强,以及天降大雨导致的道路泥泞,第8集团军的攻势也很快停顿下来。
德奥军队在最初的惊慌过后,很快就镇定下来坚决抵抗。尤其是德国军队,迅速恢复了其惯有的顽强善战。到7月底,3路俄军的攻势都陷入僵局。位于中央和北翼的第7、第11集团军,虽然楔入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的侧翼,但并没有使该集团军的战线发生动摇。奥匈第7集团军也稳住了自己的战线。而俄军这次攻势的真正目标——利沃夫,仍然处在德奥军队的掌握之中。
俄军的突然进攻激怒了德奥两国。柏林的德军总参谋部立即部署反击。掌握德军实际指挥权的鲁登道夫打电话给霍夫曼,批准了他穿过塔纳波尔的进攻作战计划。德军利用西欧和中欧发达的铁路网,从其他战线向加里西亚调来大批援兵。8月1日,奥匈第7集团军率先向俄军反击。出乎他们的意料,当面的俄军第8集团军一触即退。奥匈军队一举夺回了重镇克劳斯茨。
同一天,德军也在全线展开了强大的反攻,投入了第1、第2近卫师等精锐部队,并以大量的炮兵支援步兵实施突击。无数野战炮在广阔的战场上轰鸣,猛烈的炮火令俄军士兵丧魂落胆。很快,俄军战线被打开一个40千米宽的缺口。布鲁西洛夫竭力调动部队堵塞缺口,但无济于事。几天后,德军的第2近卫师进入塔纳波尔城。至此,俄军西南方面军的侧翼暴露,其战线的崩溃已成定局。
德军的锐利攻势继续向前方扩展,其第1、第2近卫师进展尤其迅猛,在短短几天就推进了145千米。整条战线的俄军都在望风奔溃。整师整团的部队集体逃亡,并有大批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德奥军队几乎是毫无阻挡地前进。俄军在1916年的“勃鲁西洛夫攻势”中,以百万士兵的鲜血换来的土地,竟然不到1周就丢得一干二净。幸好,俄军在撤退时无论如何狼狈,总算还没有忘记炸毁铁路。德军没有铁路便无法进军,其攻势才不得不停顿下来。
在德奥军队反击的头几天内,俄军的损失就达到6万之众。而在整个夏季攻势中,俄军仅西南方面军就损失13万人,各方面军的伤亡和失踪更是超过15万人。由于西南战线的灾难性崩溃,勃鲁西洛夫被解除了最高统帅一职。克伦斯基7月攻势的失败,宣告了临时政府战争政策的破产。这次惨败使临时政府的威信扫地,它距离被推翻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可以说,7月攻势敲响了俄国临时政府的丧钟。
版权声明:本文刊载于《军事文摘》杂志2017年第7期,作者:碧剑锋。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