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当时,志愿军主要从3座桥跨过鸭绿江的:安东(今丹东)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长甸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辑安鸭绿江桥(今吉林省集安市)。美机轰炸鸭绿江大桥下面我们来看看抗美援朝战争几次著名的炸桥。首当其冲的鸭绿江大桥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鸭绿江畔,有一座著名的断桥,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这座大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又称丹东鸭绿江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桥长944.2米,桥宽11米,12孔。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号

春节期间热播的《水门桥》,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和严寒,视死如归,三炸水门桥,再一次触动了无数观众的泪点……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

桥梁,是架设于江河、峡谷上的重要交通设施,是交通要道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我双方围绕着重要桥梁,反复进行着护桥、炸桥、修桥的斗争。炸桥的目的,志愿军主要是为了切断敌人退路和阻断增兵;美军主要是为了瘫痪志愿军补给线。炸桥的方式,志愿军由于武器装备的劣势,主要采取偷袭,用炸药爆破;美军仗着空中优势,用飞机和大炮狂轰滥炸。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对朝鲜北部军事运输线的封锁破坏,其时间之长、手段之多变、轰炸密度之大,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仅在铁路线上,就投掷各型炸弹19万余枚,共破坏桥梁1600余座次。因为有些桥梁被反复炸毁、修复好几次,比如一座桥被炸毁3次,就是3座次。

英雄的志愿军铁道兵、工程兵,顽强奋战,抢修抢建,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其中,共抢修、抢建铁路桥梁2290余座次、修复公路桥梁1197座次,经铁路运送的物资和部队达38.5万余车,汽车运输各种物资480余万吨,有力地保障了前线的作战。

下面我们来看看抗美援朝战争几次著名的炸桥。

首当其冲的鸭绿江大桥

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鸭绿江畔,有一座著名的断桥,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这座大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又称丹东鸭绿江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桥长944.2米,桥宽11米,12孔。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2)

美机轰炸鸭绿江大桥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当时,志愿军主要从3座桥跨过鸭绿江的:安东(今丹东)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长甸鸭绿江桥(今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辑安鸭绿江桥(今吉林省集安市)。

由于鸭绿江大桥是从中国进入朝鲜的第一道门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必然首当其冲遭到美方千方百计的破坏。1950年11月8日,美空军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轰炸机,对安东鸭绿江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军又派出军用轰炸机34架,再次轰炸大桥,朝方三座桥墩被炸塌,至此大桥瘫痪。直至1951年2月,经过狂轰滥炸的大桥最终被炸毁,成为废桥。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志愿军入朝。志愿军铁道兵一方面进行抢修,一方面在鸭绿江还架起几座浮桥,以保证志愿军部队和物资按时过江。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3)

铁道兵团第二师部队,为确保后方铁路运输畅通,在鸭绿江上架起便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4)

1950年11月,东北人民赶着马车,通过鸭绿江浮桥向朝鲜前线运送弹药和军需物资

丹东鸭绿江大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仿佛是一座屹立江中的不朽丰碑,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5)

丹东鸭绿江断桥

三炸水门桥

1950年冬,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长津湖地区被围美军为避免全歼,开始向朝鲜东海岸的兴南港撤退。由于朝鲜的北部都是山地,美国要撤退的话,就只能走长津湖到兴南港的唯一一条公路,而且必须走水门桥。

水门桥不大,建在一座水坝上,长度不过8.8米。这里是盖马高原的南端,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从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桥架在陡峭山体上,底下是巨大引水管道。一旦这座桥断掉,部队和装备就只能被堵于此,无路可通。这座桥的重要性,双方都非常清楚。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6)

水门桥下的四条管道

早在12月1日,志愿军就派了一个小分队把水门桥炸毁了。一般情况下,这座桥没个十天半个月修不好,但是美军的工兵营居然只用半天就把桥给修好了。于是志愿军又在12月4日晚上组织了第二次炸桥,这一次不仅仅把桥炸了,还把相关的架桥材料也摧毁了。没想到美军工兵营利用残留的根部基座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只用一天又修建了一座能够让坦克通行的钢木结构桥梁。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7)

被志愿军炸毁的水门桥

这一次之后美军知道志愿军不会让他们轻易撤退的,所以又在水门桥附近派重兵把守,还布置了40多辆坦克。但是在12月6日晚上,志愿军冒着重重炮火,再一次把水门桥给炸毁了,而且把桥梁的基座也炸毁了。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8)

美军派重兵把守的水门桥还是让志愿军炸毁了

这回总算完事了吧!谁知美军竟然用运输机又空投了8套M-2型钢梁,在工兵营的全力修建下,在12月8日下午4点,又重新建立起了一座钢结构的水门桥,连重型装备也能过。就在这座桥第三次“重生”2个小时后,“联合国军”的1500多辆汽车和坦克庞大队列也抵达了这里,他们很诧异没有遭受攻击,平安通过了水门桥。狼狈不堪和疲劳至极的“联合国军”士兵热泪盈眶地感谢上帝:终于从濒临灭亡的险境中逃出。

美军重型卡车通过水门桥

其实,“联合国军”通过水门桥时,附近不多的志愿军曾做过最后的努力。但当夜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和“联合国军”空前密度的火力掩护已经超越了他们努力的极限。

虽然美军最终“成功”逃脱,但是志愿军这几次炸桥的行动,让美军始终心有余悸。

大同江上的“英雄桥”

大同江是朝鲜地理标志之一,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平元线大同江桥,扼东去运输咽喉,是敌封锁重点,也是我铁道兵部队保卫的重点,双方的斗争异常激烈。1951年8月,大同江正桥遭毁灭性轰炸。铁道兵团限期9天抢通。铁道兵第四师于9月1日19时开始抢修,起用落水钢梁,移正位移钢梁,采用架设5片26米跨度的单层军用梁,以顶牛通车的办法争取时间。经过9天9夜奋战,战胜了洪水,战胜了敌人,终于在10日抢通了大同江铁路正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9)

志愿军战士接管被美军炸毁的大同江大桥

在敌机的大肆轰炸下,仅靠一座正桥是无法保证运输畅通的,守桥部队便以多修便桥的办法来增强桥梁的抗炸能力。为抢在敌机的破坏前面,在大同江上多修几座桥,正桥刚刚修通的那天晚上,部队便立即投入第一便桥的抢建。当晚有两个连投入,9月11日,全部十几个连队又一齐上阵突击,到了9月20日,大同江正桥再次被敌机炸毁时,在洪水中抢建的大同江第一便桥,已经建成通车了。在完成第一便桥后,战士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又立即开始了第二、第三便桥的抢建工程。又是9个日夜,大同江上已经有了3座便桥,加上正桥,总共有了4座桥。大同江桥的抗炸能力提高了3倍,敌人要同时炸毁4座桥是根本不可能的,战士们称“大同江”为“炸通江”。大同江桥成为打不断,炸不烂的“英雄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0)

中朝军民一起修复大同江桥

像大同江这样,以广修便桥来对抗敌机轰炸桥梁的办法,已成为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在反“绞杀战”中的重要斗争策略,诸如清川江、大宁江等重点大桥,都建起了3座以上的便桥,从而在这些江面上,形成一个多桥并立的桥区,粉碎了敌人毁我一桥即断我交通的企图。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1)

志愿军铁道抢修队在远离正桥之侧抢修便桥

“登高英雄”杨连第和清川江大桥

清川江位于朝鲜半岛北部,东北—西南流向,长约200公里,注入西朝鲜湾。清川江是志愿军作战物资入朝后运往前线途径的第一条大河,清川江大桥是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重要交通枢纽。

1951年5月,美军实施“绞杀战”,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切断志愿军运输线。1951年7月,清川江大桥被炸断。桥后方,92列火车的军用物资滞留江边,随时可能被发现后炸毁。桥前方,前线作战部队存粮最多只够三四天,弹药也即将打光,如果物资跟不上,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万分危急!上级命令杨连第所在的铁道兵部队必须在8天内修复清川江大桥。杨连第,铁道兵第一师第一桥梁团副连长,解放战争中获得“登高英雄”称号。入朝以来,参加了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北朝鲜主要江桥的抢修工程。经历了敌机在不同情况下的狂轰滥炸,战胜了各种困难,历尽千辛万苦,多次完成了战时抢修工程任务。这次,杨连第带着战友们连夜奋战,先后搭浮桥12次,创造出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最终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提前胜利通车。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2)

清川江大桥上灯火齐明,志愿军官兵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桥梁工地上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3)

清川江大桥修复通车的情景

从1952年1月起,为“绞杀战”第二阶段,美军对朝鲜北部新安州-西浦-介川铁路运输“三角地区”开始狂轰乱炸,仅1952年1月,就破坏桥梁136座次,线路2202处次,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铁路遭敌破坏最严重的一个月。清川江、大同江等江桥再次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指挥部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定时炸弹击中,英勇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杨连第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4)

杨连第生前所在连队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连第连”

奇袭武陵桥

很多人都看过经典抗美援朝影片《奇袭》,这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60年的影片讲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某部连长方勇率领一支侦察队,深入敌后,炸毁康平桥,完成切断敌人退路的任务。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5)

《奇袭》剧照:连长方勇(右,张勇手饰)和一班长(邢吉田饰)

《奇袭》是根据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支侦察队奇袭武陵桥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男主角方勇原型是三十八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不同的是,奇袭武陵桥的侦察队不是像影片中那样只有区区一个排兵力,而是一个支队,由三十八军军部侦察连、一一三师侦察连、两个工兵排组成,还有13名朝鲜同志和医务人员、英语翻译,共有323人,携带一部电台,600公斤炸药,每人携带4颗手榴弹和充足的弹药。11月24日晚10时侦察支队出发,一共走了两个夜晚一个白天,与敌人进行了三次战斗。于11月26日凌晨到达预定地点武陵里。短暂的战斗后侦察支队占领了大桥并安放炸药进行爆破,7时50分大桥塌落,此时南来的增援卡车与南逃的敌人在大桥两侧出现,侦察支队投入阻击。侦察支队为三十八军主力全歼伪七师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张魁印将奇袭武陵桥这段传奇经历写成《朝鲜战争穿插》一文。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该文拍成军教片《奇袭武陵桥》,1958年底在全军上映后引起轰动。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6)

《奇袭武陵桥》影片说明书

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奇袭武陵桥》改拍成故事片,片名换成《奇袭》,武陵桥改成康平桥,同时也增添了其他一些细节。另外,演员也都换成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专业演员。1960年电影公映后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一直在各地热映不衰,被誉为战争电影片中的经典。不过,《奇袭》的拍摄地不是在朝鲜,而是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影片中的“康平桥”取景浙江奉化溪口镇建造于1934年的“藏山大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7)

今日“康平桥”——奉化“藏山大桥”

“把光荣留在百岭川桥上”

百岭川大桥,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南北向的满浦线上,桥横跨在两山中间,桥左是百岭江峡谷,桥右傍依清川江正流,百岭川就经过这座桥流入清川江,因地势险要修复困难,成为敌人重点封锁的目标。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8)

志愿军铁道兵抢修百岭川大桥

1952年2月9日起,百岭川桥遭到轰炸26次,敌机投下7000颗炸弹。铁道兵团第一师第一桥梁团三营九连的指战员,苦战76昼夜,伤亡99人,全连只剩下40余人,仍然坚持战斗,提出“人在桥就在,人在桥就通”“把光荣的名字留在百岭川桥上”的口号,终于保证了咽喉桥梁的通车,荣立集体二等功。该连战士袁孝文双腿被敌机炸断后、用尽全身气力爬到炸断的线路前,安放好响墩(音响报警装置),使满载物资的列车脱险,他自己壮烈牺牲在线路现场,用生命保护了列车的安全。铁道兵们坚持做到随炸随修、再炸再修,使这座咽喉地带的桥梁始终保持断续通车,使志愿军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前方,保证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九连的战士们说:“有九连就有百岭川大桥”。

1972年,作家郑直根据这段历史创作了小说《激战无名川》,三年后改编成同名电影,引起了强烈反响。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19)

电影《激战无名川》

金刚川上的“生命之桥”

朝鲜半岛中部有一座金刚山,位于朝鲜和韩国交界之处,山势险峻,素有朝鲜“第一山”之称。金刚川则是金刚山附近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跨过河就是韩国境内的金城地区,地形极为复杂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志愿军通往前方的必经通道。金刚川河最宽处达60米,且两侧山坡坡度极大,横跨河流之上的桥梁是连接两岸交通的关键。

金刚川河流上原先有座桥梁,在开战之初就被美机炸毁。所以,必须在湍急的河流上架设一座可供志愿军大部队和后勤辎重车队通行的承重桥,岩里渡口是最适合架桥的位置。于是,在金城战役实施之前,志愿军司令部下了命令,要求在8天之内,在金刚川上架设一座大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20)

抢修金刚川大桥

电影《金刚川》以真实历史为基础,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刚川上守卫“生命之桥”金刚桥的故事——7天7夜,架起了一座联通前线和后方的载重桥,修了炸,炸了修,英雄的志愿军先后7次在金刚川上修复这座37米长的桥。其中影片人物工兵连长闫瑞,他的原型为志愿军某部工兵连长张振智。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21)

经受了多次轰炸的金刚川桥

《志愿军英雄传》(第三集)的一篇文章《桥》中写道:1953年5月起,志愿军某部工兵连连长张振智带着他的连,在金刚川上不分昼夜地战斗,直到金城进攻战胜利结束,直到美帝国主义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他们计算了一下:在桥的附近二百米范围内,先后落下的炸弹共有三百五十多枚,炮弹约有两千四百多颗,可是,金刚川上却始终屹立着一座炸不断、打不烂、冲不垮的桥。

由于金刚川桥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朝鲜停战前夕,可以说金刚川桥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座被炸的桥。

水门桥是不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从水门桥到金刚川桥(22)

介绍张振智事迹的图书

(中国军网微信·中国军号出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