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关于春联的讲究,春节习俗99的人春联都贴错了
春节关于春联的讲究,春节习俗99的人春联都贴错了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买年画、贴春联、穿新衣……2019.02.05春HAPPY NEW YEAR节
恭
贺
新
春
春
HAPPY NEW YEAR
节
2019.02.05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买年画、贴春联、穿新衣……
长大后,过年的仪式越来越少,也越发没了年味。
生活需要仪式感,春节里的习俗你还会做哪些,又对这些习俗来由知道多少呢?
贴春联
春节第一件事儿,也是我们多年从未忘记的事儿,便是贴春联!
中国人贴春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12副唐人“春联”,据称是写于唐开元十一年;
-
而在发现唐人春联前,被认为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后蜀国君孟昶在桃木板上写的桃符:“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
到宋代时,民间将写桃符的桃木板改为纸质;
-
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而且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广,开始盛行贴春联;
-
到了清代,春联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起源:竟是镇鬼灵符?
从上可见,春联是起源于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也有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而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又有“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
贴春联的讲究:99%的人都贴错了!
1、春联的左右联你弄清了吗:
春联的写法有两个规矩:1、字数不限,但上下联字数要相同;2、对仗要工整。而写春联就一个原则,就是仄起平收。上联的末字,通常是仄声字,包含上声、去声及入声字(拼音的三声、四声)。下联的末字,通常是平声字(拼音的一声、二声)。比如“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就不能贴成“人寿年丰喜事多,山清水秀风光好”。
因为古代中国文字竖着写的时候,都是从右向左读,所以贴春联正确的格式应该是——当你面对门的时候,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横批的文字,从右至左读。
2、春联用什么颜色有讲究
因为春联起源于桃符,而桃木的颜色是红的,且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联大多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因满族尚白,清宫贴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3、贴春联也有时间要求:
有的地方是“二十八,贴花花”,有的地方是“二十九,贴倒酉”(倒酉指的就是春联),而在清代的皇宫要更早“腊月二十六”就要贴春联,不同地区贴春联的时间也不相同。
如今,大家普遍会在除夕日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把旧春联撕破,寓意破除去年的霉运,然后贴上新春联,有辞旧迎新之意。
贴福字
除了贴对联以外,当然还要贴福字。不过大家知道吗:
福字倒贴是错的!
传统文化中的确有倒贴福字的地方,但是是在垃圾桶、水桶等器具和家里的箱柜上。屋子内贴的“福”字可以倒着贴,因为在家里即使把“福”“倒”了,最终也是“倒”在自己家里。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一个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而且如果把大门上的“福”字倒着贴,可就是把福气倒在门外,跑到别人家里去了哟!
p.s.
-
只有家中发生不幸,如: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失火、车祸等),需要转运时才将福字倒贴。
-
另外,门口除了可以贴福字还可以贴“喜”、“寿”、“满”、“有”等字,但切不要贴春字,因为在古代只有怡红院门口才会贴春字。
年夜饭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吃年夜饭。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一家人在拜祭神灵与祖先后的团圆聚餐。
一般席上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想搞定一桌人人都爱的菜还真不容易!小编早就想到啦,2018年某美食最热门的5道肉菜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咯~
1
可乐鸡翅
▽
·主料·
鸡翅|8个
可乐|1罐
·辅料·
姜|3片
料酒|2糖醋
油|适量
盐|适量
·做法·
1. 鸡翅表面上划上两刀,加入盐、姜片和料酒等调味料,拌均匀腌制。
2. 烧热锅,放少许油, 将腌好的鸡翅正面朝下放入锅中。
3. 将鸡翅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的料酒和姜片,再倒入适量的可乐加盖焖煮10分钟。
4. 加入盐搅拌均匀,大火收汁即可。
2
宫保鸡丁
▽
·主料·
鸡胸肉|300克
去皮花生|200克
·辅料·
大葱|1根
白砂糖|1汤匙
酱油|2汤匙
水淀粉|3汤匙
花椒|15克
姜|5克
大蒜|5克
料酒|1汤匙
盐|1茶匙
干辣椒|50克
油|500毫升
·做法·
1. 鸡胸肉洗净擦干水分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大葱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干辣椒剪去两头、去辣椒籽、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
2. 鸡丁加入水淀粉、酱油,腌制20分钟。用剩余的1汤匙水淀粉、1汤匙酱油、盐、白砂糖和料酒调成芡汁。
3. 锅中放油中火烧至3成热时放入花生,转小火炸至微微上色表面微黄,捞出沥干。
4. 中火将油烧至6成热时,将腌好的鸡丁放入划散,过油约半分钟,待鸡肉呈熟色,再捞出沥干油分。
5. 锅中留底油,烧热后将花椒和干辣椒放入,用小火煸炸出香味,随后放入大葱段、姜末、蒜蓉和鸡丁翻炒。
6. 把勾好的芡汁调入,待汤汁渐稠后放入花生仁翻炒均匀即可。
·----- 小贴士 -----·
1. 如果觉得市售的鸡胸肉做出来口感较柴,可以改用去骨鸡腿肉,会比较嫩。
2. 如果嫌鸡肉不够入味,或者担心炒出来的鸡肉嫩滑不足,可以在上浆之前,将鸡肉用刀背拍打几下,或者用刀将鸡肉浅浅地切花口,在用水抓鸡肉的时候,放入1个蛋清,这样鸡肉会更嫩滑。
3.有关花生去皮:将生花生仁放入温水中浸泡至红衣变软,用手轻捻去红衣,再擦干表面水分。
3
糖醋排骨
▽
·主料·
肋排|500克
·辅料·
料酒|2汤匙
生抽|3汤匙
白糖|4汤匙
香醋|4汤匙
水|适量
生姜|3片
葱|1把
·做法·
1. 热锅放油,油热后放入葱和姜片。
2. 爆炒出香味后放入排骨,煎至两面变色。
3. 煎的时候做料汁,糖、醋、生抽调好备用,加入黄酒,倒入料汁翻炒均匀。
4. 加入水,没过排骨,大火烧开,转小火炖25分钟,转大火收干即可。
·----- 小贴士 -----·
排骨没焯水,喜欢的话也可以焯水,作用是去腥;因为在烧的过程中加了姜片和黄酒,也有去腥的作用,所以不需要额外焯水。
4
鱼香肉丝
▽
·主料·
里脊肉|250克
木耳|20克
青椒|半个
胡萝卜|半根
·辅料·
葱|1根
姜|1块
蒜|3瓣
辣椒酱|1汤匙
豆瓣酱|1汤匙
油|适量
料酒|1汤匙
淀粉|2汤匙
醋|4茶匙
生抽|2汤匙
白糖|1茶匙
·做法·
1. 里脊肉切成粗细均匀的肉丝,加入料酒、生抽、老抽、淀粉、清水3汤匙、胡椒粉。
2. 加入油2汤匙,抓匀后腌制15分钟;这样更容易炒散,不会粘连。
3. 木耳泡发后切丝,青椒和胡萝卜切细丝备用;葱切段,姜和蒜切成末。
4. 调制鱼香汁:醋4茶匙,生抽1汤匙,白糖3茶匙,鸡精1茶匙,淀粉1汤匙,清水2茶匙,加少许五香粉提味。
5. 锅中放多一点油,大火炒肉丝,迅速划散,肉丝变色即可盛出备用。
6. 利用锅中剩余的油分,加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后,加辣椒酱,豆瓣酱,慢慢炒出香味。
7. 倒入炒好的肉丝及蔬菜丝,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5
糖醋里脊
▽
·主料·
里脊肉|300克
·辅料·
料酒|1/2汤匙
酱油|1茶匙
醋|2茶匙
盐|1/2汤匙
淀粉|1汤匙
面粉|1汤匙
水|2汤匙
小苏打|1小撮
番茄酱|2~3汤匙
糖|2汤匙
淀粉水|2汤匙
·做法·
1. 整条的里脊肉切小条,加料酒、酱油、盐、醋抓匀腌制半个小时。
2. 淀粉、面粉和水大约1:1:2混合,加少量小苏打调成面糊;要想炸出来的口感更脆就最好不要加鸡蛋。
3. 预热油锅,腌制好的里脊肉条蘸面糊,扔到油锅中大火炸,炸至表面微黄就可以捞出。
4. 全部炸好以后再复炸一次,目的是让表面更脆;番茄酱、糖、醋烧开后加淀粉水,勾芡得到糖醋汁。
5. 把炸好的肉条放到料汁里面翻滚,蘸均匀就可以起锅了~
·----- 小贴士 -----·
如果是炸的时候面糊会掉可能是油温不够;这款面糊比较稀的,挂出来比较薄,口感好。
如果不介意面糊厚的话,可以增加粉量,那样会比较好挂,但是口感就没有那么酥脆了。
守岁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过年为什么要守岁
相传,在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要守到几点
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一般来说,守岁时间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
拜年
大年初一家长都会带领小辈出门走访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拜年方式多种多样,拜亲朋的次序也有讲究。
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最早的贺年卡竟然出现在宋代
贺卡初期叫“名帖”,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随后,民间也开始流行写“贺卡”。
到了宋代,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
压岁钱
拜了年,长辈一般都会给小辈压岁钱,关于压岁钱的来历,在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的说法,有人说压岁钱是用来压住邪祟的,也有人说压岁钱是用来给小孩压惊的,还有人说压岁钱是可以让小辈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的好兆头。而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便是与小妖“祟”有关了。
能收到压岁钱都得谢它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一年年三十晚上,一家大户人家的夫妻,为防小偷,将钱币分开包了起来,其中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孩子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正要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把“祟”吓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初一到初十
天天都是特定的节日
自秦汉以来,人们把正月初一到初十这几天都给了一个特定名称: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初八谷日,初九天爷生日,初十石头生日。
传说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而且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习俗与禁忌。
-
初一鸡日:旧时要辟邪祈福。
-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
初四猪日:祭财神。
-
初五“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接财神。
-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店铺开始复业。
-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聚餐吃喝,放花炮,也是“火的生日”。
-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要祭星,寺庙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
来源:黑龙江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