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王先生:对,而且自信心也不是特别足。主持人:不是很听话?一、孩子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主持人: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我想先请王先生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与自己孩子相处时遇到了哪些学习方面的问题。王先生:我可能平时对孩子的管理比较严格,他好像有一种叛逆的心理,现在也不是很听话。

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家庭教育公开课。非常有幸,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跟大家一起探讨问题。一位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国内生命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刘慧教授。

刘慧:谢谢。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来自北京大兴区的家长朋友王建军先生,欢迎王先生。

王先生:您好。

一、孩子在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主要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我想先请王先生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与自己孩子相处时遇到了哪些学习方面的问题。

王先生:我可能平时对孩子的管理比较严格,他好像有一种叛逆的心理,现在也不是很听话。

主持人:不是很听话?

王先生:对,而且自信心也不是特别足。

主持人:您的孩子现在多大?

王先生:现在是9岁。

主持人:9岁,那就是上小学三年级。

王先生:对,还有就是孩子的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在家写作业的时候,或者在上课时,经常出现走神的情况。

主持人:很多小学生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刘老师对刚才王先生反映的这些问题有什么见解?

刘教授:刚才听王先生谈自己孩子的状况时,用了这样一些词语去表达,比如爱玩、不听话、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我想,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有很多的期望,包括家长自身的发展经历与孩子比较后的期望,与同龄孩子比较后的期望,因此在家长的语言表达中,“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

但是反过来看,三年级的小孩子已经过了一二年级这种过渡和懵懂的阶段了,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个表征。

第二点,我们谈到了不自信的问题。我认为,这件事要从两方面看,我们接触的小孩子中,有一些表现得很自信,但也很盲目,他不在乎大人对他的评判。另外一种类型的孩子,表面看很不自信,但可能是因为他有更为周密的思考,同时他还有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他怕自己的表达会被成人用“不”来评说,他怕来自于外在的否定,因此他的表现在我们看来就是很不自信。此外,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的女儿小时候也是这样。我记得那时老师给她的评语都是说你是一片静静的绿叶,什么时候能够就像花儿一样绽放之类的。我也会经常反思她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像你所说的,总是有点不自信。

王先生:不爱表达。

刘教授:我总是跟她说,你看老师说你静静的,这样很好,但是你要是能再主动一点就更好了。记得有一次,我到他们班去听课,那天老师上课时叫她发言了。晚上回家时她跟我说,我今天发言是给你面子。我当时就很奇怪,发言为什么是因为给我面子呢?我问为什么,她也不回答。直到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之后,才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她在三年级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对老师的提问有了想法,就举手了,但当老师叫她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又把答案给忘了,她觉得很尴尬,就脸红地坐下了。这就造成了她的一种自保行为,从此以后上课再也不主动发言了,直到考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才把自己的内心打开。

所以我想,孩子表现出的不自信可能未必是真的不自信,而是他有自己的立场和经历。我们作为家长,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变成了要求;第二不要把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第三要以不同的方式,或者可能的方式去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真实的情况。但是,从我的例子来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只有当他真的获得了成功才会有自信。因此从这点上来看,我们不要以孩子一时的表现,给他贴一个“不”的标签。作为家长,应该用正向的方式,比如你的言辞、眼神、表情、语调等等,把“你能做到”的这种自信传递给他们。

主持人:是的,非常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和女儿相处的故事。我想刚才的故事中,我读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怎么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我们可能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看他能不能达到我的预期,或者我理想中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了的细节有更高的敏感性,去走进他,而不是用我们的标准去评判他;第二个关键词是期待。我相信作为家长,这个期待一定是有的,而且是不低的,我们一定希望孩子能够好,甚至比我们更好,但是该怎么样去处理这个期待?或者怎么样去理解这个期待呢?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中有一句与刘老师所说的“期待”相关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旅程的话,那么家长要给孩子做的不是提供一个目的地,而是在他的这个旅程的过程中不断提供丰富的补剂,提供营养,提供支持。很多时候我们家长,都把这种期待变成了一个终点,我期望你达到那个终点,就像赛跑一样,但是你怎么达到,过程是怎么样的,并没有去关注。但实质上,我们需要用更多的、平和的心态去看到孩子在成长的这个过程中,到底遭遇了什么,感触了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

王先生:对,没错。

二、如何发现孩子优势潜能

刘教授:刚才主持人谈到那本书,是从做生命教育的角度去看孩子。虽然孩子是父母所生,但他一旦脱离了母体,就成为了他自己,而且从生命的角度来说,他只能成为他自己。这意味着什么?尽管他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尽管他由父母养育,但他也不能完全成长为父母的样子,或父母期望的样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家长的期待往往是好的,但是这种期待和孩子本身的优势潜能也许并不相符,强求就会给家长带来失望,给孩子带来压力,

孩子在成长中,并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优势潜能,那我们做家长的就应该给他“搭台子”,给他提供各种平台,在广泛的接触当中观察他的兴趣在哪里。

同时,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浅尝辄止,要有一个慢慢引导的过程。但如果孩子真的尽力了,却仍然做不到,也不要勉强。这并不是说他这件事做不好就什么事都做不好,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身的特长、优长,或者叫优势潜能,就看成人能不能发现。

王先生:对,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些特长。

刘教授:对,关键是你愿不愿意让他去做他的特长。

王先生:但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很少能发现孩子的优势。

刘教授:对,因为你的心静不下来,没有走进他,你只在想我是成人,我是为你好,我在发号施令。

王先生:对,或者家长早就已经把目标给孩子设定好了,一直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刘教授:对,所以你觉得这样他能做好他自己吗?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再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和成人的不同。我们小时候,不管干什么,都会去努力地做喜欢的事,没有对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完成的焦虑。但是成人不是这样,成人做事的目的性太强,往往忽略了过程。这样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无非就是揠苗助长,不是遵照他生命的节律、特点。所以我想总结一句话,孩子是父母所生,但一旦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更别说两个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静待花开,帮助他去发现优势潜能。

王先生:对,没错。

主持人:刚才刘老师从生命的角度,从成人和儿童关系的角度,告诉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走进孩子、尊重孩子,并且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潜能,而我们就是要去激活他们,去发现他们,给他们更多的支持性的平台。

作者:刘慧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刘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