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数学史: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负数的数学史: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现在30岁以上的人还记得20年前有一个笑话吗?在1999年的时候,人们先是一起欢呼“新世纪”到来了,后来有人发现:因为公元纪年法中没有“公元0年”,所以第一个世纪应该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以此类推,第二十世纪应当是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也就是说公元2000年应该属于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而不是“新世纪”的开始!后来,又有聪明的人把公元2000年叫做“千禧年”。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从2001年到2100年。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中也给我们设置了一个“坑”。因为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的,没有“公元0年”一说。那么,把公元1年记作+1年,到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而在+1年之前的那年,不是0年,而是“公元前1年”,记作“-1年”。那么,你会算一下从有记录的“公元前841年”即-841年到现在的+2019年已经经过了多少年了吗?大家可
负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进入五年级,小朋友们开始认识了负数。
认识负数,不仅仅是对数的范围进行了拓展,更是对大家的视野有了一个较大的拓展。过去,我们只学过整数,所以我们的认知范围限于比较直观的事物,而负数却打破了这种直观,让我们的认知范围更大了,相应地,大家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一次较大的拓展。
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或者低于这个标准的,我们就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比如很多商品的包装袋上有类似“350克±5克”这样的标记。这种标记就表示这种商品的标准含量是350克,误差不超过5克。也就是说这种商品的重量每袋最重不会超过355克,最少不得少于345克,在345克到355克之间都是合格的。
大家可以找一找你身边的商品有这样的标记吗?
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反意义的数量,我们可以规定其中的一种为正数,另一种则是负数。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盈亏问题:把一些饼干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块就多12块;如果每人分7块就少8块。这里的“多12块”和“少8块”就是一组相反意义的数量,前者可以记作“+12”,后者则可以记作“-8”,两者之间相差12+8=20(块)。现在,你知道了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用“盈数+亏数”了吧?
有意思的是:在欧洲一些国家,楼房设有0层,他们规定地面以上的那层就是0层。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楼。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中也给我们设置了一个“坑”。因为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的,没有“公元0年”一说。那么,把公元1年记作+1年,到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而在+1年之前的那年,不是0年,而是“公元前1年”,记作“-1年”。那么,你会算一下从有记录的“公元前841年”即-841年到现在的+2019年已经经过了多少年了吗?
现在30岁以上的人还记得20年前有一个笑话吗?在1999年的时候,人们先是一起欢呼“新世纪”到来了,后来有人发现:因为公元纪年法中没有“公元0年”,所以第一个世纪应该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以此类推,第二十世纪应当是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也就是说公元2000年应该属于第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而不是“新世纪”的开始!后来,又有聪明的人把公元2000年叫做“千禧年”。所以,我们现在生活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从2001年到2100年。
你看,有了负数,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数学的视野也更加广阔了。现在把负数的知识学好学牢,对于中学以后继续学习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