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快递公司可以送货上门呢?怎么就成了快递公司的
什么快递公司可以送货上门呢?怎么就成了快递公司的各家企业的发展方式自是不同,也无须外人评价。但前提是,企业发展首先得保障用户权益。遗憾的是,在这轮快递企业及关联企业的竞争中,用户的权益被弱化了,部分企业甚至偷换概念,以掩饰服务上的短板。……也被曝光时效慢、服务差;提供快递代收服务的企业则说要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或提供长期租赁服务
最近,快递行业的服务质量颇受关注
行业巨头陆续发布的公告显示巨额亏损,
用户抱怨服务水平同样退步;
用低价揽收、高价派件争夺市场的新品牌
也被曝光时效慢、服务差;
提供快递代收服务的企业则说
要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或提供长期租赁服务
……
各家企业的发展方式自是不同,也无须外人评价。但前提是,企业发展首先得保障用户权益。遗憾的是,在这轮快递企业及关联企业的竞争中,用户的权益被弱化了,部分企业甚至偷换概念,以掩饰服务上的短板。
举个例子,“快递免费送货上门”竟然会成为“新服务”,这是典型的混淆概念、颠倒黑白。
从合同法的角度看,快递是用户和快递公司之间签订合同,用户支付费用,快递公司应当按照约定时效将物品快递到用户指定的地址——要注意,大部分用户填写的都是“门到门”的地址,而不是快递代收点或代收柜的地址。
当然,在实际派送过程中,部分用户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某一次快递由代收点、代收柜暂时保管,但不是每一次。而且,暂时由代收站点或代收柜保管的诉求应当由用户提出,并不是快递企业代替用户决定。可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快递都是被动被放在代收点和代收柜中的。
换句话说,按时派送上门是快递企业遵照合同应当履行的义务;私自将快递放在代收点或代收柜中,则属于违约行为。可如今,部分快递企业和代收站点把按合同约定送货上门说成“新服务”,是不是很好笑?
随着各种新服务、新产品的涌现,将偷换概念包装成“创新成果”或“服务升级”的企业还有不少,而且各行各业都有涉及:近一些的,有饮料品牌用“零蔗糖”概念混淆“零糖”概念;远一点的,有外卖公司把公司内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归咎于“算法”上;还有影响相当恶劣的P2P,也曾披着互联网金融的鲜亮外衣……
由此可见,面对新现象、新成果、新服务时,不能被看起来的“新”所迷惑,而是要剥开“新”的外表,看一看它的本质。
以“快递免费送货上门”为例,其本质是“目前很多快递没有送货上门”,这是不合理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快递企业或快递代收站点提出送货上门,这是在弥补以往犯下的错误,企业的态度应该是饱含歉意、亡羊补牢的,而不是无关痛痒,甚至自我褒奖。
历史还证明,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剥去“新服务”“新成果”的外壳也有必要。
比如,共享单车品牌“小黄车”ofo当年攻城略地,飞速扩张,风头无两。可剥开它的华美外袍,却爬满了虱子:车辆质量粗糙、售后服务缺位、维护水平低下、盈利方式欠缺……除了资本的追捧,ofo几乎没有经得起推敲的内核。所以,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发展最快的ofo也成为跌得最惨的出局者。
再比如,“薄利多销”被很多企业包装成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曾经的“百团大战”“网约车价格战”等。在那些“价格战”中,相关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只要服务数量更多,就不怕没有盈利的明天。结果呢,绝大多数“价格战”的参与者都已销声匿迹,剩下的平台仍在用户对服务、产品品质的督促中负重前行,离“薄利多销”的美好愿望还有相当距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但不变的是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企业按照合同履行约定的基本责任。要鼓励创新,但不该是只有外表光鲜、玩文字游戏的创新——有坚实的内核,才是真正的创新,才能行稳致远。
最近,你收快递的体验如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任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