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羊肉哪部分适合涮火锅:吃火锅和涮羊肉成为人们的首选

羊肉哪部分适合涮火锅:吃火锅和涮羊肉成为人们的首选传说涮羊肉是忽必烈在行军打仗途中突发奇想发明的,这当然是为了提高涮羊肉的比格而演绎的故事,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涮羊肉始于元代,兴于清代,似乎是游牧民族的偏爱。即使他们占据了中原,传统和文化已经和中原文明密不可分,也要保留这种原始的吃法。古人把对火锅的热爱写进了诗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老先生显然很享受小火锅带来的雅趣情怀,可是他没有想到,千年之后,火锅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涮羊肉和火锅的区分。带来这样结果的是文化的交流和辣椒输入我国。古代的火锅是以形式来命名的,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火锅和涮羊肉之别。对于古代火锅的起源,历史上记载繁多,众说纷纭。其实,我们单方面的从火锅的烹饪形式来讲,就是上面一个锅,下面加点火,把食材煮来吃。从此意义上讲,古代的先人们什么时候有了锅,就有了火锅。当然,我们不能擅自臆断历史。火锅在古代称为”古董羹“,此古董非彼古董,它是一个象声

天气逐渐转凉,什么食物最能勾起大家的食欲?火锅和涮羊肉自然是秋冬首选。在清冷的季节,家人小聚、朋友相会点上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或者涮羊肉,不仅容易调动气氛,还利于沟通感情。推杯换盏之间,大家被淌下的汗水卸下了最后一层妆颜,也冲掉了彼此的戒备,一个锅里舀食吃的情感,是千金难换的。如果再赶上一场浪漫的初雪,隔着蒙着雾气的窗户,随着锅子中的水气氤氲,屋里屋外具是一首诗歌。

我们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也许会突然生出这样的疑问:火锅和涮羊肉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烹煮食物的手法一致,除了锅底有红油和清汤之分,很难再讲出其它的区别。如果非要从地理位置上来定义火锅和涮羊肉的话,现代食用火锅最普遍的是川渝地区,重庆火锅更是全国闻名,产生了诸多的变种;涮羊肉主要盛行于京津内蒙一带,各类连锁商店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基于现在信息交互的方便和物流的发达,全国人口的流动性加大,火锅和涮羊肉已经不再拘泥于某地,而成为了全国性的吃法。

无论火锅还是涮羊肉,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欢,原因在于它们不挑口味。俗话说:众口实在难调。几个人一起吃饭,口味难免不一,火锅和涮羊肉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酸甜苦辣咸各种口味均可在锅中、碗里实现。味道难得的统一,食材各自选择的自由,是火锅和涮羊肉可以风靡的根本所在。

古代火锅锅具

现代的火锅和涮羊肉,都来源于古代的“火锅”

古代的火锅是以形式来命名的,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火锅和涮羊肉之别。对于古代火锅的起源,历史上记载繁多,众说纷纭。其实,我们单方面的从火锅的烹饪形式来讲,就是上面一个锅,下面加点火,把食材煮来吃。从此意义上讲,古代的先人们什么时候有了锅,就有了火锅。

当然,我们不能擅自臆断历史。火锅在古代称为”古董羹“,此古董非彼古董,它是一个象声词,表示食物投入沸水中煮制时发出的声音,充满了画面感。从这点可以看出,古人还是很有幽默细胞的。最早在春秋战国,最晚在汉朝,我国便有了火锅的锅具:铜鼎。当然不是司母戊鼎那样的巨型祭祀品,而是便于使用的小型锅具,锅火一体,像极了现在的涮肉铜锅。看来就美食而言,古今人民都是同样的执著和偏爱,为了吃而发明的器具层出不穷。

有了器具,就开吃。古人的火锅可没什么底料,也没有现在的蘸料。富贵人家来点胡椒等香料会让人艳羡不绝,普通老百姓能有咸盐配上芫荽、韭菜就不错了。看起来单调,但是对于当时食材的丰富程度来讲,人们对火锅的热情不亚于现代人。电影《赵氏孤儿》中,葛大爷饰演的程婴医生就偏爱火锅,那一根根面条涮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顺便说一下,那时候应该还没有挂面,面条统称汤饼。扯远了,撤回来。

古人把对火锅的热爱写进了诗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老先生显然很享受小火锅带来的雅趣情怀,可是他没有想到,千年之后,火锅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涮羊肉和火锅的区分。带来这样结果的是文化的交流和辣椒输入我国。

传说涮羊肉是忽必烈在行军打仗途中突发奇想发明的,这当然是为了提高涮羊肉的比格而演绎的故事,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涮羊肉始于元代,兴于清代,似乎是游牧民族的偏爱。即使他们占据了中原,传统和文化已经和中原文明密不可分,也要保留这种原始的吃法。

而现代麻麻辣辣的火锅,则姗姗来迟。原因是它必备的辣椒,来得太迟,大约明末才传入中国,或者说明末开始比较大规模的食用。“好饭不怕晚”,辣椒虽然迟到了,但是迅速的成为了西南人民的挚爱,也迅速的把它加入了火锅中。

至此,现代意义上的火锅和涮羊肉全部到齐,在岁月中逐渐走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

羊肉哪部分适合涮火锅:吃火锅和涮羊肉成为人们的首选(1)

现代火锅区别于涮羊肉的是那一锅红红火火底料和口感麻辣的统一

现在的火锅,必须麻辣。这让一众喜食辣味的人欢欣鼓舞,也让不耐辣味的人们敬而远之。现代火锅中底料是用牛油加入各种香料翻炒而成,好像为了饱腹先人们吃的古代火锅中食用油和香料的欠缺。

油量大,辣味浓,香味足是火锅的特色,也是它的软肋。就食材本身的味道来讲,这是味觉的噩梦。无论什么样子的食材,无论它本身是什么味道,只要放入火锅中,就只剩下了一种味道,或者说是各种小味道加上大痛觉,辣不是味觉,是痛感。按照美食的模糊的标准而言,火锅不是称职的烹制食物方法,但是对于西南地区的人们来说,却是最好的。我不是专业的医师,不敢妄言火锅对健康的科学上的优劣。只是从大家口口相传中得知,火锅之所以在西南尤其是四川盛行,最主要的原因的它可以散寒、发汗、祛湿,极度适合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口味的火锅造就了热情的人民。川渝人性情火爆,性格外向,有事说事直来直去。自古蜀道难于上青天,四川人民多灾多难,可他们用自己对生活无比的热情客服了一切困难,顽强的生活建设在川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爱吃火锅,为的是那红红火火的寓意,他们爱吃火锅,为的是那畅快淋漓的感觉,他们爱吃火锅,为的是那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抗战时期,无数川地子弟兵出川抗战,无数须眉男儿血洒全国。他们把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也把川地的美食带向了全国。在改革开放的建设浪潮中,四川人民又奋勇当先,吃苦耐劳,用汗水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让火锅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

如果从饮食文化上来说,火锅对比涮羊肉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热烈,食物无情人有情,火锅带给人们的是团聚和红火。

羊肉哪部分适合涮火锅:吃火锅和涮羊肉成为人们的首选(2)

涮羊肉区别于现代火锅的是它的清淡的包容

相较火锅,涮羊肉更为方便易得。不讲究的话,找个锅,倒上水,配点葱姜,来几颗红枣,煮沸即可。涮羊肉的精髓在于水质和蘸料,现在水质已经无法太过讲究,只能从蘸料入手。

其实,涮羊肉最早的蘸料很简单,一碗韭菜花足以。随着物质生产的提高,人们的口味不再那么好糊弄,蘸料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涮羊肉的蘸料是各个商家的独门秘方,不过,就算再是秘密,也少不了麻酱、韭花、腐乳等几味“常住嘉宾”。由于涮羊肉的普及,人们不用再只有下馆子的时候才可以品尝,在家中自制小料或者购买成品蘸料也可食得。无非是甜咸的多寡,口味的薄厚,加盐加水便可以解决。

蘸料不再是绝招,许多商家便在底料上下起了功夫。加骨汤、加草药、加人参等等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涮羊肉的底汤必须清淡,最好清白,如果二者皆至还有好的味道,必定是顾客络绎不绝。

与火锅不同,涮羊肉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食材本来的味道。涮羊肉最好的器具是铜锅木炭,带有烟火气息的味道让你还没有开吃,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任何可涮吃的食材,从入锅到出锅不过一刻,食物的新鲜滋味被沸水锁住,入口香浓,保留着原始的饮食文化的味道。涮羊肉最早流行于内蒙京津一带,最大的可能是这里的人们喜食羊肉,蔬菜品类较少,涮羊肉既可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可吃到时鲜的蔬菜,达到了营养的均衡。再加上涮羊肉在元、清两个朝代上层统治阶级间流行,也为它披上了“皇家”的外衣,民间可食者,也想沾沾这份“贵气”,顺便抵御一下严寒的天气。

羊肉哪部分适合涮火锅:吃火锅和涮羊肉成为人们的首选(3)

现代火锅和涮羊肉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锅和涮羊肉也在做着自己的改变。以食材为例,火锅中最常见的黄喉鸭肠等物和涮羊肉的羊肉在彼此的锅中实现了互通,大家也没有排斥之感。

火锅的味道在锅中,底料是灵魂。可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火锅有了鸳鸯锅,红油清汤相得益彰。涮羊肉底料没变,可是蘸料也有着诸多口味,麻辣、海鲜等口味加入蘸料大军,挑逗着人们的食欲。

以火锅、涮羊肉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文明一样,从来都没有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它们都在做着改变,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兼容、包容的文化才会有活力,只有融合的文化方能显示我们的心胸。吃如此,万事皆如此。

如今,我们吃着火锅或者涮羊肉,心中早已没有过多的区别,有的,只是热爱生活的心。


作品均为原创。

食而知味,正念知心。请关注申知味,欢迎指点批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