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面对危机,国内在货币政策方面首先是走向宽松,1998年准备金率下调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三连降,同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管理,并发布积极实行贷款支持指导意见,为市场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但1996年刚经历过一波宽松(1995年12月至1997年4月连续17个月M2同比增速超过20%),带来了严重的通胀问题,所以1998年这次主要是宽信用,M2增速相对还是处在较低的位置。受到冲击,国内GDP增长率从1997年底的8.6%下降到1998年2季度的6.9%,下降速度比较明显,经济承压较大,甚至陷入了通缩的风险。所谓以史鉴今,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998、2008年的这两次扩大外需,以及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第一轮扩内需(1998-2004)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全球GDP增速从1997年的3.9%下降到2.79%,外需快速走弱。1998年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3.5%,而在5月份出口已开

人民日报发表刘鹤署名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或标志着中国将开启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

数据显示,9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0.7%;进口1.62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5735.7亿元,扩大29.9%。但相比较2021年的出口数据,当前的出口正在下降,且海外衰退预期表明未来一段时间的外需将遭遇挑战

文章中提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其中消费和投资为内需,出口为外需。并以过往的两次扩大内需作为例子: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外需急剧收缩,党中央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连续下调基准利率等,稳定了经济增长。2008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出台以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计划,稳定了市场预期,使经济迅速触底反弹。

所谓以史鉴今,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998、2008年的这两次扩大外需,以及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第一轮扩内需(1998-2004)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全球GDP增速从1997年的3.9%下降到2.79%,外需快速走弱。1998年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3.5%,而在5月份出口已开始负增长,并在1998年10月份达到最大化,单月负增长17.3%,直到1999年6月,出口才真正开始了恢复增长。受到一定冲击。叠加年中 长江、松花江等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灾后经济修复、后续防灾减灾工作繁重艰巨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1)

受到冲击,国内GDP增长率从1997年底的8.6%下降到1998年2季度的6.9%,下降速度比较明显,经济承压较大,甚至陷入了通缩的风险。

面对危机,国内在货币政策方面首先是走向宽松,1998年准备金率下调5个百分点、存贷款基准利率三连降,同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管理,并发布积极实行贷款支持指导意见,为市场营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但1996年刚经历过一波宽松(1995年12月至1997年4月连续17个月M2同比增速超过20%),带来了严重的通胀问题,所以1998年这次主要是宽信用,M2增速相对还是处在较低的位置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2)

但是宽信用短期对需求端的影响十分有限,最终发挥效果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轮扩大内需的工作主要从1998-2004年1998 年普通国债发行规模为3890.9亿元,同比增长57.1%,资金的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建设。此后,在1999-2004年普通国债发行规模也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速达到10.3%。同时增发长期建设国债,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内需还涉及扩大消费、促进出口和体制改革。先后四次全面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同时把医疗教育、住房三大市场化改革作为扩大内需的配套措施。市场化改革后,医疗、住房、教育成本全面上升,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的同比增长率一直很平稳,因为消费是刺激不来的,主要动力还是靠国家投资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3)

总的来看,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撑效果是有的,但是经济的最终回暖还是依靠外需的回暖,199年起出口数据已经率先扭正,甚至不断创出新高。不过,1998 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还是较为明显的,将近 3 年、上证涨幅近100%的牛市,之后沪深两市节节下滑,漫漫熊途一直持续到 2004 年。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4)

第二轮扩内需(2008-20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遭遇重挫,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4.48%下降到2008、2009年的2.07%、-1.33%。如果是1998年的危机更多是区域性的,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是全球性的。

受此影响,外需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总出口额从2008年的16.2万亿美元骤降到了2009年的12.6万亿美元,经济引擎熄火。为了稳住经济,财政、货币双重发力,积极财政政策、宽松货币政策。

在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时任总理做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的决策,总值约4万亿元人民币,史称“4万亿”计划,并于11月9日晚间公布。2008年11月10日上海上证指数上涨7.3%,香港恒生指数上升3.5%,东京日经指数上涨5.8%。

与之相对应的是巨量宽松,自2009年2月起至2010年5月,连续16个月M2增速在20%以上,短短两年时间,大量的项目被推出,也为后来的产能过剩以及通胀埋下了伏笔。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5)

大量的资金涌入基建行业,200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42.2%,创下历史高点,迄今无法逾越。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6)

在强有力的“四万亿计划”刺激下,中国经济奇迹般地完成GDP保8的任务。林毅夫曾表示,因为货币乘数,2008年到2010年实际投资的是30万亿。比如高铁建设投资就高达3万亿元以上。

在地方政府的激进举债投资之下,2007年到2014年,地方部门政府总负债增加了16.4万亿,达到30.28万亿,增幅为118%。

这一轮扩内需中,最受益的无非是房地产,一方面是存贷款利率的大幅降低,降低了购房成本,货币超发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也为后来的房地产问题打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基建大幅提升了房产的价值,相当于政府在花钱为房地产开发商抬轿子。

这一轮刺激极大地释放了国内的潜力,社会宏观杠杆率达到历史性增长。2008年,居民杠杆率仅17.9%,而2022年9月这一数据已达到62.4%,而非银企业部分从95%上涨到了160%以上。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7)

这一轮刺激过于猛烈,通胀快速上涨,也带来了消费的上涨。2010-2013年间,虽然社会零售品增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消费增长的水准远超GDP增长率,如2011年1月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数据为19.9%,而2013年11月这一数据仍然为13.72%(2013年GDP增长率为7.7%)。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8)

虽然,这段时间CPI的数据还没有2022年美国的通胀数据高,但是当时CPI的数据并不包含房产,实际通胀老百姓的感知更准确。并在随后带来了经济的阵痛,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等,所以,“4万亿”计划一直都很有争议。

新一轮扩内需:国产替代和新基建

回顾前两轮刺激,我们可以看到刺激的主要方向都是边际上具有长期投资效益的方向,同时,消费是无法强行刺激的,强行刺激的代价较大,经济运行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当前,在海外衰退预期持续增强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是类似4万亿的计划已经没有了实施的基础。

2008年的经济刺激虽然很强烈,但当时中国本身的基础比较薄弱,大量的基础建设当时虽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后期逐步还是恢复了其经济作用,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等等。

而现在这些已经基本饱和,对经济的边际刺激效应很有限,所以新基建才是政府重点投资的领域,比如新能源。另外,工业升级将成为这一轮刺激的关键因素,企业将发挥主要的作用

主要是政策层面,给予这些企业以税收、土地、金融方面的优惠,以培育新的产业,在国际上获得竞争力。现在的问题不是需求,而是供给层面的问题,高质量的供给。《文章》也提到,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从总需求不足转变为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到供给侧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1412亿元,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55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投资13214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278708亿元,增长3.9%。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分析纲要解读(再次实施扩大内需战略)(9)

其中,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8.2%,制造业投资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8%。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2.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5%,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3.1%。

可以看出,这一轮的投资重点与前两次有明显不同,制造业是投资的重点,其中新能源更是投资的重中之重

简单来说,新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资源倾斜,向着战略方向演进,强化供给,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高端装备制造,如芯片、新能源、机床、新材料等等。比如在高端制造领域,刺激需求,国产替代的逻辑长期有效。而受到压制,消费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压制的重点,特别是可选消费。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集中力量去公关事关产业安全和未来竞争力的产业。

在货币政策方面,目前的货币政策总体上适中,既比1998年的货币政策宽松,但也比2008年之后的货币政策更加谨慎,因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高端供给不足,而不是需求问题

所以,在新一轮的扩大内需中,国产替代和新基建将是主线,消费会阶段性复苏,但不太可能会大幅成长,或是经济中始终被压制的一个方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