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吃什么蟹子最好(吃蟹的最佳时期来了)
春节前后吃什么蟹子最好(吃蟹的最佳时期来了)要挑选膏肥黄满的蟹,先看肚脐,肚脐凸起来的往往是满满的膏黄;再看蟹壳,黑绿色带有亮光的螃蟹大都肉厚壮实,别挑色黄瘦小的;三看螯足,绒毛丛生的都健壮,否则体软无力;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腹部朝天,如果它能迅速翻转回正,才足够新鲜生猛。螃蟹分辨公母也很简单,看肚子就好,比如下面的照片,右边的螃蟹肚子中间有三角形的是公蟹,左边整个肚子呈圆形的是母蟹。蟹黄和蟹膏不光好吃,营养价值也极高,北宋诗人梅尧臣不禁赞美:「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于杯。」但不少朋友会把蟹黄、蟹膏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码事。蟹黄母蟹专属,橘红色一粒粒比较硬,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磷脂,极为鲜美可口。蟹膏则是雄蟹独有,蒸熟之后是稍透明的黏稠状物质,味道不如蟹黄鲜美,但口感更细腻,有「胸中藏琥珀」之称。正因为蟹黄鲜美无匹,同等品质的蟹里,母蟹比公蟹抢手多了。「壳凸红脂块块香」,秋天的母蟹煮熟之后,一掰开蟹壳便有橙红的脂油流出,壳中蟹黄香
白露过后,秋分将至,哪怕是大南方,秋老虎也渐渐收敛起威风,能感觉到阵阵秋意了。天凉好个秋,此时正是吃蟹的好时节。
螃蟹在秋分节气最为肥美,跟当下盛产的秋梨、柚子一样,都有清热养阴的功用,《随息居饮食谱》说蟹:「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恰好能解秋燥。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金秋正好吃蟹黄」,农历八九月正是螃蟹产季,膏黄肥美,最是馋人,但也有不少禁忌传闻让人望而却步。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从中医角度一一分析:吃蟹的三宜三忌。
宜:膏满黄肥,一口入魂临近中秋,等候了一年的膏满黄肥,才是蟹的灵魂所在。
蟹黄和蟹膏不光好吃,营养价值也极高,北宋诗人梅尧臣不禁赞美:「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于杯。」但不少朋友会把蟹黄、蟹膏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码事。
蟹黄母蟹专属,橘红色一粒粒比较硬,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磷脂,极为鲜美可口。蟹膏则是雄蟹独有,蒸熟之后是稍透明的黏稠状物质,味道不如蟹黄鲜美,但口感更细腻,有「胸中藏琥珀」之称。
正因为蟹黄鲜美无匹,同等品质的蟹里,母蟹比公蟹抢手多了。「壳凸红脂块块香」,秋天的母蟹煮熟之后,一掰开蟹壳便有橙红的脂油流出,壳中蟹黄香气腾腾,吃进嘴里鲜香醉人。
螃蟹分辨公母也很简单,看肚子就好,比如下面的照片,右边的螃蟹肚子中间有三角形的是公蟹,左边整个肚子呈圆形的是母蟹。
要挑选膏肥黄满的蟹,先看肚脐,肚脐凸起来的往往是满满的膏黄;再看蟹壳,黑绿色带有亮光的螃蟹大都肉厚壮实,别挑色黄瘦小的;三看螯足,绒毛丛生的都健壮,否则体软无力;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腹部朝天,如果它能迅速翻转回正,才足够新鲜生猛。
关于做法,参照美食家蔡澜老师的就好,最普通也最好吃:
大火清蒸,蟹壳熟红油亮后,自己炸些猪油淋上去,绝对完美。
蟹自带油盐,清蒸最能还原本来滋味。干净的活蟹,绑好细绳,将蟹肚朝天,待锅内水大开后,隔水而蒸。所谓「有捆绑,仰身蒸,腿不掉,黄不流」,最是鲜美。
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特地写到蟹黄可「解结散血,养筋益气」,血瘀、气虚、筋骨不舒展的朋友,更不要错过秋蟹的美好了。
忌:4大部位不能吃尽管螃蟹鲜美,但也有4个部位不能吃,不仅没有营养,还有污物毒素,容易伤身招病。
蟹肠:蟹脐连接到蟹胃的一条黑线,很多排泄物。
蟹胃:蟹壳前端的骨质小包,呈三角形状,内有污沙。
蟹腮:蟹的呼吸器官,过滤杂质脏污,掀开蟹盖白色软绵绵的两排就是。
蟹心:在两块蟹黄之间的地方,有一层黑色的膜,蟹心就是膜下的一块六角形薄片,性大寒,吃了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为了避免影响健康,这4个部位建议大家吃蟹之前要清理掉。
宜:阴虚内热、血瘀不通的人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时令的食材不仅鲜美,还善解时病,螃蟹也是如此。秋分前后,暑热未去,秋燥伤阴,阴虚内热的人尤其难熬,而螃蟹正是滋阴清热的食疗佳品。
螃蟹的功效,古时的本草典籍有许多记载。
唐代食疗学家孟诜说,蟹有「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的功效,隋代医家崔禹锡在《食经》讲:「主皶鼻恶血,明目醒酒」,皶鼻就是酒糟鼻、恶血就是淤血的意思。
没想到吧?吃个螃蟹还能有那么多效用,连酒糟鼻、醒酒都能管,为什么呢?
蟹性寒味咸,入肝、胃经,所以最能清散肝、胃的郁热。肝藏血主筋,肝热则伤血伤筋,常有心烦、失眠、眼干、抽筋的表现;胃主运化水谷,胃热则津干消谷善饥,表现为口干、口臭、便秘、容易饿。肝、胃的热一清,这些症状都会改善。
而酒糟鼻正是脾胃有湿热的外现,醉酒也是热在于中,所以性寒入肝胃的螃蟹,能清散在中的郁热,使症状得到缓解。去恶血则是因为螃蟹横行善动,能破除瘀滞,排出恶血。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瘀滞恶血都适合吃蟹。
《本草经疏》讲:「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若血因寒凝结,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螃蟹性寒,适合的是热证导致的血瘀,寒凝血瘀还有脾胃虚寒腹痛的情况就不宜吃了。
另外,关于螃蟹《泉州本草》上还有个小妙方「合骨散」:
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
螃蟹本身关节坚固强健,又善动横行,最是养筋骨、通络脉,如果有跌打骨折崴伤之类可以用上,螃蟹烘焙烤干研成粉末,黄酒送服。
忌:身体有「风疾」不要吃痛风不能吃螃蟹,这基本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了。现代医学主要是认为螃蟹嘌呤偏高,嘌呤在人体内氧化会变成尿酸,尿酸过高则引起痛风。
在中医看来,其实不止痛风,与「风」有关的病,都忌吃蟹。螃蟹是典型的「发物」,《本草衍义》把道理讲得很明白:
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什么是「风疾」呢?痛风、风湿、风疹、中风……这些名字里带「风」字的,病因大都与风疾相关,「疾」往往是突发的、来势猛的病症。如果身体有类似这些症状,就不要吃螃蟹了,螃蟹「动风」,会加重不适。
宜:啖蟹小三样,小酌蟹更香老辈人吃蟹,常说吃多了有「蟹毒」,现代医学也发现常吃螃蟹容易导致痛风等病症。所以古人有「啖蟹小三样」,既是风雅,又免蟹毒。紫苏、醋、姜。紫苏与螃蟹同蒸,一碟姜丝一碗醋作蘸料,去腥暖胃提香。
如果你爱吃螃蟹,或者其他性寒的水产,或者本身就体虚有寒,最好和姜醋做朋友。不仅是吃蟹的配伍,用米醋、蜂蜜、生姜做醋泡姜就可以常吃,醋的收敛和姜的辛散正好中和,阳气得养又不至于过热,脾胃也会舒服很多。
醋量不多但尝起来酸味太正了,小小抿一口甚至有点上头。体寒或者爱吃寒凉的朋友,不妨一试,而且这也是吃蟹极佳的伴侣。
除了「啖蟹小三样」,吃蟹的仪式感,还少不了黄酒。《传家》里有这么一段吃蟹的文字:
大闸蟹的吃法是拆下一只小腿后,用它做工具来吃其他的腿肉,母亲说那个动作叫「拆」。那拆下来的肉鲜美细致,是其他螃蟹没法比的。而绵绵密密的黄膏吃下肚子后,加上喝了一些黄酒,觉得从心里到肚子都醺醺然的醉了!
黄酒自古就是佐蟹极品。
晋代毕卓赋诗:「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以一矣。」一右一左,一酒一蟹,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
黄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酯类物质可以除腥,特有的香甜又可以增加蟹在口中的鲜美感觉。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螃蟹性寒,肠胃不好的人吃蟹容易腹痛腹泻。如果配上温阳驱寒的黄酒,则可以减轻吃蟹后的不适。
忌:啤酒、柿子等寒凉之品可能有人会问了,啤酒不也是酒吗,为啥黄酒就蟹越喝越有,啤酒就蟹痛风送走呢?再有说法,就是啤酒与柿子同食,会形成结石,肚子巨痛。
这些与螃蟹不对付的食材,并不是有什么毒性,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寒凉的!
上面讲到螃蟹本就动风,善行筋骨关节,如果搭配寒凉有湿的啤酒,相当于把寒邪湿邪带到关节处,一旦留滞,就埋下了风湿骨痛的病根。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虽然螃蟹嘌呤不算高,但因为其动风、行筋骨,反而比嘌呤含量高的食品更容易引发痛风,这需要尤其注意。
柿子与螃蟹为啥不能同食?《本草同源》给出了答案:
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癥瘕。
江湖传言螃蟹与柿子同食会结石,这并不是中医理论,翻遍古籍也没这说法。但这两者确实不宜一起吃,内经讲「寒多则凝泣」,螃蟹和柿子寒上加寒,所以会导致腹泻,诱发腹部包块。同样道理,梨子、香蕉一类也不适合跟螃蟹一起吃。
秋意渐浓,不止是螃蟹,秋天的美好还有秋梨、柚子、桂花……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在食物最美好的时节品尝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让自己的身心顺应时令、感悟自然的生活方式。
关注你的健康困扰,关心你的饮食起居,关注活法儿,每天一篇新鲜养生干货送给你,我们一起追求美好生活和健康养生。感谢阅读,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