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实践论与矛盾论内容全吗(毛选实践论实践)
毛选实践论与矛盾论内容全吗(毛选实践论实践)仿佛噩梦开始。后来,领导告诉他,要想写好材料有三点功夫必不可少:后来自己走上了这个岗位,别说分分钟搞定了,就是一篇千八百字的、逻辑严密的“废话、空话”,他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而且还不见得一稿通过。我想,也是这样的意思,首先是要获取知识,尔后是要运用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造,最后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回想我们的每一点收获,每一次进步似乎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而来的。好友温解,上大学那会在重点高校学的是类似环境治理保护专业,毕业后在国家电网工作,从技术员开始干起。后来慢慢走上了政工口的岗位,工作内容从之前的技术指导变成了现在的“写材料”。用的话来讲,在没开始写材料之前,觉得别人写得好多材料都是废话、空话,要让自己来写分分钟搞定。
上次说到《实践论》的心得体会还剩了一个小尾巴,早上伴着晨光把最后的一分部又读了一遍,思索片刻,还是书中原话总结的好——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我想起了上一篇文章中,@我本自然的网友评论得很好,非常接近实践的主旨,他说:“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知识的学以致用要通过获取、消化、行为、犯错、纠错、总结、检验的过程。”
我想,也是这样的意思,首先是要获取知识,尔后是要运用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造,最后就是你自己的东西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回想我们的每一点收获,每一次进步似乎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而来的。
好友温解,上大学那会在重点高校学的是类似环境治理保护专业,毕业后在国家电网工作,从技术员开始干起。后来慢慢走上了政工口的岗位,工作内容从之前的技术指导变成了现在的“写材料”。用的话来讲,在没开始写材料之前,觉得别人写得好多材料都是废话、空话,要让自己来写分分钟搞定。
后来自己走上了这个岗位,别说分分钟搞定了,就是一篇千八百字的、逻辑严密的“废话、空话”,他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而且还不见得一稿通过。
仿佛噩梦开始。后来,领导告诉他,要想写好材料有三点功夫必不可少:
一是不断地阅读。读报刊杂志、读理论文章、读领导讲话、读文史哲的书籍,通过阅读先把语感和文词搞准确、搞通顺。
二是不断地观察。观察什么呢?观察实际情况,对单位业务要了解,对职工情况要了解,对单位的建设目标要了解,对存在的困难问题要了解,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了“冥思苦想”。
三是要认真思考。思考啥呢?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写的,有思想层面的问题,也有客观事物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脑海里如果能有些独到的见解,那么你就知道材料怎么去写了。
对照着领导提供的三点建议,温解开始慢慢地试着去阅读、观察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写材料要花的时间短了,质量了提高了不少。
这里面的阅读、观察、思考再到撰写、修改,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在每一份材料的撰写过程中,实际上温解都在进行着往高一层级的攀登。
今年七一,他自己准备的关于长征精神的党课,被领导指定在全系统宣讲,这实在是对“写材料”人给予的莫大肯定了。
这个以至无穷的循环往复,也正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
读到《实践论》这篇文章的最后,突然有一种比较累的错觉,主要是因为看到了那句“无限循环以至无穷”,有一种知之甚少、学无止境的压迫感和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的紧张感,很想再此处敲上一排苦笑无奈的表情。
这样的“累”是现实存在的,因为每个人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处在这样的循环就表明对我们自身的学习改造是不可能停止的,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直至离开的最后一天结束,我们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被改造着。
往往,主动地改造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自律”,被动地改造则有可能变成“淘汰”。
和同事讨论起这个问题,最终被庄子的一句话缓解了我不少的压力——“吾生应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想到此处,还觉得比较开心,也许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吧,能有助于工作生活,也能满足于心灵,就很好了。
我的读书笔记
我是文艺小矿工,每天学一点《毛选》,每天有一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