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济南的旧居民楼(太化筒子楼里的集体主义狂欢)
90年代济南的旧居民楼(太化筒子楼里的集体主义狂欢)宿舍区紧邻晋阳湖,在那儿钓鱼的人特别多,有化肥厂、电厂的,也有外面的。钓上来的鱼主要是白鲢,也有鲤鱼、罗非和花鲢。一到傍晚,湖边就有人卖鱼,所以化肥厂的人都会吃鱼。曾经用过的煤气灶 姜慧萍 捐赠下班回家,第一件先到左邻右舍转一圈,你家烙饼,我也烙饼。不知道该吃点儿啥,转上一圈就有了灵感。青年里集体伙房中的煤气灶 皮皮 拍摄伙房里只能放下煤气灶,菜得在家里洗好、切好,各种料备全,拿到伙房炒。记得那时候吃得多的是西红柿炒鸡蛋、炒青椒。那时候一般人家吃条鱼很难,别说活鱼了。化肥厂的人不一样,一厂电生产用的水从出水口排入晋阳湖,温度比较高,适合养罗非鱼,所以厂里在出水口周边设了网箱,专门有人养罗非鱼。1990年前后,电厂福利特别好,每月都给职工分鱼,我们化肥的人就找关系去买。记得十块钱能买三条。
青年里布局一览图 皮皮 拍摄
1984年,结婚的第二年,太化给我和丈夫分了房。我们从婆婆家搬出来,住进了青年里8号楼二层的一间房子里。青年里是厂里盖的单身职工宿舍,共9幢楼,是陆续盖起来的,最后两幢大约在1980年前后建成。全部是三层楼,每层20间房子分列楼道两侧,每层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水房,一个伙房。化肥厂的职工刚成家时大部分都住过青年里。
随房子同时分配给我们的,还有伙房里这台煤气灶。当时太原市里还没通煤气,都烧蜂窝煤呢。太化自己产气,所以我们成了太原市最资深的煤气用户。
青年里集体厨房中的公用水房 皮皮 拍摄
下班回家,第一件先到左邻右舍转一圈,你家烙饼,我也烙饼。不知道该吃点儿啥,转上一圈就有了灵感。
青年里集体伙房中的煤气灶 皮皮 拍摄
伙房里只能放下煤气灶,菜得在家里洗好、切好,各种料备全,拿到伙房炒。记得那时候吃得多的是西红柿炒鸡蛋、炒青椒。那时候一般人家吃条鱼很难,别说活鱼了。化肥厂的人不一样,一厂电生产用的水从出水口排入晋阳湖,温度比较高,适合养罗非鱼,所以厂里在出水口周边设了网箱,专门有人养罗非鱼。1990年前后,电厂福利特别好,每月都给职工分鱼,我们化肥的人就找关系去买。记得十块钱能买三条。
曾经用过的煤气灶 姜慧萍 捐赠
宿舍区紧邻晋阳湖,在那儿钓鱼的人特别多,有化肥厂、电厂的,也有外面的。钓上来的鱼主要是白鲢,也有鲤鱼、罗非和花鲢。一到傍晚,湖边就有人卖鱼,所以化肥厂的人都会吃鱼。
宿舍区紧邻晋阳湖,在那里钓鱼的人特别多
(图片来源:网络)
吃鱼要配米饭。挨着晋祠,买大米不是难事。计划好中午吃米,早上上班时候拿家里的饭盒装上三分之一盒生米,带到厂里,车间有蒸饭箱,半上午蒸上,中午正好蒸熟,带回家。
青年里住的大部分都是一个车间的同事。大家挤在一个伙房里做饭,特别有意思,也很热闹,像是一首锅碗瓢盆交响曲。谁家做了什么稀罕菜,不能自己家独享,要先盛上一盘子给邻居们尝尝。我家对门是厂里的一对车工夫妇,烙的饼特别好吃,我跟着学,怎么都烙不出同样的口感,就一直蹭着吃。
青年里宿舍走廊 皮皮拍摄
青年里的邻居们互相帮助,打酱油呀,拿牛奶呀。小朋友们也都在同一个幼儿园,所以经常互相帮着接送孩子。正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我女儿从小不好好吃饭,特别瘦,邻居们谁见了都心疼。到了饭点儿,她就端个小碗出去了。邻居们家的门都开着,挂个布帘,女儿随便出入,这家夹一筷子,那家添一勺子,她就吃饱了。那时候结下的友谊直到今天还在,曾经的青年里邻居们还时不时聚会一次,叙叙旧。
我和青年里缘份很深。1961年,我4岁,该上幼儿园了,父亲把我从老家寿阳接过来。每周一到周六在幼儿园,周六晚上就和父亲一起回青年里2号楼单身宿舍。一间宿舍里住着四位同事,我和父亲挤在一张小床上。一年多以后,父亲分到半间平房,我们才从青年里搬了出来。1984年,我和丈夫一起搬回青年里,住在8号楼。刚搬进去时候,房子14平米,三年后,经过厂里统一改造,加出了5平米,这幢楼也就随之被称为改造楼。1989年,我们搬家到了化肥五巷,再次告别青年里。
如今的青年里 皮皮 拍摄
现在的青年里,看上去十分老旧,外墙皮脱落,房檐损毁,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伙房落满尘垢。随着晋阳湖规划逐步实施,青年里的集体主义狂欢也即将划上句号。
谨以这台煤气灶祭之。(讲述:姜慧萍 采访:黄海波 图片提供:皮皮)来源:山西时尚回响城市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