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种田女(农家女李翠利田埂守望书香12年)
农门种田女(农家女李翠利田埂守望书香12年)“想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说干就干。李翠利把白酒货架清空,把收藏的二百多本书整整齐齐摆上去,供乡亲们免费借阅。随后,她又带着1000元钱,到县城买了300多本旧书。她用四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四个字。从此,以“不要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远亲近邻、行走过客均可借阅”的零门槛借阅模式,开启了她长达12年的乡村阅读推广。她想起一个故事:有位智者问大家,为旷野除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人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用手拔、用刀割、用火烧……智者没有评价,让大家明年秋天来看他的答案。第二年秋天,人们看到的是一片金黄的庄稼。一大早,40岁的女主人李翠利就开始忙碌起来。她穿着一身大地色的连衣裙,落肩头发随意扎在脑后,一边招呼来买东西的村民,一边应承着孩子们的各种询问。“姑,上次那本《绿野仙踪》被借走了吗?”“姑,昨天教的折叠蝴蝶结又忘了。”李翠利是村里的姑娘,按辈分,孩子们都叫她姑。“我
12年前的一个晚上,李石村来了个歌舞团,20多岁的李翠利抱着孩子早早就过去了。满心期待的节目却越演越不对劲,表演者不仅跳起了脱衣舞,还把古诗改成黄段子与孩子们互动,错愕不已的她落荒而逃。第二天,歌舞团走了,村里的孩子们却成群结队继续说着黄段子,那些变了味儿的古诗也随着孩子们追逐跑闹。
“不能让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自幼爱读书的李翠利能想到的唯一方法是在乡村推广阅读,用书籍填补荒芜。于是,她以自家超市为阵地,办起超市里的“图书馆”。12年间,农家女李翠利用生活供养理想,在田埂守望书香。
“我一直都在春天等你”
李石村是豫北内黄县的一个普通村庄,走进村西头的农家小超市,穿过几个小型货架来到里屋,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存放了近4000册书。“微光书苑”的牌子静静放在一摞书的最上面。
一大早,40岁的女主人李翠利就开始忙碌起来。她穿着一身大地色的连衣裙,落肩头发随意扎在脑后,一边招呼来买东西的村民,一边应承着孩子们的各种询问。“姑,上次那本《绿野仙踪》被借走了吗?”“姑,昨天教的折叠蝴蝶结又忘了。”李翠利是村里的姑娘,按辈分,孩子们都叫她姑。
“我有一位爱讲故事的爷爷和一位爱订书报的父亲,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天都有故事和看不完的文字。”李翠利说。2005年,李翠利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经济相对宽裕,日常看书写诗,日子还算惬意。把李翠利推离既定轨道的便是12年前的那场“歌舞”表演。
“演出一开始还挺正常,慢慢就恶俗化,当听到表演者用黄段子把乡亲逗得前仰后合时,我一刻也待不下去了。”让她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村里跑闹的孩子讲的全是昨天的黄段子。李翠利慌了。为了村里的这些孩子,必须得做点什么。
她想起一个故事:有位智者问大家,为旷野除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人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用手拔、用刀割、用火烧……智者没有评价,让大家明年秋天来看他的答案。第二年秋天,人们看到的是一片金黄的庄稼。
“想要驱赶心灵的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阅读。”说干就干。李翠利把白酒货架清空,把收藏的二百多本书整整齐齐摆上去,供乡亲们免费借阅。随后,她又带着1000元钱,到县城买了300多本旧书。她用四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四个字。从此,以“不要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远亲近邻、行走过客均可借阅”的零门槛借阅模式,开启了她长达12年的乡村阅读推广。
李翠利开始等待她的读者,就像她在诗中写的那样:“我一直都在春天等你,即使,岁月把沧桑塑成雕像……”
“看书是甜的”
为了鼓励大家,每一个来买东西的村民,李翠利都会重复一句话:借本书吧,不要钱。“那段时间,传销比较盛行,大家觉得我是不是被什么组织洗脑了。”李翠利苦笑道。
李翠利农家超市的大门上贴着“微光书苑”四个字。“发展一个新的读者,借出一本书,比我卖一百块钱都高兴。”李翠利说,可事实是,借出一本书比卖一百块难多了。李翠利想从孩子突破:谁来借书,就奖励一块糖。“我是被糖‘哄’来的。”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19岁女孩李梦洁是微光书苑的第一批读者。”“看书是甜的。”村里的孩子奔走相告。
为了鼓励孩子真正去读,李翠利又想了一个招:还书的时候会问一些问题,比如这个书的主人公是谁、有啥印象深刻的情节,回答出来可以奖励铅笔、橡皮;再后来,如果能写篇读后感,可以给个笔记本……渐渐地,李翠利的超市门口开始挤满了来借书的孩子。
很快,村里的大人也开始问了:“小孩看书有奖品,我们看书有没有?”李翠利立马来了精神:有呀!“我就准备了一些小毛巾、牙刷,都不是特别贵的东西,但刺激阅读很有效。”
有的是孩子带动大人,有的是大人带动孩子,慢慢地村里阅读氛围变浓了。“一开始真是为了糖,后来也真是为了书,一本《居里夫人自传》我看了三遍。”李梦洁回忆。村民李红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书苑的常客。“我小学没毕业,就是字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李红琴笑着说,后来,翠利便教她查字典,会了之后,就试着借了本《怎样做个好妈妈》。如今,两个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小桥下的流水,融化冬的喘息,涓涓细流,在春风中盛开朵朵涟漪。”李翠利在诗中写道。
“那个神经病又来了”
当村民的阅读兴趣提高后,新的问题马上就来了——书不够。
为了省钱,她尝试着买一些便宜的盗版书。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说,里面有很多错字。李翠利接过一翻,仅“两岸猿声‘提’不住,轻舟已过万‘从’山”一句就有两个错别字。
“脸唰地一下就红了。”愧疚,是李翠利的第一反应。“当孩子从我手中接过一本盗版书,里面错误的东西可能成为他的第一记忆,会影响他很久,从这个角度说,我跟那个歌舞团又有什么区别。”随后,李翠利把买来的盗版书全部淘汰了。
买正版价格就上去了,那时,除了家庭必需的开支,她把能腾出的钱全都拿来买书。2012年,李翠利带着好不容易凑的2000元超市经营款,买回了113本书,不到一周,全部借完了。
有段时间,她还找人做了一个“微光书苑”的喷绘简介绑在了三轮车上,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借书、募书。有人指指点点:“看这架势,还以为是卖身救父的呢。”但李翠利听到最多的就是:“看,那个神经病又来了。”
对于这些言语,李翠利从不回应,就像她在一首诗中写的:有时候,沉默代表一种坚定。
2014年底,李翠利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文化部门陆续提供最新的书籍;买书的时候,书店老板会多给几十本;上海的一家公益组织,一次性捐赠3吨书……
“走过寒冷的冬季,穿越漫长的沉寂,一缕婉约的风,轻吟春的旋律。”2015年的春天,李翠利写下了这首小诗。
“微光也能照亮更大的世界”
“为什么起名微光?”
“它本身就是微光,非常非常微小,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子放几本书。而且,微光易灭,不知道哪天就没有了。”
有一天,村里刚上小学的刘彩金又来借书,李翠利跟她闲聊问,妮,你长大想干啥。小彩金想想了说,想开超市。李翠利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失落,看了这么多书,理想咋能是开超市。小彩金一脸天真,随后说,我也要把书放在超市里让大家看。
“在某些瞬间,我会觉得做的这个事是有意义的。”李翠利说,微光易灭,微光也能照亮更大的世界。
后来,不断有别村的超市经营者找到李翠利,想在自己的店里也放点书让大家看,这让李翠利很惊喜。她开始发展合作店,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进一步扩大乡村阅读的推广范围。最多的时候“微光书苑”的“零门槛”借阅模式推广到了27家合作店,书苑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受众达30多万人次。
越来越多“微光”汇聚起来。
诸多荣誉也不期而至,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许民办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而我只想让这束发生、成长在乡村的微光惠及更多的父老乡亲。”李翠利说。
7月末的一天,李翠利打开超市的大门,发现蓝色大门上贴了一张彩色的手绘,画中一个“比心”的手势上面顶着粉色的爱心,旁边稍显稚嫩的字体写着“正能量”三个字。
采访快结束时,记者问她,如果不做微光书苑,生活会不会不一样。“不做微光……”她顿了下,想了想又说,“为什么不做呢?”
“谢谢你,让我看到更多的世界。”临上大学前,李梦洁又来到微光书苑。在这里李梦洁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童话书,从此,她的世界不只看到田埂和镰刀,还有水晶鞋和城堡。
李翠利有本未出版的诗集,其中有句话:“喂下文字的乳汁,点亮心灵的洪荒,去吧,向前方,让心温暖心,让光点亮光。”
文图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