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背后的故事(破解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背后的故事(破解成长的烦恼)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位于广州都市圈内的清远,近年来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3 3 X”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近期召开的清远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打响清远农业品牌,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作为古老茶区,英德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图为英德积庆里茶场。 “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号,政府有力度,我们企业也更有干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振华如此振奋的,是近期在清远各界引发热议的“清远将打造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的消息。该公司主营业务英德红茶,也是未来清远要打造的百亿级产业之一。
清远将以连州为核心,辐射带动连山、连南和阳山,在“三连一阳”地区打造清远市连州菜心产业集群,开展连片规模化种植。 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摄
清远高质量打造连山等3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清远鸡已成为清远的一张亮丽名片,清远鸡产业成为清远市独具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
作为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清远麻竹笋多年来热销海内外,但价格较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作为古老茶区,英德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图为英德积庆里茶场。
“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号,政府有力度,我们企业也更有干劲,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振华如此振奋的,是近期在清远各界引发热议的“清远将打造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的消息。
该公司主营业务英德红茶,也是未来清远要打造的百亿级产业之一。
近期召开的清远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集中精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围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等打造五个百亿产值产业,打响清远农业品牌,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圈层、位于广州都市圈内的清远,近年来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3 3 X”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清远打造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要立足推动城乡综合市场一体化,核心问题在于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到打造特色百亿产业的实现路径。
“具体涉及到农业品牌、生产、经营、销售、配送等各环节设计,清远要花更多心思讲好产品故事,让本地农特产品脱颖而出。”陈鸿宇说。
●南方日报记者 邓文燕 陈国飞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除署名外)
统筹:魏金锋 陈国飞 策划:张锦标
1 为什么是这五个产业?
春回大地,万物向生。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种粮、种菜、种茶、种果……在清远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农民辛勤劳作,播下新一年的希望。未来,这些种子孕育出的“果实”将批量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端上广大消费者餐桌。
近年来,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清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深入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加快构建“3 3 X”产业体系,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5个百亿级农业产业,为什么是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
记者走访发现,清远上述五大农业产业有基础、有实力。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已在清远大地吹响,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已正当时。
有基础
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突出
广东素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其中“清远麻鸡”(俗称清远鸡,因母鸡背羽面点缀着无数芝麻样斑点而得名)以皮色金黄、肉质嫩滑、风味独特深受广大食客喜爱,为广东四大名鸡之一。
历史资料显示,清远鸡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民国时期清远鸡远销香港等地,在20世纪七十年代清远鸡曾作为国宴用鸡。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清远鸡”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清远鸡被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成为27个优质地方品种之一。
如今,清远鸡已成为清远的一张亮丽名片,清远鸡产业成为清远市独具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据统计,截至目前,清远鸡年出栏突破1.28亿只,年产值超过65亿元。
2021年,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清远麻鸡种业)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现正加快各项创建工作,将围绕清远麻鸡保种育种繁种三个领域的建设,着力打造清远麻鸡全产业链,推进“生产 加工 科技”一体化发展。
英德红茶则是清远市另一个农业支柱产业。作为古老茶区,英德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凭借“浓醇鲜爽”的优异品质特点,英德红茶蜚声中外,并曾被用作英国皇室礼品用茶。
1988年,随着英红九号的品种育成,英德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英红九号,以英红九号制成的红茶产品陆续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英德市获评“中国红茶之乡”,英德红茶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世界高香红茶”等称号。2020年,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英德红茶产业园)被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推动红茶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截至2021年底,英德市标准化茶园面积17.02万亩,全年干茶产量1.35万吨,茶叶产值超50亿元,综合产值57亿元,带动茶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另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英德红茶公用品牌价值达32.64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
丝苗米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值40亿元;连州菜心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值近13亿元;麻竹笋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年产值20亿元……事实上,除了清远鸡、英德红茶,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清远孕育出众多“名优特新”农产品,并加快引导向特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持续擦亮“清”字号农业品牌。
“清远山清水秀,种养出来的农产品品质确实好,有走地鸡、有靓米、有好茶、有鲜果等等,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来自广州的食客黄先生,多年来一直钟情清远的农产品,经常在空余的时间就到清远各地进行大采购。“近两年因疫情原因,主要以网购为主,现在物流也很方便,一般隔天就能收到。”黄先生说。
有机遇
打造百亿级产业正当其时
重庆涪陵依托榨菜集团、太极集团等上市龙头企业,打通一二三全产业链,打造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力争2025年底前将狮头鹅产业打造成100亿元级产业集群,并全力谋划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门全市拟打造5个以上产值超十亿的产业联合体、3个以上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其中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培育项目涵盖广东陈皮产业中心建设项目等。
不仅在清远,近年来全省、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打造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对此,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解读,各地当前踊跃提出打造百亿级规模的农业产业集群,是有为政府的一种具体体现,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方向愈加清晰,市场潜力进一步摸清。
同时,这也意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提档升级、聚集效应的不断激发,使得各地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发展优势更加显现。
河中碧波荡漾,田地蔬菜吐绿……走进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道路崭新干净,楼房错落有序,土地平整连片,村落风景如画,村民喜笑颜开,处处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隔坑村是清远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清远在2020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取得粤北片区第一名的佳绩,实现“三连冠”。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底气。
根据《清远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清远农业“3个三工程”(深入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工程,着力打造清远鸡、柑橘、茶叶等三大主导产业,带动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清远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五大一深化”(以深加工和数字化为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大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大流通平台、打造清远农业大品牌、面向大市场、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提升行动,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加快构建“3 3 X”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清远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实现一县一园(或多园),产业园已辐射带动65个乡镇,联农带农超过12万户。
“广清接合片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清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高标准打造五个百亿农业产业正当其时。”陈鸿宇认为,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产品需求大、市场广,作为一种刚需性产品,受市场波动的周期影响较小,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清远可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发展潜力,打造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产业。
2 为什么要打造“百亿级”?
“带朋友跑到乡下农庄买走地鸡又有点远,在市区又不知哪里可以买到。”罗俊伟是清城区东城街土生土长的“90后”,曾在广深等地打拼数年,如今回到家乡清远工作,有时接待外地朋友时却犯了难,虽然从小在清远长大,但是在哪里可以这些正宗农特产,自己还真不清楚。
外地游客初到北京尝烤鸭潜意识可以想起全聚德,在广州“饮早茶”可以到老店陶陶居、吃鱼皮可以去陈添记。但过去由于规模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普遍存在,盛名在外的清远鸡,似乎也很难在清远找到“一锤定音”的名店、名品牌。甚至,这在不少清远本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中也不鲜见。
出困境
“清”字号农产品冒牌频现
正宗清远鸡年产量就这么多,但清远鸡市场年销量却多出数倍?
清远鸡产业长期备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困扰,有企业负责人就发现,市场上有的“清远鸡”居然才卖9.9元一只,这种养殖周期只有30多天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市场,反倒让正宗的清远鸡卖不出去了,也对清远鸡的品牌形象产生严重损害。
在2018年,就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保护清远鸡品牌及清远鸡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建议》。
近年来,清远鸡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相关部门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清远鸡》《清远麻鸡肉鸡饲养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清远麻鸡》等,进一步规范清远鸡的养殖,并利用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推动清远鸡地理标志品牌发展。
在这些年重振旗鼓的英德红茶产业也正面临产业“阵痛”。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红茶生产端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加工技术,导致英德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着眼于此,2021年召开的清远市党外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暨各民主党派新老领导班子座谈会上,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民革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廖卫华建议,应充分运用好地理标志产品这个“金字招牌”,尤其是要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清远名优农产品的行为。
“我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如清远鸡、英德红茶等,2020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规模达83亿元,带领众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廖卫华提出,应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和申报工作,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
“大家都知道清远鸡好吃、英德红茶好喝,但要怎样才能买得到正宗的,一般消费者也会倾向于信赖大型平台。”陈鸿宇认为,目前清远鸡、连州菜心、麻竹笋、丝苗米等产品仍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在销售推广,离到达消费者还隔了好几个环节,也会自然而然存在陌生感。
陈鸿宇建议,清远应进一步延伸农特产品的产业链,在进入终端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如积极进驻大型电商平台、积极引进更大的行业龙头企业等。
破瓶颈
塑品牌化解“优质不优价”
“目前清远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清远鸡、英德红茶,为何还比不上新会陈皮?”2021年底举行的清远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及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培训班上,一次课程上主讲人向台下就坐的乡村振兴“一线施工队长”如是发问。
数据显示,2021年,江门新会陈皮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带动超5万名群众致富。清远鸡年产值在五大农业产业居首,但也仅相当于新会陈皮产值的六成。“对比起来,清远虽然是农业大市,但是还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缺乏产品的规模产业链和品牌项目、销售模式。”授课导师进行分析,并对参训人员提出期望。
也有本土观察人士指出,直至现在,清远依然没有形成类似“煌上煌”“周黑鸭”这样的品牌,总体还是在卖原材料,附加值不高。
以产业根基颇深的清远鸡为例,多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大力推动清远鸡养殖由农户散养、小农作业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型。
“但符合清远鸡特色的精深加工产业刚起步,还未有鲜明产品及品牌呈现。”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永森表示。
温永森说,目前清远鸡产业发展还存在传统养殖模式单一、标准化低、规模化养殖条件缺失、假冒产品较多、价格不高等问题。“目前活禽价格在10—11元/斤,即单只在33—35元,屠宰后生鲜光鸡在45元/只左右,终端零售价在60元/只左右。”
对于农业“大而不强”“优质不优价”等问题,清远企业界已在谋求突破。
位于阳山县黎埠镇的山头上、树林间,毛色鲜亮、走动灵活的清远鸡在成群结队地活动、觅食。这是清远市金都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养殖的清远麻鸡,该公司打造金都吉小鸡品牌。
其网上商城显示,毛重3.5斤、鸡龄180天的金都吉小鸡一只售价100元;净重800g左右、鸡龄180天的1号苗高山散养麻鸡每只售价则达188元。
“我们选用清远市农科院提供的清远鸡种苗,坚持在山林放养,自主建设了鸡饲料生产线,养足180天出栏。”在该公司董事长蓝欣欣看来,要破解清远鸡的“优质不优价”问题,有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形成统一的养殖标准。
蓝欣欣观察到,目前市面上的“清远鸡”,养了几十天开始卖的也有,养了90天左右卖的也有,品种不一、品质不定,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
“可以参考梅州金柚,相关部门指定一个采摘期,该时间内采摘的柚子才可以贴上梅州金柚的品牌标签,保障品质的稳定性。”他建议,“清远鸡也是如此,养够了多少天才能贴上清远鸡的标签,没够天数当然也能上市,只是说规定不能贴上这样的标签。”
3 如何打响“清”字号农业品牌?
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要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五大一深化”行动,依托“3 3 X”产业体系,引进一批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牌,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全省覆盖面积最广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近期以来,清远市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和公开场合中提到,结合生态、区位等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实际,清远将重点打造清远鸡等5个百亿产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五个百亿产值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塑品牌,加快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清远各大农特产“拳头产品”升级在即,“清”字号农业品牌如何进一步打响?如何跨过“成长的烦恼”?
寻对策
从单一种养向“多点开花”
“打造百亿农业产业是一个重大的利民惠农之举。”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肯锐直言,该举措能极大助力清远农产品在品质、销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提升,达成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清远麻竹笋多年来热销海内外,但价格较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产业产品开发单一,普遍为笋干、酸笋、盐渍笋,且主要以初加工输出为主,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比如去年笋干收购价大约每斤为20—30元。”陈肯锐表示,还有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缺乏统一的区域品牌输出等均是制约麻竹笋产业发展的因素,这些都可以着重解决。
掌舵广东英九庄园多年,易振华观察到,从产业构建的角度来说,英德红茶目前仅仅是把第一产业打造起来了,即种植规模扩大了。
“接下来就要解决销量和价格的问题,要提升综合效益。”他分析道,目前英德红茶价格从一斤几百到上万块不等,与其他同品质的茶类相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还需要提高它的附加值,做得更名更优更特,真正实现中国红茶第一品牌的定位,以及中国中高端红茶的产品属性定位。
针对农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辉认为,只要行业的标准做好了,品牌打造出去了,知名度提高了,菜心的销售渠道打开了,价格自然会上涨。
该公司种有连州菜心2000多亩,年产量达到2500多吨。“目前连州菜心各企业标准不统一,产业要做大做强还有点难度。”陈洪辉坦言,由于品牌知名度还不够,目前连州菜心主要以销往广佛地区为主,价格不高。
2021年清远市农业农村局一项数据显示,全市水稻播种面积190多万亩,其中优质丝苗米约15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80%。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布局,已经形成连山有机丝苗米、连南稻田鱼丝苗、连州富硒丝苗米、阳山七拱丝苗米、清新富钼丝苗米等各具特色、又有适度规模的县域丝苗米区域品牌。
“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保障,但是价格确实不高,目前丝苗米的售价每斤约为5—12元。”连山自治县民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谭裕林也有类似的烦忧。他认为,“优质不优价”或与现阶段连山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还不够响亮有关,希望接下来着重加强这方面的打造,助推产业发展。
谋长远
牵牢现代农业产业园“牛鼻子”
今年1月28日,清远市农业农村局、连州市政府分别与广州江楠农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做大做强以连州菜心为主的农业产业。
清远将依托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州江楠农业集团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平台体系,以连州为核心,辐射带动连山、连南和阳山,在“三连一阳”地区打造清远市连州菜心产业集群,开展连片规模化种植。
产业兴,则乡村旺、农民富。
立足新发展阶段,清远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全面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清远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聚焦茶叶、家禽(清远鸡)、优质蔬菜、特色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锚定“打造全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建园目标,在强科技、融三产、建平台、树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园在促进一产扩面提质,推进二产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挖掘三产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价值,重构和升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开发,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推动了北部山区农业农村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
清远通过高质量打造连山丝苗米产业园、阳山丝苗米产业园、连南稻鱼茶产业园3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丝苗米扩面增产、提质增效、品牌建设、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等方面建设。
在《清远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十四五”发展目标时,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摆在第一位。
在强化清远鸡等主导产业方面,清远将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稻品质、品牌、品位,积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安全保障体系。
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绿茶、清新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连南大叶茶等茶产品协同发展,开发具有清远特色的柚果茶、打油茶、擂茶等优势茶产品,打造中国特色茶叶之乡。
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广泛参与清远鸡养殖,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清远鸡全产业链生产管理体系,着力打造百亿清远鸡产业集群。
为打响品牌知名度,清远将打造1个以上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的“粤字号”标杆区域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整体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大力实施品牌农产品营销推广活动。
“清远要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跨越,还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民建清远市支部主委沈春晖说。
沈春晖建议,清远应积极依托省职教城相关高校,建设“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区域职业学校、党校、电大等机构,在各个县(市、区)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分院;依托省职教城相关高校、清远市社科院及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乡村振兴智库。
■专家声音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
立足城乡市场一体化打造百亿级农业产业
“应该说,在全省乃至全国,清远鸡、英德红茶等产品都有一定知名度。”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其多年观察发现,清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传统、有基础、有品牌,还有一定的渠道,市场竞争力总体比较强。
陈鸿宇建议,目前清远有部分产业已经做到60多亿元的产值,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产业中来?这些都要加强总结。
结合清远实际,他建议,清远打造五个百亿级农业产业,要立足推动城乡综合市场一体化,核心问题在于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找到打造特色百亿产业的实现路径,具体涉及到农业品牌打造,以及生产、经营、销售、配送等各环节的设计。
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科技、生产加工、电商销售、储运保鲜等各环节的配套服务,要努力延伸特色农业产业的产业链。充分发挥“乡村新闻官”的作用,争取引进国际性的大型农产品销售商,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汕头澄海的狮头鹅、湛江徐闻的菠萝等特色产品,在网络上都曾吸引不少关注。而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麻竹笋、丝苗米等产品主要依靠长期积累下来的口碑和名气,在网络上新近引发的热点关注似乎并不多,这是为何?
对此,陈鸿宇认为,对比起来,狮头鹅等产品主要是终端消费品,清远拟打造的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目前主要以原材料的方式呈现,要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被大众消费者注意到,还要花更多心思讲好产品故事。
“要提高产品附加值,不能只是机械式地只想把价格提高,最终会由于提价损失部分消费者。”另外,针对农产品“增产不增收、优质不优价”问题,陈鸿宇认为,有人追求品质,愿意花200元寻一只口味更好的鸡,有的则消费承受能力一般;有消费者愿意几千元买一斤好茶,有的接受几百元左右的。因此,产品定位上要精准、要分层分级,既要开拓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也要能满足城乡各类消费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