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流程步骤(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全集)
书画装裱流程步骤(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全集)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工具主要包括: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明清以来 随文人画大兴 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工具和材料 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装裱概述
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 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明清以来 随文人画大兴 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 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树棕编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 前者小且薄 后者大而厚。
⑧排笔,由几支乃至20余支羊毫笔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浆糊。
⑨竹启子,大毛竹制成,呈剑形,前部薄而光滑,尖端半圆形,后部粗厚。
⑩针锥,用于扎眼、转边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画背,质细光滑的鹅卵石为之。另外还有浆油纸,水油纸等。
材料主要有:
①纸,多用生宣纸,一般用作托画心,托绫绢或配覆背等。
②绢,是平纹织物 用蚕丝织成 有粗细之分
③绫 亦用蚕丝织成 并织有各种图案,多用于裱幅的天头、地头、隔水等。
④锦,丝织物,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多作手卷包首、册页封面、轴幅锦眉和边框等。
⑤浆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剂。用去掉筋麸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浆时需放入适量明矾,以防以后虫蛀。
⑥颜料,即中国画颜料,用于染制纸、绢、绫及为破损的画心补色等。
⑦胶矾水,用胶和明矾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
⑧轴头,用在挂轴式和手卷式的装裱中。前者多用紫檀木、红木、花梨、瓷、象牙、角、金属等制成,呈蘑菇头等形状;安装在地杆的两端 既起到装饰作用 又便于画卷悬挂。后者常用象牙、瓷及金属等材料为主,圆形装于卷尾的上下两端。
⑨画杆,分天杆、地杆,以杉木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杆要一定重量
⑩绳、带、别 用于捆扎别紧裱物。另外还须备有一些化学药品 加高锰酸钾、草酸、过氧化氢、丙酮、乙醚等,用于清除霉迹、迹等。
工艺 装裱有—套完整工艺过程,操作时须按要求进行。其过程首先是材料的托和染,包括:
①托绫、绢,将绫绢正面合案铺平,用排笔蘸清水将其刷透,后用干毛巾将水份吸干,使绫绢紧绷案面,平直无皱,再刷浆糊,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绢,边展托纸,边用浆刷刷实,完后再以棕刷排实,揭去,晾在墙上。另外还可将颜料放入浆糊中调匀,刷至绫绢,上纸,凉干,即连托带染色 称浑托。
②托镶料纸、裱背纸,大多托3层。先将第1层纸铺开,用稀浆水将纸刷平刷匀,加托第2层,对齐边口,展纸,刷实。再用浆水加托第3层,步骤同上。3层托好后,再用棕刷刷一遍,晾干。
③染材料,将颜料及胶用水浸泡化开,把所染纸绢绫反扣在画案上,往上刷颜色水,要均匀,先刷托纸,后刷纸绢绫的正面。后上墙晾干。
接着托裱画心包括:
①湿托法,用于不掉色的画心。把裁方的画心反铺于画案,润潮展平,上浆水,沿画心四边刷上局条 后把托纸刷上 再用棕刷由上而下刷住托纸。
②平托法,用于易扩散或掉色的画心。其法是托纸上刷浆水,画心覆其上。有飞托、覆托之分。
再进行镶覆和砑装,包括:
①镶覆,将托好的画心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心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上下隔水、天地头、惊燕,绫小边或通天小边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背纸即可。
②砑装,砑,即对覆背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装则指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 穿绳 以便悬挂等,至此装裱工作全部结束。
形式 亦称品式。主要有:
①条幅,因是垂直悬挂,又称挂轴,或轴。自上而下包括天杆、天头、惊燕、上隔水、圈档、画心、下隔水、地头、地杆、轴头等,一般为天头大、地头小。
②长卷 也叫手卷 简称卷。由天头、副隔水、前隔水、绢边、引首、画心、后隔水、题跋纸心、拖尾等组成。
③册页 首尾相连、折叠而成 其形式类似画册,每页一幅画,或一画一跋,首尾为硬面包锦,内有边、画心、分心等。册页有多种样式,其中左右翻折,向右开版的称蝴蝶装,上下翻折,向上开版的为推蓬装等。另外装裱幅式还有屏条、对联、横披等。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一 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 "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 20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 " 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二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01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02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03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04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06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07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08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09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10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11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12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13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14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15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16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装裱材料
01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02 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03 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04 丝带、绦带、铜钮等。
05 面粉、明胶、明矾等。
四书画装裱品式
01 立轴、中堂
02 对联
03 横披
04 条屏、通景屏
05 镜片、扇面
06 手卷
07 册页
五装裱程序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六裱件质量的品评
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柔软谐调。
具体可以分为:
01 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02 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03 画面色彩搭配谐调。
04 手感柔软,厚薄适度。
05 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七古代书画装裱论著
01 唐代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02 北宋 米芾《书史》、《画史》
03 南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
04 元代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05 明代 文震亨《长物志》
06 清代 邹一桂《小山画谱》
八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
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形式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01 立轴的展藏
立轴的展挂最好由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双手托住天个杆及绦带,另一人握住地杆两端的轴头,缓缓展开,无论是展收或挂壁,最忌用手指顶托画背,这样会随着画件的展开,留下折痕。
收藏:有条件的话,可做专用的木柜(用樟木做最为理想),分层隔平放,切忌压挤。如没专用柜子,可每件作品做一个画筒或者画盒装放,再放上樟脑丸即可。
02 手卷的展藏
由于手卷的特点是窄长且不能挂壁,因此,手卷的展观必须在台面上进行。若是两人,则一人双手扶住卷子徐徐展开,另一人则随着展速收卷,单人展观则右手执着天头处,左手握着手卷的中腰,然后边收边展。展开之后,必须在两头各压一镇尺,防其滚动。
收藏方法与立轴相同。
03 册页的展藏
册页不同于其它书籍,我们不能像翻书那样来翻阅册页,应将其平放在台面上,打开册页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最好是用一专用竹片,插入页下空间,向右(或向上)翻动。
收藏:大多用锦、缎等制作册套,将其包套好,平放收藏。
04 横披的展藏
横披与立轴相比,由于它不便实卷,因而,具体要求亦不相同。
首先应将其平放于台面上,一人轻按右天杆,另一人双手扶住裱件上下边际,徐徐展开。挂壁时,须两人相互配合,将作品拉平,稳妥地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墙钉上,(若是月牙杆,则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样的木条一同固定于墙上,这样可将作品与墙隔离,以免受潮)。
收藏与立轴相同。
05 镜片的展藏
镜片装裱好后,大都装入镜框内。但没装镜框的作品,应平放于木质阁板或木箱中,摞放时,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
总之,书画作品悬挂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更换,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湿毛巾擦,最好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凡是接触书画作品(特别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变形生霉。
九、装裱术语解释
01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 "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 "中堂 "。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02屏
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 "户 "部,下为 "衣 "部)。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03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二条为依副。
04卷轴
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05横批
横批亦称横挂。横式装。横批解决了横幅书画不便张挂的矛盾。
06镜心
镜心亦称镜片。以夹放在镜框内而得名。与早期的屏风画,以及清宫的 "贴落 "(一种贴在宫殿墙壁上的简易裱件)同属一种类型。横、竖式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07册页
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但无论有几种,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书画的装裱材料、品式和装裱程序。
一、书画装裱材料:
01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02 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03 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04 丝带、绦带、铜钮等。
05 面粉、明胶、明矾等。
二、书画装裱品式:
01 立轴、中堂
02 对联
03 横披
04 条屏、通景屏
05 镜片、扇面
06 手卷
07 册页
三、装裱程序
制浆(糊)——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配料——-镶活——--清裁大边——转边(包边)——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配背(裱覆背纸)——覆画(覆活)——磨画(砑光或压背)——剔边(批串)——配杆——钉铜钮(绦圈)——包杆(上轴头)——上杆-——系绦(串丝带)——扎带——粘签条
如何自己裱装书画作品及字画装裱技术
01 熬糨糊把面筋提出
02 要有大案子
03 将宣纸绷到案子上再将作品绷到宣纸上待干后裁下
04 将作品用绫子和上好宣纸装裱在一起,注意天地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05 阴干后装轴……
字画装裱技术
装裱古旧字画,需经过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矾挣全色、刺制裱绫、镶嵌绫绢、转边扶背、砑光上杆等多道工序。但主要可分为:修复画心、品订裱式等。
修复画心 古旧字画有的残损,有的污脏,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去污。画心因烟熏尘染,质地变黄变黑,如画面颜色稳固,可将画心放入清水内浸泡,隔时换水,即可明净。污迹较重,可用热水浸泡,或缓缓浇淋开水。画面颜色受潮返铅的 可用双氧水涂抹消除。画心生霉 有黑有红 黑霉易涂 红霉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涂在霉处,稍时再涂双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严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药物去污后,务必用清水冲淋画心,免蚀纸绢。
②揭旧。揭前在画心正面用排笔蘸清水或温水刷湿,并覆盖新纸一张 反置案上待揭。古旧字画多有断裂 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垫纸,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画心局部颜色不稳定的,应稍施淡胶矾水,干后,再行闷水。有些残破糟朽的画心,当日揭不完时,应在已揭过的部位,均匀地放置些湿纸团,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画心干裂错位。揭画心上的旧纸,一般应根据字画的薄厚、残状、颜色以及质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揭旧方案。
③托补。已揭好的画心,如完整,可调兑稀糊,托一层比命纸命绢稍浅的旧色纸。如有残缺,可用手将画心残处边际揉出薄口,选好补纸,端正纹理补上,并在补口边际搓出薄边。使接缝处厚度适宜。补缀残缺的绢本字画 一种方法是揭毕待干,用刀将残处刮成薄口 上糊补绢,浆口干后再修刮补绢边际,使补口相合。另一种方法是托上一层与原命绢质地、丝纹相近的薄绢。正面如有残缺,可用素纸补在托绢的背面,使画心薄厚统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画面残缺处的边际。托旧绢画心时,要用干纸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浆迹,影响古旧作品的“褒光”。
④全色。字画经揭托,待干后,务使补纸补绢的矾性适度。否则,矾轻则透色,矾重则滞笔。全色时,应将颜色调兑得浅些 复次全就,使颜色渗进纸纹纤维 取得画面色调统一的效果。画心有缺笔的,补全时,需先审视画心气韵及用笔特点 然后轻勾轮廓 调兑颜色,进而全之,力求使补全的一笔一点、一墨一皴均与原画浑然一体。对于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卷、书籍、契证等文物,经过洗污补托,如有残缺,不必求其复原,只把残缺处的色调全补得与通幅基本一致即可。
品订裱式画心修整后,根据字画的幅度大孝形状及内容分别装裱成画片、条幅、手卷和册页等形式。
①画片。字画四周镶嵌绫绢、扶背后装入镜框的称“画片”,也称“镜心”,有横式和立式两种。横式的裱绫,上下两条边大小相同,两条立柱应比上下的两条绫边宽。立式的两条绫边相同,天头要比地头略大。
②条幅。俗称“中堂”。立式画心可裱成一色、二色或三色条幅。天地头、绫圈、隔界多大适度,要依画心大小确定。横式画心多裱成横披或“宣和裱”。宣和裱式一般不镶绫边,只镶上下隔界、天地头及古铜绢边,天头处贴两条与隔界用料相同的“绶带”,又名“惊燕带”。横披粘上天杆,两头分别粘上月牙杆的称做“月牙杆横披”。数幅内容相关而又张幅相同的立幅画心 可装裱成条屏、通景屏或对联。屏类条幅的天地及边界的裱绫不宜大;4条、6条或8条的通景屏,因画面相连,只在上下两条的外边镶绫。
③手卷。狭长的横幅画心,可分别裱成大镶、小镶或撞边手卷。卷类裱式结构复杂,裁断各部位的裱料都应参照一定的尺寸规范,力求使画面美观、协调。装裱手卷,注意参差接缝,避免迎首、画心、尾子的镶缝赶在一条线上。迎首应选旧色洒金纸或藏经笺等名纸。包首宜用旧锦,手卷剔子和轴头多用玉石琢磨而成,如用象牙雕制,色雅结实。卷类字画放置案几欣赏,为避免包首受损,可做软囊楠木或金丝红木盆装置。
④册页、碑帖。一般画心小而数量多的可分别裱成开版册页或推篷册页。开版册页的画心在右开,题诗则在左开,天头稍比地头大,立柱、分心与地头基本相同。推篷册页的画心裱在下开,题诗裱在上开,天头与地头大小相等,立柱与分心的宽度相同。装裱册页多用罗纹纸镶嵌,洁净古雅。册面可以织锦或缂丝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红木制作。裁刺册页刀口要整洁。将碑文裱成一本本的开版册页,称做“碑帖”。裱帖规格与裱册页相似,但程序较多,首先要等定每行字数,每页若干行以及抬头、年月、落款及首尾附题小跋的位置,画好样式,再行装裱。裱帖要备制墨纸,以供补缝,也应选配名纸作前后副页。五镶经折的裱式,不用绫绢而用宣纸作镶料。
装裱字画的绫绢须经过调色托染。染制色彩要根据画面色彩的浓淡、繁简及用途来选择。天地绫子的花纹图案要大些。宣和裱所用古铜色小边,用绢染托。染托绫绢均用宣纸夹连,以适画心厚度。装裱字画均用宣纸,夏背纸用夹连、锦连托制为宜,还要使夏背纸的相接处,避开画面要节及人物的头部,否则强急舒卷,有损画幅。装裱用糊 稀则有利画平 古人说“良工用糊如水”。制糊要弃去面粉中的麸皮和面筋,煮糊用火适中。刮制天杆地杆 选用燥干的松木或杉木可保挺直。书画珍品 用檀木或樟木刮制画杆可避虫蠹。
国画的装裱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高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著有《装璜志》,清代周二学著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书画收藏小窍门
挂字画的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
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彰,颜色要选择沉稳,与字画格调统一,应突出居室的高雅的品味。
2.忌多求精不论您的居室宽大或狭小,都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悬挂字画,切不可将山水、人物、书法、风景一应俱全地悬挂于一堂,贪多求全,会使人感到庸俗、繁琐沉重。
3.色彩应协调字画的色彩选择,一定要和居室、家具的颜色相匹配,才会给人以儒雅的感觉。否则适得其反。通常水彩画宜和淡色墙壁、家具配用,能营造出清新、典雅的情趣。板画和线条整齐、边角突出的家具相配,才能显得沉稳、洁净、整齐。
4.采光合理字画悬挂应考虑采光合理。应将字画放在采光好,开阔的墙面上,像床边、迎面墙、书桌、茶几和沙发等低矮的家具上方,不能悬挂在角落或高大的家具旁。工笔画要放在向阳明亮处,写意的粗笔画可放在光线略暗的地方,否则,工笔画笔画细会模糊不清,写意的粗笔强烈刺目,有失雅致。
5.高低合适字画不过挂得高过低,应挂在墙壁从上至下2/5处最适宜,因此这个高度与人直立的平行视线略偏高的位置,客人一抬头将字画尽收阳底,舒服、顺眼。
6. 四季常换字画收藏较多,可以按四季有别的原则常换,一则免得字画挂得久,纸质风化变脆;二是有新鲜感又应景色变化。春挂桃花竞放、夏挂荷塘鹤影、秋挂枫红菊黄、冬挂踏雪寻梅,可以营造闲性逸志,也可反其道而行,夏挂梅花经雪,那么盛夏酷暑中会感觉有一丝凉意。
字画永远艳丽的窍门
1、梅雨季节不宜悬挂字画;
2、勿将字画悬挂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注意防虫防鼠;
4、 不能用湿布檫拭要准备鸡毛掸子轻拭;
5、一旦被昆虫咬破及时修补托裱。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展玩字画,宜两手提轴,顺势展开,动作宜轻缓。切忌用手托画背,以防使画幅折出痕迹。画轴应在卷紧之后,始可将画带事紧。
画心用纸,从收藏的角度论,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最好,且皮料胜棉料,棉料胜竹料,厚纸胜薄纸,生纸胜熟纸。
画心的保管方法。宜在每画心的下面,衬一层宣纸,然后用圆轴卷起,每10至20幅为一卷,存于书画橱内,不宜托心后存放。
珍贵字画不宜存放推积太久,宜时时展玩。盛夏、梅雨及有煤炉的房间,均不宜悬挂字画。梅雨季节须曝晒书画。
书画宜平放于盒、袋、匣、囊、套、函、柜、橱之中,不可竖放,更不可将书画裱件无次序地捆绑或堆放在一起。
书画收藏的防霉防虫法:用少量樟脑、冰片等量溶解于80%的酒精中,配成溶液,再将吸水性强的纸泡在其中2至3分钟,取出阴干后,夹在书画内,即可有效地防止书画霉变、虫蛀。
如果画幅不慎沾了油污,可在油渍处放一张湿润宣纸,用熨斗轻熨烫几遍,可将下面画幅上的油渍吸出一些。
书画装裱后的保护
中国的书画 是东方艺术之宝。伴随着书画的发展 装裱工艺也随之提高。装裱工艺技术的经过历 代相传 到如今已经是技术纯熟 经验丰富。但装裱只是对书画进行保护的第一步 对书画装裱后的收藏却是保护的关键。
清邹一桂在《小山画谱·藏画》提出 : “装潢得法 亦贵珍藏。盛以画囊 置木箱内 悬之屋梁 透风处。”。“装潢得法 亦贵珍藏。” 说明古人对书画收藏 看的比装潢得法更为重要。现实也是这样 再好的书画装 裱 如不能珍藏好 那就等于破坏了这幅艺术品。 “盛以画囊 置木箱内 悬之屋梁透风处 ” 即将书画装于布囊 ( 最好用柔软的缎、锦、丝绸 ) 内 再放进木 ( 最好选用 红木、楠木、杉木或泡桐木 ) 匣中 存放在阳光不能直射和较高的地方 以防自然界和人为的损坏。
在民间有大量的书画收藏者 在家中悬挂的书画藏品 由于缺乏收藏知识 常使书画受潮湿、油污 、虫蛀、鼠害、风吹日晒等破坏等 缩短了它们保存年限。
民间收藏与保护:由于书画作品材料为纸、绢、绫等有机质 又多以淀粉原料做粘合剂 在收藏与保存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书画装裱后 在观赏 或展示作品时 运作过程手法不当 挂于不该挂之地 或在收藏中忽略重要原则等。总之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将艺术作品毁于一旦。下面介绍几种经常发生的操作错误和保护不当的地方 也介绍书画收藏 应注意的事项。
一、书画装裱后 在展画或挂于墙上欣赏时 因手法错误 在开画时手南? 手指顶在画心上 使 画心划出折痕 而破坏了 画心的美观 也易断裂。怎样展画与挂画 手法是关键。如 : 展画欣赏时 地轴有 “ 联头 ” 的 一人应手抓画 上方的 “天杆” 另一个在展画时 应将手心向下 双手抓住 “地轴”的 “联头” 轻松向外 ( 下 ) 顺势展开。 “画轴”无 “联头” 时 应将手心 向下 双手抓住 “画轴”轻松向外 ( 下 ) 顺势展开。收回画时 顺序反之。 ( 欣赏画 最好将画平放于桌上展开、收回 ) 。挂画时 应一只 手将画挂于墙上 另一只 手心向下抓住“ 画轴 ” 慢慢向下顺势展开。收回画时 反之。
二、挂画时期较长久 有灰尘落在画上 错误地用湿布擦画 使书画受水变皱。如要去掉灰尘 应用拂手 ( 鸡毛掸 ) 弹之。 切勿用 ( 湿 ) 布擦。
三、常挂于受风吹、日晒、雨淋的地方 会使书画纸张纤维老化易碎、发黄变色 霉斑、水痕等。 应尽量避开受风吹、雨淋 也需防阳光直射画心。
四、将书画挂于离厨房较近的地方 受油污侵害。会使纸张受油 发暗 也容易将灰尘吸付在画心 上 而失去美观。挂画应避开厨房和易受油污污染的地方。
五、将书画挂于潮湿或易受潮的地方 会使书画发生霉斑 严重的发生霉烂 ( 如 : 刚装修好的新 房、下雨易受潮的墙面 特别是瓷砖墙。墙不干 不能挂画 ) 。应挂于墙体干燥的地方。
六、春夏秋冬四季无休止地悬挂和欣赏书画作品 会使书画作品快速老化。特别是春季的霉雨时节 书画将会受潮、发生霉变。此时 应将书画退下保存 也就是说霉雨季节不挂画。平时在下雨和大风气候时 也要将书画收起保存。平时挂书画作品也不易过 长 应定期更换书画展品 ( 最好一星期更换一次 ) 以求欣赏和保存相结合。
七、挂于不适当的地方 容易受人为的破坏。应避开人经常走动或小孩及其它因素能触及到的地方。
八、挂于或存放在老鼠常出没的地方。常被老鼠的粪便所侵扰和被老鼠撕咬。应避开险地 增强外围 管理。
九、书画在收藏时 无任何保护措施 并存放于阴湿的地方 会使书画发生霉变 被虫蛙、蟑螂 或鼠咬。
十、存放作品过多 使书画受压、皱折、断裂。在保存书画作品时 应注意勿受外力挤压 最好能 分隔保存。
以上保护、收藏和手法的不当 使在民间的书画作品 易受损坏。
有人问 : 书画收藏 是装裱收藏好 还是不装裱收藏好 我个人意见为 : 在民间书画作品收藏 最好是装裱成 ( 斗方 ) 片或只托一层纸 置于画框中 ( 可存二、三十幅画 ) 保存 画框内用蓝色纸在书画前后各放一张 使紫外线不能轻易射 入画面 除可隔开光源外 也可防潮、防虫、防鼠与蟑螂撕咬 并可常更换作品以供欣赏 不装裱的书画多为折叠收藏 时间放 长久 宣纸因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而出现四周边泛黄、发脆 而出现折痕或断裂。如已经装裱好的书画 除要展示观赏外 ( 展示观赏应在半月内取下收藏 ) 其它应 放在木制的箱橱中保存 最好放置在檀香木箱中 ( 它即能防潮 又能驱虫 ) 离地高放。箱内应放干燥剂、驱虫药物 最好用黑色塑料袋将书画各自密封与空气、阳光隔绝。
博物馆收藏中书画的保护 现代博物馆收藏书画与一般民间收藏不同 因为他们有专业知识 收藏书画更能维护长期保存和延长书画的生命力。在收藏中 备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知识、场地和技能 对书画作品库房的收藏条件、环境条件进行监测 要求对 各种危害书画作品的因素进行调查 并做到防治和控制库房中的有害物质和温湿度。使书画作品能更好、更长期地保存。 现代博物馆的文物 库房大多是全密封管理 因有各种监控设备 老鼠和蟑螂绝对不会出现在库房中 这一点就不做特别介绍了。现只对书画库房中 其他对书画有直接和间接破坏的因素作介绍。如 : 库房环境中的微生物、温湿度、光线和有害气体等。
库房中空气流动全靠机械运转 如操作过失容易使温湿度产生变化 也就极易引发微生物的产生 使纤维品及各种文物受损。
以下介绍专业收藏书画应防范的注意事项。
一、 书画文物的霉变与防范 要提高书画文物的保护水平 必须认识到环境的好坏与文物有直接的关 系。如果在不好环境中 它会使文物发生霉变。而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中 就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 量大 繁殖速率高、转化快、适应能力强 只要环境条件适合就会迅速繁殖、旺盛生长。这就是说他们要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才能生存和繁殖。各种 霉菌的产生 都必须有三个条件 如果破坏了它们的生活条件 霉菌就不能生存。在三个条件中 只要破坏了其中一个条件 微生物就难以存活。但微生物生长活动场所无处不存、分布极其广泛 不管在水、土、大气中 凡自然物体上都能找到微生物 它随着尘埃在空气中游荡 尘埃越多的地方微生物也就越多。一般地说 要找到无微生物的地方是不太可能的。所谓的无菌条件 只有人类指定的空间范围内 将原有的微生物完全杀死 随后加以密封隔绝 使有生命的微生物无法生存和侵入。而对书画起破坏作用的真菌有 ( 霉菌 ) 黑霉、青霉、红霉、白霉 细菌有杆菌、球菌、螺丝菌等。微生物的产生是有相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只要人为地破坏了它们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微生物就无法产生。
书画库房中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
第一 必须有微生物的存在;
第二 必须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 ;
第三 必须有适合微生物生活环境 包括温湿度等。
由于装裱好的书画 它的本质是纸、丝质品和浆糊的接合所形成的 本质是给微生物最好的营养物质。所以保护装裱好的书画难度很大 它只能在其它两个条件下去限制微生物的生长; 其一 消灭微生物;其二 控制温湿度和 PH 值。
(一)库房中微生物的存在是必然的 但可在存放书画橱 ( 箱 ) 中进行灭菌消毒 对已被真菌感染 书画作品 用环氧乙烷气体对其熏蒸灭菌 使微生物减少或消灭。
每一件文物 包括保管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级文物 也不会是绝对干净 一尘不染的。灰尘、油垢、 汗渍及书画装裱中使用的浆糊、动物胶等粘合剂 都是微生物能利用的营养物质。书画中的纸质品、丝质品等文物长霉 就意味着它们的质地已经发生变 化 其中的纤维素已程度不同的水解 生成水解纤维素。因而使它们机械强度下降 在严重情况下就变成粉末状态 此时它的机械强度等于零 。书画生霉的过程 就是书画被霉菌消化、吸收的过程 生霉菌越多,对书画的破坏越严重。
(二) 霉菌微生物生长发育适宜环境是 有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湿度和 PH 值等。水是微生物最基本 的营养要素 微生物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 如细菌含水量平均为 80%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 营养物质 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分泌都是通过水来完成的。水的比热高 它在吸收细胞代谢过程中不使细胞体内的 温度突然升高 有利于调节菌体细胞的温度。总之 离开了水微生物就无法生存。
微生物生长与存活 温度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微生物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需要 微生物的 化学反应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所以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整个生命过程 温度对它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在一定的酸碱度才能正常进行 酸碱度的大小一般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 值来表示。 PH 值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物质代谢的进行。如溶解度、营养物质的理化状态、氧化还原电位等。更重要的是影响酶的形成、酶的活力代谢途径及细胞膜的透过性。书画的霉变 主要是由专性好氧霉菌引起的 为避免霉害 可用除氧剂除掉小环境中的氧气 至使霉菌不能生长 。
在影响馆藏文物寿命的诸多因素中 温、湿度是首要因素。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影响文物材质的耐久性 而且会加速一些不利因素对文物材质的破坏作用。如库房温度高于保管临界点 38 ℃时 纤维因水分散失而收缩使藏品出现变色、发脆、强度下降等现象。特别是书画作品变化最为严重 有起翘、卷曲、干裂等现象。库房温度低会缓解对文物材质的各种不利因素 但不是越低越好。因纸张藏品纤维中的“水 ”不会在低温失去平衡 而获得较理想的强度。温度的过高 过低都会导致其内部结构的破坏 而加速藏品的老化。
还有一种自然界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极大的影响 那就是空气。霉菌是专性好气菌 仅在空气或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它们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呼吸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如对书画进行隔氧 微生物也无法生存。
二、光线对书画藏晶的影响 博物馆展厅和文物库房中的采光 通常用三种光源——日光灯、白炽灯 和射灯。书画藏品在光的直接照射下 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光线对书画的影响有三方面 :
其一 ,光辐射热 ;
其二 光氧化 ;
其三 光能的破坏作用。
①光具有能量 当其向外辐射时会产生热效应。可见光与红外线热效应大 称为热射线。光辐射热 对棉、纸等植物纤维素材料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使藏品局部温度升高 湿度下降 使纤维素聚合度降低 机械强度下降。从而导致纸张、纺织品等材 料弹性减弱、变脆 书画中的纸张变黄、颜料变色、粉化剥落等。
②聚合物在含氧环境中 受到光的作用会产生光氧化反应 而引起聚合物的断链纸张中的纤维素发生 光氧化反应时 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 使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字迹、颜料等在光氧化作用下也会产生褪色现象。
③光可分为三类 :
其一 可见光;
其二 为红外线;
其三 为紫外线。而紫外线对书画的破坏力 最强。
可见光中阳光含多种波长和不同的辐射能 其中紫外光的能量较高 阳光照在纸上 纤维发生氧化 反应而变色 光照下纤维 会发生光分解 光氧化和光水解等化学反应 导致其纤维强度下降 纸质文物应对光照方面有严格的控制。人工照明的 灯具亦同样对纸张有破坏性。如用静电机、照相机等 由于经过照度很大的白炽灯、石英灯、弧光灯照射 会使纤维素机械强度下降。我们平常用来照明的白 炽灯、日光灯也对纸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因为它们通电后能发出紫外线 特别是日光灯它的瓦数越大 放射出的紫外线就越多 对书画纸张的破坏就越大。
三、有害气体对书画藏晶的影响
有氧存在 并有光照的情况下纤维质地会发生氧化作用 而生成易粉碎的氧化纤维。亚硫酸有漂白作用 对书画中颜料和字迹均能使之退色。又因亚硫酸是极不稳定的化合物 当吸收空气中的氧后 会生成较稳定的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 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尤其是在较高温度时。在书画中 硫酸生 成后会长久地存留在纸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硫酸越积越多 纸张的酸度越来越高。当纤维有硫酸存在时会加速水解速度 使纤维素全度降低、强度下降到零 而导致纸张碎裂成粉末。还有二氧化氮、氯气等都会导致纤维素内部结构的破坏而加速藏品的老化。
环境条件的控制与防治:环境因素与温湿度、氧气、 PH 、光线等都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 系 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调节这些环境因素 可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 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01、控制库房的温湿度 画库的温度控制在 15-18 ℃ 相对湿度控制在 50一 65% 并在空气调节器中加活性炭过滤层。空气调节装置能使库房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流动速度符合一定 的要求 达到文物保护环境条件理想设备。也可以采用密闭、通风、降湿等方法控制与调节库房的温湿度 有效过 滤污染物 使空气得到净化。
02、防光措施 防止或减少光对书画的破坏作用 防止阳光直射和紫外线进入库房内 将阳光隔绝墙外或在库房玻璃上涂刷紫外线吸收剂 在库房中用钨丝灯炮 不使用日光灯 尽量减少书画被拍照次数。
03、正确选择书画库房的地址防止有害气体与灰尘入侵。
04、库房周围保持清洁 远离厨房、锅炉房 保持库房内清洁。
05、经常对书画进行定期监测。
06、存放书画藏品不能挤压。
07、库房内要放防潮、防虫、防蟑螂、防鼠等药物。
08、如发现书画作品被虫蛀 应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在熏蒸房熏蒸杀虫。
09、装裱好的书画作品 用黑塑料 ( 袋 ) 布 对其密封使书画作品本身与空气隔绝 并在袋中施 防潮与防虫药 可确保书画不受霉菌侵害。
10、古旧书画能不重装裱的则尽量不装裱 多装裱一次等于对书画多损坏一次。总之 对书画的保 存 应有科学的保护和收藏方法 才能真正延长它们的寿命。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