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结尾处,“夺命铰剪脚”(黄炳耀饰)解救周星星时的动作,毫无疑问则是照应着《英雄本色》中周润发的角色阿Mark。当周星星带着卧底的使命,化身学生来到学校时,嘴上还一边唱着“我无自由,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这种后现代式的拼贴与戏仿是随处可见的,此处则是效仿周润发主演的《监狱风云》(同样是林岭东导演)。但电影开创了将“警匪片”与“校园片”成功结合的先河,无疑是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1991年度的香港电影票房——《逃学威龙》力压成龙的《飞鹰计划》、黑帮史诗片《跛豪》、周润发张国荣的《纵横四海》夺得年度票房冠军。而两种类型元素拼贴、糅合后,加上周星驰的印记,便成了有别于一般商业类型片的“周星驰电影”。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逃学威龙》的主题、情节方面涉及到的两大类型元素“警匪片”与“校园片”,正是80年代电影市场检验成功后的主流类型,例如林岭东1987年的《龙虎风云》则是讲卧底高秋

文:宿夜花

周星驰的电影,几乎是对香港电影特质“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最佳诠释。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1)

1991年陈嘉上导演,周星驰、张敏、吴孟达主演的《逃学威龙》,并非是周星驰最好的作品,但一定是港片历史上无法绕过的经典,影片贡献了“周星星”这一既微妙地囊括了形象特质又很有记忆点的魔性名字外。

比之后来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或是集大成之作《功夫》,《逃学威龙》无论是影片结构,还是细节设计,都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2)

但电影开创了将“警匪片”与“校园片”成功结合的先河,无疑是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1991年度的香港电影票房——《逃学威龙》力压成龙的《飞鹰计划》、黑帮史诗片《跛豪》、周润发张国荣的《纵横四海》夺得年度票房冠军。

而两种类型元素拼贴、糅合后,加上周星驰的印记,便成了有别于一般商业类型片的“周星驰电影”。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3)

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逃学威龙》的主题、情节方面涉及到的两大类型元素“警匪片”与“校园片”,正是80年代电影市场检验成功后的主流类型,例如林岭东1987年的《龙虎风云》则是讲卧底高秋的悲情命运、1988年的《学校风云》揭露着校园霸凌。

当周星星带着卧底的使命,化身学生来到学校时,嘴上还一边唱着“我无自由,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这种后现代式的拼贴与戏仿是随处可见的,此处则是效仿周润发主演的《监狱风云》(同样是林岭东导演)。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4)

结尾处,“夺命铰剪脚”(黄炳耀饰)解救周星星时的动作,毫无疑问则是照应着《英雄本色》中周润发的角色阿Mark。

长大后再看《逃学威龙》,发现并非是简单的喜剧,在感受幽默与愉悦的同时,更发现了其中的一丝悲情与校园暴力的残酷。

警匪片:卧底的悲情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5)

《逃学威龙》的故事结构,采取了一个“警匪片”式的警察当卧底化身学生的模式。但比之80年代“卧底题材”《边缘人》、《龙虎风云》那般小人物极尽苍凉的悲怆与无力,《逃学威龙》是完全地“以乐衬哀”,是一种悲喜交加的无奈自嘲。

面容姣好、青靓白净的警界能手周星星,被上司“夺命铰剪脚”黄sir安排为卧底——化身学生寻找丢失的“善良之枪”,与达叔(吴孟达饰)成了同为卧底的“患难父子”。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6)

小人物地位低、人微言轻,命运走向经常由他人决定,他们的命运似乎已经被预定,达叔屋内的神位都是牺牲的拍档。功成后,或许收获了一点点名声,失败后,则永久失去了性命。

电影在处理卧底周星星为代表的普通警务人员与上司矛盾时,没有采取成龙《警察故事》中那种愤慨、怒火中烧的情绪宣泄,相对柔化了这种冲突。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7)

例如,在情节处理上:上司“夺命铰剪脚”虽然骄横但也尽职尽责,周星星两重身份虽有无奈却也并非深陷绝境,结尾处的“赢得美人归”更是弱化了卧底双重身份夹缝中的荒谬与悲情。

校园片:暴力与霸凌

《逃学威龙》的另一大精彩之处,是触及到“校园暴力”这一十分微妙的“灰色地带”。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8)

长久以来,主流文艺作品对于切切实实广泛存在于现实中的校园“暴力”与“霸凌”,是避而不谈的。也正因为这种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一块在华语影视剧中相对“空白”。直至周冬雨、易烊千玺的《少年的你》的问世,“校园暴力”才正式成为华语电影中的一个严肃主题。

并非是中国人“隐恶扬善”的文化传统,更深的原因是在于:现代观念尚未完全渗透人心之时,相当数量的人口尚未脱离体力劳动,这种环境下对暴力行为的“容忍度”是较高的。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9)

于师生之间,“适度体罚”是一种学生、老师、家长间的“共识”;于学生之间,人与人因家庭背景、物质条件、阶层差异而产生的霸凌,经常被惯性忽视。

《逃学威龙》中周星星的校园正是一个复杂的社交网络: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10)

刻薄古板的训导主任,看似正派,却阴狠毒辣;

唯唯诺诺的黄小龟,看似猥琐,不过是一个习惯于讨好取悦他人的可怜人;

家境优渥的富家少爷,与黑社会老大大飞(张耀扬饰)“沆瀣一气”;

有钱有权有势的学生主导学生间的话语权,自动地形成“小团体”,对弱者形成各种形式的霸凌。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11)

彼此间的“猫鼠游戏”与博弈方式,是通过“身体规训”的方法呈现的(周星驰电影一贯的出色之处,也是香港电影的特色优势,在于对“身体”作为符号、规训与观看对象等多重角度的“奇观式”呈现)。

例如,周星星的体罚方式千变万化,作弊时一前一后的身体来回运动的节奏感,黄局长帮周星星作弊时调动下属时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粉刷游戏”,何老师(张敏饰)最后一场亮相时的动作。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12)

“身体”本身的魅力,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影片呈现的“校园暴力”尚且以一种轻松、戏谑的方式呈现,这是港片的缺点,商业利益主导下无法过于深入思考;同时也是优点,因为对愉悦、幽默的追求还是大众审美相对普遍的共性。

周星驰经典片段逃学威龙在学校(长大后再看周星驰逃学威龙)(13)

用当下的视角看,《逃学威龙》比之周星驰后期的代表作,固然情节深度有所欠缺,但影片对流行元素的把握具有独到之处。在随后几年的香港影坛,既有《逃学威龙2》这样的原班人马创作的续集,同时也有王晶导演、众星云集的《逃学英雄传》这种跟风作。

当然,我们很难指望通过电影治愈现实校园中的痼疾,这并非是文艺作品能解决的。或许,通过电影中的校园感受到青葱岁月、少年时代的那些心照不宣的趣味,已经足够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