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93.7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崔白《双喜图》 绢本设色“(画院)课题多取陈诗为之,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以画群蝶追逐马蹄得上选……盖于笔墨之外,又重思想,以形象之艺术,表诗中之神趣为妙,诗中求画,画中求诗……”——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宋人的册页花鸟画,画幅不大,却因移入画家情感而传达出或宏大、或清雅的意境。

宋朝,经济发达、科学进步,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公认的最适合生活的朝代。


艺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空前发展。绘画,特别是花鸟画到达繁盛之境,“精微细致”“富丽典雅”的审美意趣不仅在当时深得人们的喜爱,即便是放在当下也十分符合人们的审美,颇具现代感。

“意境”与“诗意”是基础

宋代画院对画家的绘画功力和文学素养皆有较高的要求,造成了宋代花鸟画对“意境”与“诗意”的执着追求。

“(画院)课题多取陈诗为之,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以画群蝶追逐马蹄得上选……盖于笔墨之外,又重思想,以形象之艺术,表诗中之神趣为妙,诗中求画,画中求诗……”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

宋人的册页花鸟画,画幅不大,却因移入画家情感而传达出或宏大、或清雅的意境。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

宋 崔白《双喜图》 绢本设色

193.7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疾风劲吹,树枝摇动,有双鹊飞来,野兔回首望去。构图简约,线条严谨,形象自然,姿态生动,加之设色浅淡,使得画面格调清雅,意境深远脱俗。

柔媚艳丽、工细缜密是基调

宋代工笔花鸟画家继承了五代之后深入观察自然中的花鸟情态这一优良传统,日益创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没骨法”“白描墨染法”等新型风格技法,发展成为具有造型逼真、设色浓丽、深研细作等艺术特色的独特画科。

“黄家富贵”是宋代院体绘画中极被推崇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以其色彩的艳丽富贵和符合统治阶级的审美而盛极一时。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2)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绢本设色

41.5cm×70.8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工笔花鸟有一整套从审美观念到绘画技法的程式规定。

在用笔上,宋代工笔花鸟画通常以细劲饱满的线条对物象进行勾勒,能够达到对形象结构的精雕细琢。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3)

宋 《晴春蝶戏图》 绢本设色

25.3cm×23.7cm 故宫博物院藏

蛱蝶15只、胡蜂1只,体态雍容华丽,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在设色上,无论是艳丽富贵还是清雅野逸,都能达到艳而不俗、工而不板、精而不滞、厚而不腻的艺术效果。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4)

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

81.5cm×53.6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秋时节,一只色彩斑斓的锦鸡落在木芙蓉的枝条上,压得枝条微微下垂。两只蛱蝶在花朵旁流连飞舞。锦鸡扭头望向蛱蝶。芙蓉花娇艳动人。左下角斜伸出几枝菊花,既渲染了季节特点,也与芙蓉花相呼应。整幅作品重点突出,布局谨严,注重细节。一枝一叶,一花一萼,都精细绘出,毫不马虎。

先立意,后章法

有了基础和基调,宋代工笔花鸟画是如何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地呢?是什么让这些绘画美得有理有据?

先立意,后章法。

立意即是对自然生动的画面内容的追求,画家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生活以及对创作材料的搜集、整理等一系列活动,寻找出最能表达出自然情趣的典型形象进行描绘。

而布局则是构图,即画家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上用心经营,让形象能够各得其所,获得简约细腻、周密严谨的形式美。仔细观察,几乎每一幅宋代花鸟作品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构图,而画面内容同样不失天趣活泼。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5)

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 绢本设色

26.9cm×27.2cm 故宫博物院藏

春夏之交,一只小鸟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小鸟停落的位置正好与折枝上丰盈的果实达成一种视觉上力的平衡,既表现出硕果压枝的重量感,又不失小鸟活泼的轻快感,可谓是画中的点睛之笔,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6)

宋 《榴枝黄鸟图》 绢本设色

25.4cm×24.6cm 故宫博物院藏

深秋时节,石榴成熟,露出累累果实。石榴叶有的枯萎,有的被虫蛀蚀,写出了秋日萧瑟。一只肥硕的黄鹂衔着小虫栖于树枝上,悠然自得。

“以线立骨”的“线意识”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以线立骨”的“线意识”成为确保宋代工笔花鸟画柔媚艳丽、工细缜密的方法和途径 。

因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宋人形成了崇尚真实的性格,画家注重对实物的观察与写实,画面同时极具装饰意味。为达到这一效果,宋代工笔花鸟画采用了以线条勾勒的手法,重在表现物象的形状与结构关系,继而凸显花鸟物象的本质特征,光源、明暗和体面在画面中则退居其次。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7)

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24.3cm×23.3cm 绢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以“折枝组合”的独特方式,为松、竹、梅写照。画面里,“三友”枝条穿插交错,互相依偎,呈现为一个整体,然又各有情态:松针如星芒一般,朴素而正直;翠竹直而有节,其叶片凌寒不凋;梅含苞待放,冰清玉洁。

所谓的“以线立骨”,就是在以线描绘物象“骨架”的同时强调线的表现力,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轻重疾徐等变化表现物象的神态、质感、动势等造型因素。这可以被理解为是对传统中国画中“骨法用笔”理论的继承。

讲解宋代工笔花鸟画(先立意后章法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8)

宋 《夜合花图》 绢本设色

25.4cm×24.5cm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夜合花一根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花青染之。绿叶穿插向背,层次安排巧妙,画面简约而不单薄。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是人类将自我情怀、趣味与祈愿寄居于大自然的表现,其在应物象形、营造意境、笔墨技法等方面都臻于盛极,其中立意、章法和线条意识确保每一幅画都美得有理有据,在画史上成就了独具审美价值。

本文改编自《中国美术》2017年第6期

黄靖涵《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特色的当代变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