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真实事件记录: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抗英事件因何爆发
鸦片战争的真实事件记录:鸦片战争中的广州三元里抗英事件因何爆发其实争论歼敌人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三元里民众自发的抗英斗争不可能改变整个鸦片战争的进程,但正如时任两广总督幕僚的梁廷枬在其著作《夷氛闻记》中写到的:三元里民众的抗英,使“夷自是始知粤人之不可犯”。一直以来,关于三元里抗英事件争议最大的就是歼灭的英军人数。国内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一说毙伤英军近50人、生俘10余人,另一种说法说歼敌二百余人。而英国方面的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三元里人民反抗英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英军劫掠财物,甚至为了抢夺财物挖开当地人的祖坟;第二,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比如,韦绍光是三元里地区的居民,当他的妻子被英军士兵调戏的时候,韦绍光揭竿而起,联合村民逐走英军。5 月 30 日,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占据炮台的英军主动向乡民进攻。三元里乡民且战且退,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后聚合反攻。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乡民手持刀矛、锄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这是一首描写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地区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抵抗英国侵略者的诗歌。三元里抗英事件因选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而被广大中国人所熟知,教科书中评价三元里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那么,这起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又取得了多少战果呢?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年5月25日,英军到达广州城下,并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炮击广州;5月27日,清军统帅奕山与英国签订了《广州和约》。合约刚签订不久,就有一股驻扎在广州城北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最终当地人民奋起反抗,这就是三元里抗英事件。
三元里人民反抗英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英军劫掠财物,甚至为了抢夺财物挖开当地人的祖坟;第二,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比如,韦绍光是三元里地区的居民,当他的妻子被英军士兵调戏的时候,韦绍光揭竿而起,联合村民逐走英军。
5 月 30 日,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占据炮台的英军主动向乡民进攻。三元里乡民且战且退,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后聚合反攻。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乡民手持刀矛、锄头与英军肉搏,英军作战不利撤回四方炮台。 5 月 31 日清晨,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派人通知广州知府余保纯:若不停止敌对行为,将中止合约并进攻广州城。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劝解民众撤离,事件结束。
分析三元里乡民与英军战斗的全过程,可以看出三元里乡民诱敌深入,又赶上大雨,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因此可以大败英军。至于后来人说:若不是余保纯阻止,乡民能取得更大战果,笔者个人认为装备落后、缺乏训练的乡民主动进攻英军防守严密的阵地,可能只会导致乡民们白白牺牲性命。
一直以来,关于三元里抗英事件争议最大的就是歼灭的英军人数。国内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一说毙伤英军近50人、生俘10余人,另一种说法说歼敌二百余人。而英国方面的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
其实争论歼敌人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三元里民众自发的抗英斗争不可能改变整个鸦片战争的进程,但正如时任两广总督幕僚的梁廷枬在其著作《夷氛闻记》中写到的:三元里民众的抗英,使“夷自是始知粤人之不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