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老话说得好,月满则亏。这句话乍一看上去就是说月亮如果变圆了,他就会朝着亏损残缺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与人生哪得多如意是一个道理的。是啊,人生能有多如意呢?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大风大浪的人生实在是乏味至极。若是事事都如意称心,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失意不痛快呢?灵隐寺坐落于山岚之间,晨钟暮鼓,香烟若隐若现地环绕在寺庙周围。在其中供奉着一尊糟蹋僧人的雕像,那便是在民间盛传800年之久的活佛济公,关于他的故事也被人们改编自影视剧中。灵隐寺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浙江杭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甚至可以说它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不相上下。灵隐寺也如同它的名字一般,似乎有仙灵隐居于此。谈完了灵隐寺,我们来谈一谈它门楣上的对联。这副对联十分有趣,他的上联是这样写到的,“人生哪得多如意”。这半句诗,几乎是将人的一生做了一个准确的总结。

说到灵隐寺,大家肯定第一个反应都是那是一个有活佛济公的地方。灵隐寺之所以能在大众脑海里浮现,大部分原因归结于影视剧中那个活佛济公的出现。

因为济公李修缘的出现,那个破帽破扇破鞋的疯癫僧人形象便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又因为李修缘曾经居住过灵隐寺,且故事大多都与灵隐寺有关,灵隐寺也就逐渐成了热门景点之一,供游客参观。

灵隐寺作为江南著名景点之一,历经百年风霜而不减当年。在灵隐寺正门的门栏上,有一副对联。虽然只有14个字,但是字字珠玑,道尽人世间的沧桑与无奈。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1)

灵隐神寺

灵隐寺最开始,是由西印度僧人所开创的。灵隐寺作为当时慧理和尚的道场,后来因为活佛济公李修缘的传说盛行,逐渐从慧理和尚的道场,变成了济公李修缘的道场。

灵隐寺坐落于山岚之间,晨钟暮鼓,香烟若隐若现地环绕在寺庙周围。在其中供奉着一尊糟蹋僧人的雕像,那便是在民间盛传800年之久的活佛济公,关于他的故事也被人们改编自影视剧中。

灵隐寺由此名声大噪,成为浙江杭州著名旅游景点之一,甚至可以说它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不相上下。灵隐寺也如同它的名字一般,似乎有仙灵隐居于此。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2)

哪得如意

谈完了灵隐寺,我们来谈一谈它门楣上的对联。这副对联十分有趣,他的上联是这样写到的,“人生哪得多如意”。这半句诗,几乎是将人的一生做了一个准确的总结。

是啊,人生能有多如意呢?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大风大浪的人生实在是乏味至极。若是事事都如意称心,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失意不痛快呢?

老话说得好,月满则亏。这句话乍一看上去就是说月亮如果变圆了,他就会朝着亏损残缺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与人生哪得多如意是一个道理的。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3)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一旦到了他所能承受的顶点,那他就会开始出现逆反,这也就是封建王朝常讲的“盛极必衰”。如果非要举一个什么样的例子来形容这一句话,我大概是会想到唐朝的。

唐朝当年有多么辉煌呢?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更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都城。世界各地纷纷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也让中国遍地是黄金的传言流传出去,可见当时的国力。

但是这个历史上如此强大的唐朝也免不了覆灭的下场,先有安史之乱在前,后有宦官专权。唐朝终究是变成了一只纸老虎,空有一身威名,但内里已经腐败不堪,只待人戳破它美好的虚构“童话”。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4)

故,“人生哪得多如意”,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总结与概括。人生哪有那么圆满的事情呢,事事尽如意的人生,又怎能体会到他人百味人生的乐趣呢?

“半”的学问

这副对联的下半句则更有意思,“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下联更是对上联的高度总结与衍生,如果说上联是在对于百味人生的感慨,那么他这一句诗的下联,就是在教人生处事。

什么叫做“半称心”呢?一半的称心能有什么好处,倒不如整个称心来得更妙不是吗?若是您这么想,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在任何事情上我们不能计较得失,更多的是知足常乐。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5)

若你想要获得金钱,那是一定会丢弃别的东西。古语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便是这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两手兼顾,我们毕竟是要失去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一些东西的。

生活也的确如此,孟子在很早前便说了,生和义都是需要得到的,但是两者不可兼顾,那便只能舍生而取义者也。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本心,只要本心不变,那你做的事情便是有意义的。

万事万物保持一半的称心,那便活得潇洒自在。过度计较得失的人,最终是一无所获的。半称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恰恰相反,它是对于生活的豁达与明智之举。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6)

“万事只求半称心”,便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就是要知足常乐,万事万物讲究一半则好,月满则亏。不管生活有多么多姿多彩,只要活得舒心快乐,那便是最好的。

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也会给你的生活少几分烦恼。常常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一些老人,因为他们已经活到了一定的岁数,对生活方面看得十分开明,也正是他们老一辈生活的智慧才在不断警醒着后人。

一半称心,一半如意。人生本该如此,若是事事都尽如人意,有哪来的努力和精彩辉煌人生呢?人的一生本就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会不努力就能攀上高峰,也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便达到终点。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7)

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对人生的高度总结与概括,所有的怨天尤人,所有对于人生的失意与不满,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解释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点到为止,不求圆满。

“半称心”既是佛教用语,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他们在祖祖辈辈的生活中,逐渐总结出了这样的大道理。不圆满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圆满,与其计较得失,不如乐天安命。

当你的眼镜跳出了狭小的包围圈,往长远处看去,那些所谓的不如意不称心,其实并不能影响到你真正的生活。心平气和地过好每一天才是最该做的,有遗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灵隐寺1700年前的对联(灵隐寺有一幅14个字的对联)(8)

当然关于这一副对联的出处,很多人认为都是灵隐寺中的,但其实有心人去灵隐寺中并未寻到这对联。“假亦为真,真亦是假”,不论如何,这首诗还是在告诉我们它所蕴含的哲理的。

这或许也是这一副对联能够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原因吧,且不论他是否真正存在,单凭这两句便能道尽人世百态,也确实证明他的厉害之处。这两句话,点醒了多少还在迷茫与蹉跎中的旁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