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附件原理详解:干货常见电缆附件制作问题
电缆附件原理详解:干货常见电缆附件制作问题(1)在接头绝缘主体端部密封处理时常出现搭接尺寸不满足要求、黏结不紧密、带材缠绕顺序错误等问题,导致水分或潮气从端部进入绝缘主体内部,引起接头绝缘受潮。 (1)严禁在电缆受潮段进行电缆附件安装;充氮气去潮气或截取受潮段 (2)电缆敷设完成后,利用兆欧表遥测内外护套,确保内外护套绝缘合格 二是电缆附件安装时,防水密封制作不良
附件进水的原因:
一是电缆本体进水,水或潮气延电缆钢铠、铜屏蔽、线芯渗透到附件处;
对策:
(1)严禁在电缆受潮段进行电缆附件安装;充氮气去潮气或截取受潮段
(2)电缆敷设完成后,利用兆欧表遥测内外护套,确保内外护套绝缘合格
二是电缆附件安装时,防水密封制作不良
(1)在接头绝缘主体端部密封处理时常出现搭接尺寸不满足要求、黏结不紧密、带材缠绕顺序错误等问题,导致水分或潮气从端部进入绝缘主体内部,引起接头绝缘受潮。
正确工艺:从电缆外半导电层上开始,搭接约30mm半重叠绕包3层防水带至接头绝缘主体上,并搭接30mm。
(2)内护套端部防水密封不良。
内护套端部防水密封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防水带材的拉伸长度、半搭叠绕包质量以及内护套端部搭接尺寸均会对内护套端部防水密封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也是内护套端部密封不良的常见问题,造成水分沿着内护套端部进入接头内部。
正确工艺:从一段铠装端口开始讲防水带拉长至1.5倍,以半搭叠方式绕包至另一端铠装端口,防水带胶黏层应紧贴电缆内护套。
(3)终端密封
终端主要是两端容易进潮,一般在终端上端使用防水端子,同时用密封胶或密封带进行密封。而在下端与直管护套搭接的地方用密封胶或密封带进行密封。电缆三叉处用密封填充胶绕包密封,外面用分支套管密封。
三是交接验收时,开展振荡波、超低频介损试验,及时发现接头进水迹象。
(2)安装尺寸错误
- 外半导电层尺寸控制。
外半导电层剥切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应力锥和半导电层断口搭接位置,
尺寸超过偏差会造成电场分布不符合厂家设计,尺寸偏差严重会导致安装后应力锥错位,错开部位既没有半导电层也没有应力锥,该部位的电场将严重畸变,在运行中必定会发生故障。
- 电缆绝缘剥削尺寸控制。
电缆绝缘剥切过长造成导体压接管与电缆绝缘断口间存在超出标准的空气间隙,易发生局部放电现象。
- 应力锥安装尺寸控制。
未严格按照安装工艺要求做好定位标记,接头绝缘主体安装时造成应力锥错位,应力锥没有与电缆外半导电层断口进行有效搭接,从而失去电场屏蔽作用。与外半导电层尺寸控制不良的后果相同。
案例:故障中间接头三相半导电层剥切长度均不一致,最大相差5cm
(3)半导电层处理不符合工艺要求
电缆外半导电层处理时,常出现的问题如下:
- 电缆外半导电层断口处理不圆整,断口呈锯齿形、存在尖角。
- 电缆外半导电层未做斜坡处理
- 电缆外半导电层环向和纵向剥削时伤及电缆主绝缘。
案例:
故障电缆中间接头良好相电缆外半导电层
(4)电缆绝缘层处理不符合
电缆绝缘层处理时,常出现的问题如下:
- 电缆绝缘断口未取出绝缘端部的尖角,绝缘断口不圆滑
- 电缆绝缘表面存在半导电层粉尘、杂志,擦拭不干净
- 电缆绝缘表面存在划痕,未有效处理
- 绝缘表面打磨粗糙
案例:
故障电缆中间接头一侧绝缘处有铜屑,未清理干净,形成爬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