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明的观点(论语里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明的观点(论语里有朋自远方来)孔子用“有朋自远方来”鼓励追随者,不用担心正确的学术不被世人理解,德不孤必有邻。可见,这个“远”并不只是距离上的远,同时也是时间,空间距离的遥远。具体说就是,当你的学术思想在遥远的未来被志同道合的人所接受,一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里有点夏明翰就义诗的意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里的“后来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理解和坚持自己思想的“远方朋友”。理解了远方的真实意思就完全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首先他告诉我们学到有用的真知识才会让人感到快乐,不用担心没有人理解你,真正有修行的人都不会在意别人的误解,因为德不孤必有邻,你的思想一定会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即使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当你想到世人对你思想的认同并遵照执行时,你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论语》开篇谈到了学习,然后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远方到底有多远?想弄清这点,首先要对孔子学术思想进行深入了解。
孔子的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后期,当时正是百家思想逐步形成的时代。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思想,与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其他学派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坚持自己的儒家学说,并鼓励人们坚持学习和实践,难免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甚至讥讽和打压。
基于这一背景,所以孔子就有了“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的感慨。孔子的弟子们在收集这句话之前,先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既然收集在一起,就说明前后互为补充或互为验证。所以要读懂这句话,就要整句去解读,不能断章取义。
本句全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可见全句的核心是第一句,讲述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与当时主流一定相违背,至于这种方法为什么与主流相悖,本人在之前《正确解读圣人智慧之学而时习之》里有描述。孔子坚信自己的思想,也预见到了推行学说一定会受到阻力,甚至受到排挤打压。所以孔子说出了后两句,像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在鼓励自己的追随者“人不知很自然,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你就修炼成了真君子。”
孔子用“有朋自远方来”鼓励追随者,不用担心正确的学术不被世人理解,德不孤必有邻。可见,这个“远”并不只是距离上的远,同时也是时间,空间距离的遥远。具体说就是,当你的学术思想在遥远的未来被志同道合的人所接受,一定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里有点夏明翰就义诗的意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里的“后来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理解和坚持自己思想的“远方朋友”。
理解了远方的真实意思就完全明白了孔子的良苦用心。首先他告诉我们学到有用的真知识才会让人感到快乐,不用担心没有人理解你,真正有修行的人都不会在意别人的误解,因为德不孤必有邻,你的思想一定会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即使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当你想到世人对你思想的认同并遵照执行时,你会感到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