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提出的交友原则,现在有的孩子沉浸在网络游戏之中,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爱交际,不会交友,不善于交友,或者不愿意交友,那怎么办呢?孔子教给我们这样做。

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朋”,《礼记》认为:“同门为朋,同道为友。”孔子之所以说“有朋自远方来”,是在告诫弟子要团结,不管哪里来的人,不管先来的还是后来的,你们都是同学,都要团结友好,和睦相处。如果把这个解释作为本义而言,那么我们可以引申用之,比如还有一种说话,“朋”有伙伴之含义,这样就把作为距离解释的“远”之意出现了弱化,而是强调了血缘上的远近。既然如此,邻居可以看作伙伴,某一天来我家,叫“远方来”,十万八万里之外的人也是伙伴,来我家或来我国,也叫“远方来”。只要“远方来”的人,都是我们的伙伴,做事都可以志同道合,友好相交,和谐友善,共谋发展。因此,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把外人都要看作伙伴,以友好待之,以善心待之,以快乐待之。这不正是中国历来的待客之道吗?

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既然是伙伴,就要秉持你的存在不影响我的存在,我的存在也不影响你的存在,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孔子后文说“和为贵”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句话可以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延伸,说得更为具体,就非常明了地指出邻里关系、邻邦关系、亲友关系等交往的本质。这些内容正是家庭教育中应该给孩子自小开启的第一启蒙课。孩子儿时最易呼朋唤友,时而嬉戏,时而打闹,时而茅盾突起,时而破涕为笑,这就是孩子的交友表现和规则。既然孩子善于交友、乐于交友,就要告诉孩子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和平相处,应该怎样诚实相待,应该怎样谦逊礼让,应该怎样包容互谅,从小树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交友理念。

每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不过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在交友过程中不能一味相让。如果一味忍让,毫无原则地妥协,毫无底线的协调,友好相处就难以持续下去,这就违背了做人处事的原则。为了防止这种事的发生,所以孔子告诫我们:“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此处的“礼”就是规则、规范,不管是朋友交往,还是国家与国家交往,都要遵循一个“礼”制,就是都要遵守和平相处的规则,如果违犯了,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在家庭教育中,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迁就孩子,凡事都要要立个规矩,规矩不能违犯,违犯了就要受到惩罚,付出代价。所以说,如果“知和而和”,最后“和”将会荡然无存。只有“以礼节之”,才能使“和”长久存在下去。

猜您喜欢: